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新社通讯员
几经周折,科新社通讯员在镇上的一处民房里见到了小A。小A今年还在上初中,成绩中等。据他本人说,对学校学习已经基本不感兴趣,而他最关心的事情,就是手里的特斯拉线圈。
什么是特斯拉线圈?听到这个问题,小A脸上的表情兴奋了起来,向作者解释道:
“特斯拉线圈,学名叫‘串联谐振变压器’。从一边输入交流电,先经过整流,再进入全桥ZVS电路,就能产生高频交流电,这个高频交流电再经过变压器线圈,就会得到非常高的高压,最后电弧放电。”
面对这样的回答,作者也着实吃了一惊,没想到一个初中生居然能如此流利地讲述这么复杂的科学概念。只见小A将桌旁的一堆铁管用脚拨开,形成一条通道,“我带你看最新的作品,不要踩到铁管,那些是用来焊接均压环的”。
在另一个房间的中央,竖立着一台足足有人那么高的特斯拉线圈。在均压环的顶端还放着一把螺丝刀,“那个是尖端,没有尖的东西它不放电的。” 说罢,将底部引出的一根电线,接在一个圆形的东西上。“这是调压器,可以控制电弧的长度”,小A说。
只闻一阵刺耳的噼啪声——从螺丝刀的尖端,喷出一簇足有一米长的、闪电般发着蓝紫色亮光的、颤抖并晃动着的电弧,一直延伸到旁边的金属梯子上。面对这个景象,小A十分淡定,“这个是高频交流,很安全的。”
看完这场令人惊心动魄的表演,小A跟作者拉起了家常。小A是在百度的“ZVS吧”接触到特斯拉线圈的。“我刚到‘ZVS吧’的时候上初一,吧主叫‘山猫’,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所有关于特斯拉线圈的问题他都能解答,还发了很多帖子教大家做特斯拉线圈,没有他的帮助是不可能做出来的。”
作者走访了百度所有与特斯拉线圈有关的贴吧。ZVS吧拥有一个大部分由中学生组成的管理团队,他们每个都跟小A一样是特斯拉线圈爱好者,而他们的作品,也和小A的作品结构基本一样。对此,小A向作者解释道:
“其实没什么,DR的电路都是一样的,谁绕的线圈尺寸大,用的模块大,总的功率就大,电弧就长。”
根据这一点,记者又在网上找到了“山猫”的一个帖子《谈谈新手入门特斯拉线圈的问题》:
看来,根据“山猫”的说法,做特斯拉线圈就好比幼儿拼积木,不需要懂专业知识,重点还是得肯花钱,花了钱就能出效果。
那这些爱好者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呢?作者就这一问题,询问了小A的母亲。在交流过程中,小A母亲透露了深深的担忧:
我都不知道我儿子搞那些有什么用。虽然他一直跟我说安全,但是占用他太多时间了,他现在功课又不做、考试又很差,我说他他又不听……他说做那东西是搞科研,可以赚钱,我们也不懂。他在网上买的零件,然后就一整天一整天在那里搞……
小A对此倒不以为然,他跟作者说,这个特斯拉线圈,其实销路很广。
面向科技馆、科教设备公司,利润很大,所以山猫愿意教我们做,他说只要是他的朋友,都可以帮忙卖,还送模块给初学者。一台特斯拉线圈成本只要一两千,卖出去的时候可以翻几倍。
天底下竟然有这样的好事。带着疑问,记者联系了网上的另一位特斯拉线圈爱好者阿B。阿B告诉记者,“山猫”有很多的QQ群陪爱好者聊天,他也在里面,可以给作者看一下。于是,通过阿B的QQ,记者看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按照常理来说,既然需求量这么少,越多人竞争就越亏本。为什么山猫还要不断地教大家做特斯拉线圈呢?经过多番辗转,作者又联系上了山猫夕日的一位熟人。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
我以前做过一段时间,现在市场基本饱和,而且外面竞争也激烈,回头客都越来越难做了。那种体积巨大的特斯拉,除了展示又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现在基本只有山猫能卖得出去,一般玩家做出来也很难卖掉。
山猫表面上吹嘘特斯拉线圈可以赚钱,培养玩家当老板创业,实际上大部分玩家只能依附于山猫,这种模式跟“美国良种鸡养殖创业”之类传销一样一样的。
采访过程中,作者还向国内最早引进特斯拉线圈活动的社区“科创论坛”了解了部分情况。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山猫”今年三月份和另一位ZVS吧主“七千八百二十一”跑到科创论坛上写了一篇长文,抹黑行内另外一位高压设备销售商的产品,称其有严重质量问题,这一举动导致该高压设备销售商名誉受损,社区也因“山猫”违规对他进行了封号。
看来,山猫的生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风顺水。
随后,工作人员向作者讲述了一段往事。
山猫中专毕业就在论坛跟其他人学习搞特斯拉线圈,但是自己没有能力开发,是从仿造人家产品开始的。
他总是跟网友宣传特斯拉线圈简单得不得了,只要有人指出他的设计不足就说别人故弄玄虚,“装逼”,“技术炒作”。实际上他做了五六年就那个水平,真正搞电气工程的根本懒得理他。他那些话,大家听了就笑一笑,但是很多没有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的学生畏惧理论学习,所以对他吹嘘的“快餐”很着迷,向他拜师学艺,最后真本事没学到,还荒废了学业。就像吹嘘“五分钟搞定托福单词”的课程一样,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英语不好的同学就是趋之若鹜。我们除了对他进行封号,也没有什么办法。
