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新发现——大地震区竟然成一条直线横穿中国
青铜2008/08/02地理与地质 IP:辽宁
震惊新发现——大地震区竟然成一条直线横穿中国
作者:李金蔚
  2008年5月16日晚上22点,李金蔚的父亲突然兴奋的拿了一本《中国地图册》,兴冲冲的告诉我:"你看中国4次大地震都在一条直线上",我一看很惊奇真的,辽宁的海城大地震,河北的唐山大地震,河北的邢台大地震,四川的汶川大地震竟然能连成一条直线。这是一个新发现,还是巧合?于是我立即收集中国地震历史,发现中国历史地震史上的重大地震很多都在这条直线上。1037年河南京师(洛阳)大地震,1303年山西赵城大地震,1555年陕西渭州、华州及山西蒲州, 1654年的陕西西安、延安地区大地震,1695年的山西临汾大地震,1933年四川茂县迭溪镇大地震,1976年四川松藩县大地震,1950年察隅(墨脱)地震,1996年云南丽江大地震等等基本上都处于这一条直线上。从辽宁的海城大地震区连线一直到云南的丽江地震区,其所经过的省市基本都有伤亡极大的重大强烈地震。

  在中国教科书上写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李金蔚父亲发现的一条更为重大地震带并无表述,它横贯整个中国,甚至可能横贯亚洲等地区,李金蔚父亲自命名的"鸿裂"。(图:红线)这可能是两个板快漂移挤压而成,或者是一个大地质断裂带。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走向与鸿裂惊人的一致!四川汶川大地震区的走向.自都江堰汶川,茂县,棉竹,北川,平武,青川,甘肃的文县,直到陕西宁强竟然也基本在这条线上.并且鸿裂的延长线正好横穿俄罗斯与日本北海道之间的宗谷海峡,这难道也是巧合吗?!也许正是因为"鸿裂"分割了这两个岛屿.北海道多次地震,甚至2003年发生8级以上的地震.

  此重大新发现,将改变亚洲地震研究史,为人类准确预测地震提供重大依据。
原创作者:李金蔚

  2008年5月17日

李金蔚作图(下)
32_3508_1036403816.jpg
   中国地震信息网图(如下)

  
转贴

唐山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
时间: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2秒
地点:河北省唐山市(震中纬度39.4度,东经118.0度)
灾情:震级为7.8级,死24.2万人,重伤16万人

成都平原的动荡--1976年松藩、平武地震
时间:1976年8月16日22时16分45秒、8月23日11时03分05秒
地点:四川省松藩县、平武县(前者震中为北纬32度36分,东经104度06分,后者为北纬32度30分,东经104度18分)
灾情:前后两个地震的震级均为7.2级,造成41人死亡  
★四川松藩、平武地震与唐山大地震★相隔20天
  转贴
时间: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水灾)
地点:四川茂县迭溪镇(地震震中北纬32.0度,东经103.7度)
灾情:地震为7.5级,距地震一个半月后"地震湖"溃决。前后共死亡2万人
震前异象迭起:犬哭羊嘶,蛇出鼠惊,乌鸦惨啼,母鸡司晨?
迭溪镇毁于一旦,地吐黄雾,城郭无存,牧童飞跃两重山岭?
? 洪水倾湖溃出,霹雳震山,尘雾障天
喜马拉雅的山崩--1950年察隅(墨脱)地震
时间:1950年8月15日22时09分34秒
地点:西藏墨脱县(北纬28.5度,东经96.0度)
灾情:震级8.5级,死亡近4000人
强震使地震记录仪纷纷出格?
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
?
世界奇迹降临海城--1975年海城地震
时间:1975年2月4日19时34分26秒
地点:辽宁海城县(北纬40度39分,东经122度48分)
灾情:震级7.3级,死亡1328人,本次地震被成功的预报
?
唐山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
时间: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2秒
地点:河北省唐山市(震中纬度39.4度,东经118.0度)
灾情:震级为7.8级,死24.2万人,重伤16万人

