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写这个吧,创造比争辩的远期效果好。https://www.kechuang.org/t/82460
引用forkeureka发表于150楼的内容找了半天没有找到文章修改在哪里,无奈就再续一贴吧。现在大多数人对转基因、杂交、诱导育种、原生品种都搞...
来写这个吧,创造比争辩的远期效果好。https://www.kechuang.org/t/82460
这还不到5年,大众语境已经有反转的迹象了。崔永元这一阶段行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扒铁路,杀洋人”悲剧,也快被钉上耻辱柱。再过五年,人民的怨恨就会发泄到他身上。虽然我不希望看到对一个曾经做过好事的名人上纲上线。
我想,这是科普界努力的结果,也是粮食危机下当局认识提高,利益权衡发生变动的结果。要是把转基因和突破封锁,民族复兴结合起来,可能效果更快。
回看5年前,宣扬阴谋论,甚至拿百度和郎咸平的综艺节目做证据的人都可以在科创发言,实在是恍如隔世。
现在依然没有证明“转基因无害”,科学结论和5年前相比毫无改变,仍然是“经批准的转基因农产品不比传统农产品有更大的风险”。同一个事实,态度却即将反转,真是有趣。
看起来,科学不能战胜偏见,事实不能战胜偏见,是时间战胜了偏见,时间永向前;但没有前两者,时间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我对转基因持偏积极的中立态度,其中完全不含蛋白质的油类制品完全可以接受。
其实要想知道有多少转基因的东西,淘宝就有bt蛋白试纸,20多块钱够测好多次……
至于作物口味的变化,我想大概是育种的问题——农民用脚投票,一定是愿意种抗灾高产的品种,在稳定收入面前口味要靠边站。当然也有专门培育的美味的品种,这些很多都走精品种植路线,卖的价钱自然是比平均价高了不少。很简单的例子:袁隆平的高产稻并不好吃,但是可以做到低于2元每斤的单价(低多少不了解);我家吃的一直是东北的稻花香米,最近几年购买价格始终在7元每斤以上……
想也很简单:买菜、买蛋,售价比同期贵了一块钱甚至几毛钱,父辈会非常在意;越是年轻人,越愿意在口味甚至是购物便利性上花钱。一众xx生鲜之类的品牌借助后者迅速成长起来,它的售价往往会比超市贵很多,有价格的保证,品质自然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要所有人都会去xx生鲜去购买肉菜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也决定了不够好吃但高产的品种永远不会被农民抛弃。归根结底还是购买力的问题。
以后搞不好两类消费能力的群体不断分化,很担心会不会变成欧美那样,穷人吃低价的冷冻蔬菜,富人去专门的有机超市买高价蔬菜……
都啥年代了,学过基础生物学么?学过分子生物学么?学过基因组学么?没学过就来瞎说,赶紧回去好好看书。
……这五年前的老帖都被顶上来了,从头到尾看完,默默吃一口瓜,真是恍若隔世
不过现在关于转基因的舆论氛围似乎已经显著变了,微信里也不会动不动就转发反转文章了……
公众注意力有限,炒作的话题总会变化。
反转炒作虽然过去,但商业目的已经基本达到,负面信息下沉到了普通民众里,现在我附近小店里已经没了转基因大豆油。
转基因之后好像主要炒作房地产,大家注意力都钉在买房上。都知道中国房子事实上是用来炒的,不是用来住的。
前段时间要炒作万能5G,然后大家急不可耐购买新出炉5G国产机,拥护5G基站遍地开花。
现在正炒作新冠,和变异的新新冠等……。
都啥年代了,学过基础生物学么?学过分子生物学么?学过基因组学么?没学过就来瞎说,赶紧回去好好看书。
所谓的“科学结论”需要海量真实数据支撑,不是分析原理或者拿几本教科书就能解释的。
没有管道获取一手真实的统计数据,输入条件都是错的,什么科学玄学方法一样是水晶球。
把管理水晶球的所谓专家牢牢控制住,直接就能操控各个产业了。比黑社会手段更狠毒、隐蔽性更强、破坏力更大
所谓的“科学结论”需要海量真实数据支撑,不是分析原理或者拿几本教科书就能解释的。没有管道获取一手真实...
文献、论文、研究数据大部分是不保密的。这种公开的数据想获得是非常非常容易的。你要是不信原理解释,你完全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或者你认为实验数据是假的自己进行相关实验也不是不行。说实话只要进行最简单的实验即可,会养细菌会养细胞会做PCR会跑电泳就行,这些可都是高中课本教过的操作。如果能得出确实是有害的结论也是为人类做贡献了。
实践出真知,文献得结论。争吵是无意义的。
文献、论文、研究数据大部分是不保密的。这种公开的数据想获得是非常非常容易的。你要是不信原理解释,你完...
上面说的很清楚了。这里的“数据”不是那种找个实验室就能取得的数据,是海量数据才能分析出来的,概率性的问题。
各方为了自己的经费、为了达到自己的特殊目的,选择和编造数据是司空见惯的行为。
类似于转基因作物毒性、环境影响,药物副作用这类问题,没有一手的统计数据,想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是不可能的。机理研究和实验室复现根本无从下手。
这么说有道理,就像用负离子粉保健,家族平均寿命波动几年,除非严谨的统计分析,根本看不出来。
实际上食品是否“安全”这个说法本身就缺少准确定义。到底什么是安全?饥荒时代能续命就是安全。
比如大米,中国人吃了将近一万年,能说他安全吗?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米不是一个健康的主粮(注意我说的是健康,从产量和养活的人口来看它绝对伟大),尤其是近年改进的品种。比如它的淀粉链比较短,太容易消化,吃糖的危害基本也是吃米的危害。而且蛋白含量太低。
除非严格的研究,这种长期影响并不能被正确察觉,即使几万年的历史经验也不行。任何一种食物,历史吃了几万年,都不见得安全。
这么说有道理,就像用负离子粉保健,家族平均寿命波动几年,除非严谨的统计分析,根本看不出来。实际上食品...