如果想成为真正的电气工程师,与其搞这种低水平的复制黏贴,还不如多读点书考个好学校。以前大家碍于面子不好赶他走,没料到如今他会对中学生下手。
本文发稿前,记者接到科创论坛邮件,称有一位网友在科创论坛发表了一个关于特斯拉线圈的帖子。发帖后,这名网友“石振宏”的账号被异地IP多次登陆,并对参与回复的网友进行了脏话辱骂。
看来,这位“石振宏”的账号,在发完贴之后,马上就被其他人盗用了。
据一位自称与山猫很熟,身为山猫QQ群管理员的网友“小K”爆料,“石振宏”其实在三个论坛都发表了同样的制作内容,但因为山猫非常反对科创论坛,“石振宏”受到了山猫及其他特斯拉玩家的威胁,山猫要求“石振宏”删除帖子,且不准再到科创论坛发帖。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随后,记者联系网友阿B,询问事情的真相。在山猫的QQ群里,记者看到了以下聊天记录:
在“石振宏”账号辱骂科创论坛网友后,山猫回到群里向同学们宣传,告诉大家:科创论坛的理论观点是错误的,只有自己通过实践证明的经验才是正确的,让大家不要上科创论坛发言。
据小K介绍,山猫平时在群里面说话其实不多,一般就是推荐产品,今天山猫因为石振宏这个事情,非常愤怒,在群里整整批判了一个凌晨,很久没见山猫凶成这样了。
那么山猫对技术问题的评价,到底符不符合实际情况呢?随后,记者与遭到辱骂的rb-sama网友取得了联系。
该网友曾在某知名电气公司担任设计师,进行过多项高压发生器研究,最近在申请专利。
他对科新社表示,对于山猫的种种行为,“我是见得多了”,对于学生们崇拜“山猫神教”、误入歧途,表示无可奈何、非常遗憾。
他说:
我最近发了一些关于QCW的技术,结果很多初中生找我要PCB文件、要源代码,可是他们却连高压技术的书都不愿意去翻、电磁理论也不愿意学,只知道做出来能‘赚钱’,都是山猫把这些学生教坏了。
为了搞清楚造特斯拉线圈到底能不能赚钱,记者向rb-sama网友出示了以下聊天记录。
看到这段聊天记录,rb-sama网友笑着告诉记者,山猫如果真的培养出老板,那山猫自己明天就得饿肚子了。
为了求证山猫对技术问题的评价是否可靠,作者咨询了华南理工大学负责电力电子教学的一位老师,他表示:
移相驱动是谐振电源中的常用驱动方法,而降低上下桥间连线的分布电感,是避免大电流下感生尖峰导致开关管击穿的重要措施。空气芯变压器的耦合度,与线圈几何分布密切相关。
他认为,从语言组织和逻辑推理上来看,“山猫”网友没有系统的电磁学知识、电力电子设计常识,更可能是靠运气得到的经验。
发稿前,作者收到了大量跟山猫有过商业合作的人士的信息,他们均表示希望科新社不要在稿件中提到他们的名字,因为山猫刚刚发了很大的火,他们不想因此失去跟山猫的合作关系。
离开小A的家,原先清澈的蓝天,此时已被乌云占去了大半,远处则下起了倾盆大雨。一条闪电带着耀眼的光芒从天际划落,不知这次,又击碎了谁的梦想。
在山猫教唆他的“信徒”们多次到论坛实施破坏以后,论坛经过周密调查,收到了大量检举,足以说明三年前山猫就已处心积虑的进行破坏活动。他表面上和和善善、热衷技术研究,享受着论坛创业孵化政策的红利,背地里宣扬论坛政策是“洗脑”、“培养打工仔”,利用职务之便一刻不停的扩大自己的“信徒”人数,对论坛装作“唯唯诺诺”,对信徒却威逼利诱。其他版主提出异议,他就见人下菜碟,对有的人恳求,谈交情;对有的人人身威胁,以至于高压版的交流长期无法正常开展。
许多网友接受了山猫的利诱,拿人手短,对山猫的指示言听计从。山猫暗示他们到论坛搞破坏,他们就在技术讨论后面阴阳怪气,把有水平的网友气走;山猫指示他们不准在科创发帖,他们就自觉的成为打手,如果谁到科创(高压)发帖,就群起而攻之。山猫利用了每个人不想撕破脸,不想伤和气的心理,宣扬自己是“够朋友”的,巧妙偷换友情和社会公序良俗的概念,以“友情”为名诱使、逼迫信徒破坏公序良俗,大量中学生至今仍执迷不悟。
我们没有及时发现山猫的破坏行为,没有坚持对版主学术水平的基本要求,在产业支持政策(孵化器模式)上存在重大失误,以至于在科创的土壤上滋养出了邪教、传销、伪科学,这是极为深刻的教训。
科创不是公安机关,我们没有义务解救邪教、传销、伪科学的痴迷者。但科创人从不信邪,不管它们威胁打断谁的腿,只要这些邪教、传销、伪科学妄图破坏科创,就必被我们消灭之。
人家打到了家门口,有些人竟然要求我们跪下求饶,我们反驳、澄清一下,就是“不专心学术”、“搞斗争”,这种不安好心的脑残行为,无异于暗中支持破坏活动,是十分可耻的。邪恶从来不会自动消失,只有团结起来坚决抵制、适时反击,正义才可能战胜邪恶。
引用 奇侠:不合理的得利只能用不合理的方式来实现。
记得薛定谔的猫担任高压局主席期间,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等等,山猫总是阴奉阳违,害怕损害到自己的利益。导致很多想法没办法实现。这也侧面反映出其作为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爱好者的本质。所以他宣扬的理论都是为他……
原来如此,之前以为是个大佬,后来他发QQ动态说"组装特斯拉线圈比组装电脑还简单",我带着懵逼的问号,直到看到了此贴才明白。。。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