有人对无线输电感兴趣吗?
0寒林02008/12/11电气电工 IP:湖北
我想做个无线输电的玩下,好像已经有中国人做出来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p/sid/XMzkxNzM3NzY=/v.swf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p/sid/XMjIzNTY3MDg=/v.swf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p/sid/XMzEwMDQ3MDA=/v.swf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p/sid/XMzEwMDU2NDA=/v.swf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p/sid/XMzEwMDM3NzY=/v.swf


根据北美电力研讨会最新发布的论文显示,在2008年9月,他们已经在美国内华达州的雷电实验室成功的将800W电力用无线的方式传输到5米远的距离。此次试验通过使用更加复杂的间隔线圈方式无线传输了大量的电力,通过该实验装置所创造的新记录是800W电力,距离五米。去年,Intel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开发的无线系统,使用磁耦合方式在2米的距离上传输了60W的电力。现在,这一纪录已经被该实验室打破。

实际上,这些实验的成功并非什么新发现,利用谐振线圈无线传输电力的专利最早可追溯到100年前,1900年Nikola Tesla就提出了无线传输电力的理论。而100年后,各种新技术的使用使这种无线传输方式变为可能。

在100年前,Nikola Tesla曾设想使用无线方式为车辆和遥控飞艇提供电力。而现在看起来,若是此理论能继续研究下去,用无线方式使用各种电子设备的时代终将到来。

88_10_1107434433.jpg

图2
88_10_1173284170.jpg

图片下载。
+100  科创币    虎哥    2008/12/11 鼓励!
加载全文
来自:电气工程 / 电气电工
71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guihuanlin
13年8个月前 IP:未同步
258420
很多人不明白特斯拉的电磁理论 。那是利用自适应的 驻波 实现力场 感应 传输  。不理解的,可以多看看摇摆实验 : 在一根绳子上 ,悬挂几个 球, 推动每一个球,让他们 摇摆起来。 此时 耐心观察,最终结果是  每个球都按照相同的 摇摆频率,幅度 摆动起来 ,那是 完美的一致步伐。

悬挂小球在摇摆的时候,相互感应,由于在 谐振下,能够 最省力,或者说力的使用能够达到 最大效率,在这个 自然规则下 ,小球被 规则统一了 。此时所有小球 都在共振状态, 每一个小球的细微变化,都将依照感应的方式 影响 其他的小球。 就是说,敲打任意一个小球, 都会影响到所有小球的 状态,当然,敲打之后,改变了  驻波频率,其他小球在逐波频率的自然规则下 ,感应而改变。因为小球要  省力 。就如同 水往低处流。这好似一种 自动适应。

这个“敲打”  就如同 传递信息 。敲打信息 ,通过驻波感应传输,因此能够实现  采用相同的 频率同时传输 多种信号 而互不干扰 。这种频率 就是 驻波频率,是谐振传输 。是一种 自动适应的频率,是 自动调整的频率。这就是 特斯拉的 电磁理论,不同于 赫兹波频率 。与 赫兹波频率是 有着本质差异的。

在驻波规则下 ,每个小球 都在谐振状态下共振 。小球只需要消耗 最大限度的尽可能小的 能量。这个能量消耗,与 赫兹频率 消耗 ,是 本质不同的。 那如同 一个老师用30分贝的声音讲课,  一百个学生 实际听到了 100 倍于 30分贝 的 音响效果,这就是 感应传输。相比之下,传统的 赫兹波,属于传递传输 ,那种所谓的 电场感应,磁场感应 ,这里的 “感应” 都不属于 真正意义上的 感应,那是传递传输,籍由“传递通道 ” 或者说“传递路径” 实现的传输,因此 能量 大多消耗在传递“路径”上了。而 特斯拉的 驻波感应传输,是不利用 电场和 磁场的,是 直接的力场感应,力场共振,按照谐振状态下的 传输----感应传输。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guihuanlin
13年8个月前 IP:未同步
258423
在比喻一下, 赫兹波是  电子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 的 运动频率;特斯拉波是  电子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 过程中 自动适应的 一种 “最小能量消耗”的  运动频率。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guihuanlin
13年8个月前 IP:未同步
258426
或者说,如同 通电的线圈,线圈中的 电流 与  线圈中心 涡流 。  电流是线圈内部的 电子移位。 而涡流 是  线圈外的  感应电流,是 与 线圈中的电流 相反的 。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gzh007007007
13年8个月前 IP:未同步
258428
引用第32楼orichalcum于2009-08-17 21:28发表的  :
我提请大家注意一个事实:

1、Nikola Tesla从来就没有承认过他用以输电的是电磁波。
他曾经多次强调,他所用的原理和Hertzian Wave(赫兹波)或者说是Electromagnetic Wave(电磁波)不是一个东西。
作为证据,让大家看一个东西:
.......



资料哪里来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guihuanlin
13年8个月前 IP:未同步
258430
引用第32楼orichalcum于2009-08-17 21:28发表的  :
我提请大家注意一个事实:

1、Nikola Tesla从来就没有承认过他用以输电的是电磁波。
他曾经多次强调,他所用的原理和Hertzian Wave(赫兹波)或者说是Electromagnetic Wave(电磁波)不是一个东西。
作为证据,让大家看一个东西:
.......


