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近密集的高铁试验想起了一件往事
PanPan2016/07/16机械与工具 IP:江西
说一个故事,它发生在并不遥远的过去:
中铁X局,中标XX高铁工程第X标段,这个标段其中有部分是高架铁路桥的弯道,为了节省工期,从两头开始相向修建。

一侧的工程开始不久,就发现进入弯道的第一个桥墩的基桩向侧面偏移了约12公分。工程师一看吓到了,要求拆除重修,乙方自己也有部分反对声音说没必要,甲方也怕无法按照工期完成,大会小会闹了七八次。最后,建设指挥部的XXX居然拍板说:“没事,后面补回来嘛,不要浪费钱了。”乙方项目经理一听撂挑子了,换了四个项目经理后居然真有个不怕死的接着继续建。

硬着头皮建好了弯道,可是当两边的直道快要对接的时候,居然发现水平误差解决7米。

最后,只好把桥整个炸了重建。

还是很庆幸,这样的工程最后被炸重建了。

PS:另外,一般世界各国的高速冲击试验都选在长达数十公里的直道进行,另外,其实查查相关文献就知道,这类高速冲击试验对轮对的磨损是非常厉害的,国内外都曾经发生过试验归来整列车底的轮对都需要更换的情况。

[修改于 7年9个月前 - 2016/07/16 01:40:55]

来自:仪器与装备 / 机械与工具
20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虎哥
7年9个月前 IP:四川
822870
没看明白,最后那个7m偏差是如何产生的?第一个桩基偏差,以后的曲线要补啊,所以这个7m不像是因为一个桩基偏差导致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PanPan作者
7年9个月前 修改于 7年9个月前 IP:江西
822875
引用 虎哥:
没看明白,最后那个7m偏差是如何产生的?第一个桩基偏差,以后的曲线要补啊,所以这个7m不像是因为一个桩基偏差导致的。
铁路线路的曲线率是限制死了的,曲线率固定的情况下,第一个基桩偏移可能很难修正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PanPan作者
7年9个月前 IP:江西
822876
引用 虎哥:
没看明白,最后那个7m偏差是如何产生的?第一个桩基偏差,以后的曲线要补啊,所以这个7m不像是因为一个桩基偏差导致的。
第一个基桩偏了之后,后面的所有基桩都失去了参照,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按照原定曲线率修建,最后的结果。。。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RodTech
7年9个月前 IP:广东
822880
按说一路建 一路测绘 也能偷偷补偿回来吧

是不是民工认为,这不关他事,按照以前的推移参照方法,自己省事?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FormulaX
7年9个月前 IP:澳大利亚
822882
不明白最后那个高速冲击试验和前面这个造桥的问题有什么联系。。。不过是不是如果根据这个12公分修改曲率还是可以合龙的,也就是说那个拍板的XXX想的不错,后面执行出了问题?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PanPan作者
7年9个月前 IP:江西
822888
引用 RodTech:
按说一路建 一路测绘 也能偷偷补偿回来吧