成都平原的动荡--1976年松藩、平武地震
时间:1976年8月16日22时16分45秒、8月23日11时03分05秒
地点:四川省松藩县、平武县(前者震中为北纬32度36分,东经104度06分,后者为北纬32度30分,东经104度18分)
灾情:前后两个地震的震级均为7.2级,造成41人死亡

?
四川汶川地震:7。8级,08年5月12日14:28分,北纬:31度,东经103。4度。
1976年河北省唐山市大地震,时间: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2秒,地点: 震中纬度39.4度,东经118.0度,灾情:震级为7.8级

     转贴《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史概说》
     2006-08-09 ?? 桂慕文 ?? 《农业考古》1997年第3期
  
  宋元明清发生地震225次,平均每4.2年发生一次,较隋唐五代十国每6.2年一次,间隔期缩短了两年。宋朝发生地震41次,损失惨重的有两次:一是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十二月甲子京师地震后,甲申,忻州、代州、并州发生地震,房屋倒塌,压死了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九人。其中忻州死一万九千七百四十二人,伤五千六百五十五人,牲畜扰死者五万余;代州死七百五十九人;并州死一千八百九十人。二是宋神宗熙宁元年七月至十二月,全国七处发生地震:七月甲申,乙酉,京师地震;辛卯,河朔地大震,京师再震;八月壬寅、甲辰,京师地震;须城、东河二县终日地震;沦州、清池、莫州亦震。坏官私庐舍、城壁;这时,河北复大震。或数刻不止,有声如雷,楼橹、民居多摧覆,压死者甚众。九月戊子,宋莫州地震。十一月乙未,京师及莫州地震。十二月癸卯,瀛州地大震。
  
      元朝发生地震31次。较详的记载有两次: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二月,癸未,泉州地震。八月癸已。地大震。武平尤甚,压死按察司官及总管府官王连等及民七千二百二十人,坏仓库局四百八十间,民居不可胜计。九月戊申,武平地震,盗贼乘隙剽劫,民愈忧恐。"元成宗大德七年至大德十年,即1303年至1306年的连续四年,山西太原等地连年地震。1303年"八月辛卯地震,太原、平阳尤甚,坏官民庐舍十万计;平阳赵城县范宣义郇堡十余里;太原徐沟、祈县及汾州平遥、介休、西河、孝义等县地震成渠,亲涌黑沙;汾州北城陷,长一里,东城陷七十余步;人民压死者不可胜计"。1304年。"五月庚辰,以去岁平阳、太原地震。宫观摧圮者千四余区,道士死伤者千余人。"1305年,"二月,平阳、太原地震,站户被灾。四月乙酉,大同路地震,有声如雷,坏官民庐舍五千余间,压死二千余人。怀仁县地裂二所。涌水尽黑,漂出松柏朽木。"1306年"正月,晋宁,冀宁地震不止。八月壬寅,开城路地震,王宫及官民庐舍皆坏,压死故秦王妃也里完等五千余人。"
  
  
      明朝地震54次。且发生了我国地震史上最大最惨的关中大地震,即: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十二月,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发生地震,陕西渭州、华州及山西蒲州等处尤甚,压死军民八十三万。其次是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五月广西陆川县地震,声若山崩,震塌城垣、房屋,压死居民男妇无算。同年,湖广武昌、山东、宁海等处,广东琼、雷等郡,广西桂、平等郡均发生地震,官民死者甚多。
  