大家注意这点“2、Tesla的立式线圈只是他最早的一些研究成果。后期的Tesla线圈都是大型(直径20m左右)平面蛛网线圈,好像蚊香一样,但是圈数非常多,不是当前玩的里面用的那几匝。”


包括特斯拉的沃登克里弗塔  顶上的线圈,都是 蚊香状的 ,这种就是 径向线圈 。这种线圈 有着“ 线性可变的 波长”  根据 螺旋天线的理解 ,这种 线圈 能够 工作在 很宽范围的 频率下 。最低频率为  径向线圈外直径 决定,最高频率为 径向线圈 内直径径的 无限高。 在 波传递 自我制造驻波的 过程中 ,毫无疑问,这种 径向线圈  能够 非常迅速的 适应 驻波波长 。因为径向线圈是 一个 线性变化的 波长 ,这一点,可以理解为 特斯拉的径向线圈 能够工作在  径向线圈外直径 作为基础波长以上的  任意波长 的驻波 下。

--------------------------------------------------------------------------------------------
“在一些我对闪电放电对地面环境的特定影响,进行的研究中,我发现灵敏的用来检测放电引起的电力干扰的接收器,时时不能正常反应,当他们 应当如此的时候。”

灵敏的检波装置,有着固定的 ,或者说相对 窄频带的 检测范围,这个范围只能是  检波器线圈直径为 波长的频率 ,以及  这个波长 整数倍 的 频率。这个 窄频带 相对与  闪电的 宽频 来说 几乎是 固定的 ,所以 有些 超出这个 检波器固定频率的 闪电,检波器不能检测到。所以 特斯拉 自己 制作了 径向线圈 ,一个 线性宽频带的 螺旋天线。这个螺旋天线 能够工作在 任意波长,能够对任意波长的 电磁波进行接收。用来做驻波发射的时候,能够 迅速进入 驻波共振 状态。谐振工作。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中国工民
13年8个月前 IP:未同步
259486
我做过一个,输出电流只有60~100MA。我打算用在手机和相机等小电器上的充电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立棍
13年8个月前 IP:未同步
260388
特斯拉的理论可以在现代理论框架内解释,有精力还是看正统的教材吧。

明天我也要做一个无限输电装置,用于给房间玻璃外的电器供电。
+1
科创币
flynn
2012-04-24
多了一个加入者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tack008
13年7个月前 IP:未同步
263505
回 14楼(ogoodcn) 的帖子
听过这个,貌似很好,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maya2012
13年7个月前 IP:未同步
263781
特斯拉的东西还是玩玩特斯拉线圈的好,别的就不要碰。再说了就是特斯拉线圈难道他的次级就不能用铜管了吗?初级如果是直径不同的铜管连接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放电终端的如果不是打闪而是降低频率,通过特殊的放电终端不就可以持续的给其他的电路提供电能吗。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nestneptune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273765
最近正在研究这个..现在的距离始终提不上去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jxs
12年9个月前 IP:未同步
318953
引用第6楼novakon于2009-01-10 19:40发表的  :
可见光的频率?搞出来您就是神了

这有什么难的?一个灯泡搞定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我爱发明
12年7个月前 IP:未同步
328634
信息
海尔已经研发出一款无尾电视样机了 ,上市应该很快了 。这个技术应该很快就会明了了。期待中。。。。。。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金坷居士
12年7个月前 IP:未同步
328640
我以前搞过无线充电实验,用4011+晶震作出4MHz 50%占空比的方波然后推动IRF540和线圈,实验证明电路工作于类甲类模式,静态电流600mA,当把接收线圈短路之后,电流接近70mA,如果不短路的话,发射电流始终在600mA左右。因此静态效率是零。。。功率管始终保持微热状态。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williamhwei
12年7个月前 IP:未同步
328669
这个,如何解决别人偷电的问题啊.....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金坷居士
12年7个月前 IP:未同步
329233
引用第64楼williamhwei于2011-10-13 11:06发表的  :
这个,如何解决别人偷电的问题啊.....

所以嘛,无线输电的普及只有等到共产主义时代去实现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水域
12年2个月前 IP:未同步
377410
用无线电技术实现电力的传输,是一种能量的传递,其传递过程,应该会和空气产生微妙的电化学及物理反应,其他物质会致其衰减及吸收能量。
电磁波,是交变的电磁互生过程传递的,形象点,如水波,会向周围荡漾,需向能量源的持续而恒定的输出。
激光的单一性,可以作为其传递的一种启示吧;
海尔不是开发出无尾电视吗?就是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线圈调校成一个磁共振系统,当发送端产生的振荡磁场频率和接收端的固有频率相同时,接收端就产生共振,从而实现了能量的传输。磁耦合共振供电能为使用者带来很大方便,也没有危害人体健康之虞。目前的局限性是电磁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距离不能太远(只有几米范围),否则能量会快速衰减。
这是一项非常有前瞻性的科学设想,大家可以踊跃的参与发言,各抒己见,最好能有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的思维意识。
希望完全攻克这一技术的团队,出现在祖国。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12年2个月前 IP:未同步
377424
回 41楼(504099835) 的帖子
能告知这个图片原文的连接吗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小牛顿
12年0个月前 IP:未同步
398257
回 52楼(guihuanlin) 的帖子
说的很到位..加你 Q,讨论一下...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sjzter
9年1个月前 IP:新疆
757269
单导线输电,输电效率可达98%(不计驻波共振的情况下),频率可达数百KHZ,可是这个很多年前就有的技术为什么没有被推广?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log1
9年1个月前 IP:广东
760283
不怕死的用微波,微波炉的磁控管现成可用,定向发射,接收端用线圈、微型蒸汽轮机、温差发电。。。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