看来大规模推广转基因只差一场饥荒(苦笑)
从历史来看,没有对抗的势力,个体很容易被阴谋牵着走。没起火就故意放把火,再来表演灭火英雄的角色。实力严重不对等,被耍了都不知道。
对新生事物的自发抵制是人类长时间进化得到的保护机制。现代科技是新事物,社会是几万年前就有了的。抵制体现的是对于社会规律的认知,并不是人们对科学的认知。调查需要时间,揭穿阴谋也需要时间,时间才是一切的关键,在调查充分之前不信任才是正常人的认知。若要加快决策过程,必须靠情报能力的综合提升,而不是降低标准蛮干。
食品更多是习惯问题,企业的产品则涉及到责任问题。对于法外之地的人,很难意识到企业产品会有多大责任。
不健康的食物甚至是高毒性的“传统食物”数量不少,大家的态度是吃了这个自己负责,就是想吃想减寿你也拦不住。本质上是认知不同。传统食物都吃了很久了,新东西别人搞不懂,出了事陪审团只能找你。
企业推出的产品一旦被证实有确凿的危害,赔偿数额可以是天文数字。欧美国家历史上赔偿额最大的100个官司,占比最大的就是企业产品责任事故。
哪怕用化工品的标准去检验各种“小吃”、“偏方”、“验方”,都会遇到无法出示MSDS的困境。用药物的标准审核食品,大半都通不过。
想要快速推广先进科技产品,只能是完善法律体系,邀请更多人参与、讨论和学习,增加独立调查的机构和参与人数。人们并不是不信科学,只是不信“非自己人”提供的调研分析结论,简单来说就是“出了事你负责吗、你的命值几个钱?”。这种信用的建立和传递是靠长期累积的,绝对不是靠宣传和灌输就能弯道超车的。
公众对传统食物危害缺乏科学认识
我是个食物过敏者,我主要对小麦过敏,吃一点就难受几天。不仅不能吃面食,也不能吃普通酱油,陈醋,腐乳,啤酒等。这些酿造过程大多加入小麦。
8大常见过敏食物除了小麦,还有大豆,花生,海鲜,蛋,奶……等等常见食物。食物过敏轻则造成身体不适,重则破坏体质,致癌,直接死亡等等。
世界平均十分之一人口有食物过敏。中国过敏比例也不算低。可以说这些常见食物危害是证据确凿的,影响规模可观。
但和外国很多国家做法相反,我国要求强制标注转基因,却不强制标注过敏源。
公众对传统食物危害缺乏科学认识 我是个食物过敏者,我主要对小麦过敏,吃一点就难受几天。不仅不能...
基本上都会写啊,“本品包括鸡蛋、小麦、牛奶等过敏原”之类的话,我们见得还算少吗?
基本上都会写啊,“本品包括鸡蛋、小麦、牛奶等过敏原”之类的话,我们见得还算少吗?
国内没有强制要求,做外销的大品牌这方面比较自觉,小品牌很多都不写。
我现在看我桌上的东古番茄酱,老干妈,呼二瓦罐鱼都没写致敏源。
在现有条件下很多转基因作物无法给人们必须选择他们的理由,但是却能给相关群体大力推广的必要。比如在大米中转基因让其含有胡萝卜素,人完全可以从其他地方获得胡萝卜素不是非要从大米中获得。但是这种大米如果能获得生产上市的允许,那么这家公司的股价市值就能上涨很多。
现在的传统作物的产量基本是足够现在的人类的使用的,如果合理规划甚至会很富足。但是转基因类也只是比传统作物在某一方面好,在非特殊情况下没有压倒性优势(这里的特殊情况为一些极端情况,比如某类作物的恶性传染病,特殊的生存环境等)
在现有条件下很多转基因作物无法给人们必须选择他们的理由,但是却能给相关群体大力推广的必要。比如在大米...
中国人吃草都能坚持和美帝斗争,粮食都不是必要的。
在现有条件下很多转基因作物无法给人们必须选择他们的理由,但是却能给相关群体大力推广的必要。比如在大米...
这个有一定道理。科技产品推广优先走高端路线,而不是廉价路线。最早先按营养品/保健品/高端农产品去宣传,就会好得多。而不是一种造起来跟原来差不多但是成本更低的东西
这个有一定道理。科技产品推广优先走高端路线,而不是廉价路线。最早先按营养品/保健品/高端农产品去宣传...
90年代美国有一次对转基因食品信誉造成致命打击的事件:一种名叫starlink的抗虫玉米,只被批准做饲料,意外混入食用玉米当中,导致各大食品公司召回。转基因的品牌第一印象从“新奇”瞬间跌落到“饲料”,还挨了欧洲贸易壁垒。而且这个事基本上与欧洲的疯牛病和污染鸡事件同期,造成了消费者恐慌。国内的黄金大米和抗虫稻的操作更蠢而且坏:拿不到批准铤而走险偷着种,然后被监管部门铲掉。
反复在人为操作层面被监管部门打脸,说啥都没用了。
这几个事件直接终结了“万物皆可转基因”的预期,终结了“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的神话,终结了生物系的就业前途。从克隆羊和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大好形势没过几年彻底翻车。
90年代美国有一次对转基因食品信誉造成致命打击的事件:一种名叫starlink的抗虫玉米,只被批准做...
这玉米和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叫同一个名字
星联玉米应该也是转入了Bt毒蛋白基因吧。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