      清朝大小地震99次,损失较大的有清世祖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陕西西安、延安、平凉、庆阳、巩昌、汉中府属州县地震,压死兵民三万一千余人及牛马牲畜无数。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年)山东沂州鱼台等四十州县卫及信阳等三场均地震;四月,金华地震;五月,京师发生五次地震;六至八月,上海、海盐、湖州、绍兴、桐乡、嵊县、香河、无极、南乐、清河、德清等十一处地震。是我国地震史上跨度大、延续时间长的一次南北大地震。二十七年后的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日,湖广、光化、山东滕县、恩县、邱县,山西临汾、翼城等十县发生大地震,坏庐舍十之五,压死万余人。此次地震后过了四十三年,即乾隆三年(1738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又发生一次大地震,震区在靖远、庆阳、宁夏、平罗、中互等五县,压死五万余人。此后,还发生了三次多处地震;1853年(咸丰三年)"正月始,黄岩一年屡次地震;三月,云和山裂二百丈。苏州地震。四月初五,通州地屡震。二十三日,元氏地震。六月二十六日,景宁大雨,山崩,压死七十三人。郧县青岩崩裂十余丈;保康大山崩移十里许。毁田庐无算;永嘉大雨。龙泉村山圮覆层,压伤十九人。七月,景州地震。第二年五月,安福地陷数丈,深不可测。七月云和山崩,压死三十余人。九月,江陵地震。十二月初四日,钟祥地震。"三年后的1857年(咸丰七年)"四月,兴国地震。九月,铅山地震。十月,永丰地震。十二月二十六日,蓬来地震。并屡不止。"1881年(光绪七年)"四月,台北地震。太平地震,五月又震。七月阶州等处地震。九月,甘肃、台湾地震。十二月十二日,东光地震,二十五日复震。礼县地震,震死四百八十人,倾倒民房四千有奇,牲畜无算。十一月初二日。西宁、丹噶尔厅地震。"清朝是我国地震史上多处地震的典型时期。
来自:地球科学 / 地理与地质
17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west_0830
15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36006
..我....这会不会和地球转角度和离心力造成的呢?不知道世界各地也是不是按这样的形式...要是有多点这方面的资料说不定能总结出关于地震的发现呢...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用户已注销
15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36093
我联想到了黑河--腾冲的那条线....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青铜作者
15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36101
科学不就是寻找自然规律么?黑河--腾冲的那条线是怎么回事呢?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wenyue
15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36115
相对于地球45亿年的历史,人类对地球的了解太微不足道了。

所谓“地震专家”,真能了解地震?

对于地震的研究,“专家”和民间研究人员应该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所以,希望ZF能够重视民间的研究力量,他们不比那些所谓的专家差。

对于地震的认识,不能局限于狭隘的“地质板块理论”,应该是与自然有关的所有学科的一个综合研究项目。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暗剑
15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36116
黑河--腾冲指的是人口分割线.绝大部分的人口都在黑河--腾冲线的右侧.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青铜作者
15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36128
冥冥之中运行的自然规律,科学不能解释他,只能说明科学还不够成熟。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nmjnsjj
15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36311
地震发生的地点连成一条线是因为你只把这条线上的地震标出来了。
f23659af7723d9d87dd92a70.jpg
+20
科创币
1805
2012-01-01
与孤家意见一致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用户已注销
15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36354
话又说回来,那地图的比例那么大,那条线又那么粗....按照线性规划的方法...随便给几个散点也可以弄个直线出来....况且那几个本来就有个环太平洋地震带....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青铜作者
15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36447
是不是最大的几次都发生在这条线上呢?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玄明
15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36702
同意7楼的看法:只是取材对自己观点有益的部分知识,而不做普遍性的调查……大部分错误的根源。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abednego
15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38900
既然在地图上画出一条“直线”,说明就不是直线了,地球是圆的,在地球以上画出一个大圆才是一条相对意义的直线
+50
科创币
1211
2008-08-14
深入一步地图投影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bloodfly
15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41069
。。。。。。感覺像是外星人攻擊地球= = [s:245]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z3987232
15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42014
同意七楼的看法。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Johnny-Wei
15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42094
样本不足,不能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新"地震带"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494698701
12年8个月前 IP:未同步
330387
真的(⊙o⊙)…有点不祥的预感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自动强人
12年5个月前 IP:未同步
349799
管不到……但是探求新方法预测未来是我们孜孜不倦所探求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1805
12年5个月前 IP:未同步
349806
孤家意见与7楼一致,如果按楼主这条线,日本可以没有地质活动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青铜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38
回复
557
学术分
2
2007/07/08注册,9个月3天前活动
暂无简介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