是不是民工认为,这不关他事,按照以前的推移参照方法,自己省事?
路线都是事先谈好占地补偿什么的规划好了红线的,你要补偿回来势必要调整征地和占地的范围,这个事儿没人能协调。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PanPan作者
7年9个月前 IP:江西
822890
引用 FormulaX:
不明白最后那个高速冲击试验和前面这个造桥的问题有什么联系。。。不过是不是如果根据这个12公分修改曲率还是可以合龙的,也就是说那个拍板的XXX想的不错,后面执行出了问题?
修改弯道的曲率,搞不好修好了路试跑就直接脱轨或者脱线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PanPan作者
7年9个月前 修改于 7年9个月前 IP:江西
822891
引用 虎哥:
没看明白,最后那个7m偏差是如何产生的?第一个桩基偏差,以后的曲线要补啊,所以这个7m不像是因为一个桩基偏差导致的。
然后这里面还有个协调问题,勘测设计院、建设指挥部和中铁三方都有自己明确的技术冻结的状态,设计院出了图纸,简单的中铁敢动修改,像曲线率这种关系到转弯性能的参数,中铁不敢修改。在弯道上修正需要改变曲线率,在直道上修改需要改变征地范围,建设指挥部往往和省里协调好了征地红线之后就不再变化了,乙方也没权利去修改线路的走向。
当然,我想这里当然也有中铁的人明知道很难在既定条件下修正但就是要打甲方某些领导的脸的原因在里面。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
7年9个月前 修改于 7年9个月前 IP:四川
822892
楼上,不得不承认,任何工程都有误差。假设误差小一点,1.2㎝,根据你的描述,最后应差70㎝。稍有常识都能判断你的描述是荒谬的。楼主的故事可能是真的,但很可能细节不是那么回事,最后的7米与那个12㎝不具有实际的“因果关系”。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优级纯甲四醇
7年9个月前 IP:日本
822912
看来是单轨铁路,而且比较短距离的拐弯段,可调变量非常少,而且另外一边已经开始建了,那可改路段更少了一点。偏差12cm可能是在允许的误差区间余量之外的12cm,那可能就非常远了。改的结果可能直接影响到火车最高通过速度。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灵儿
7年9个月前 IP:江苏
822913
楼主说的这个,一肯定不是武广高铁,二不是京沪高铁,前者是德国人监理的,后者是投资标杆,政治上不容出问题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航模发烧友
7年9个月前 IP:广东
823592
估计假的故事,如果按故事里面的建桥方式,估计没有测量人员,或者测量人员是瞎子,瞎摸建造!还最后发现偏移七米...
但实际上测量人员是一直在工地里面进行测量检测的,位移下沉等等都是有警告的,包括在哪里打桩都已经测量的很准,不可能建好才发现偏移。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极速外卖
7年9个月前 IP:浙江
823610
引用 PanPan:
第一个基桩偏了之后,后面的所有基桩都失去了参照,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按照原定曲线率修建,最后的结果。。。
也就是说,基桩是按照开始的那一个作为基准参考?开头的偏了就一路偏下去了?(小白问题)拍脑袋决定经常会使问题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LZ的头像好像在知乎看到过。

这让我想起某科技社团的指导老师,脑袋一拍,切断社团的日常活动和技术培训,拉着兴致不高的社员强行灌输X科技创新大赛相关信息,最后几乎把社团搞散伙……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张静茹
7年9个月前 IP:江苏
823675
这也就是在科创,会有人怀疑是假的,随便换个什么新闻网早就喷浪费纳税人的钱了吧,狗屁砖家之类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dx毁灭者
7年9个月前 IP:广东
823716
我知道的现在像这种基桩都使用GPS/北斗定位,偏差能超过1cm已经是非常夸张的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矮矬穷style
7年9个月前 IP:四川
823782
骗小学生的新闻吧,从12cm到7m,真当施工的是猪头。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空中米格
7年7个月前 IP:山东
825482
如果弯道曲率定死了,还真可能差那么多,别忘了现在轨道都是长轨,都是在厂家做出的双轨加枕木的模块,你安装的时候不可能自己改曲率,也不可能自己吧轨道一边锯一块去。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Xyin2016
7年7个月前 IP:江西
826056
不太相信,我觉得拆了重建都比修改省钱,但是工期就不好说了。质量控制一旦开了口子就意味着怎么改都行。懂质量控制的人应该明白这一点。差7m有点吓人,但是开口状态下也不新鲜。你听说过搞建筑的设计的走廊只有0.5米宽吗?看图纸我就提出了质疑,但他们都快做完了……声明一下我非专业。老板最后掏钱买单。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漫挂榆钱
7年4个月前 IP:四川
828555
同意那位曲率定死无法更改的说法,因为曲率是由车轮踏面锥度来定的,直接影响火车转变,改变曲率火车会出轨,所以第一个定位错了,后面的错位是第一个偏差的几何数级,错7m的弯还不算急弯,才会有4个人不敢接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