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高考难度越低,应试教育越重
陈志文
12112019/08/25科学技术学 IP:四川

北京中考刚刚开考时,有一些人说“数学题太难了,有考生当场就哭了”。这让我想起了今年高考开考当天,舆论声讨数学题太难,说法与之类似,甚至还有夸张报道说,某考场考生因题太难晕倒在考场。事后证明,其实只是这名考生想提前离场而使出的撒泼手段。

中高考变难了?显然这个判断是错的。高考结束后曾一度被卷入舆论中心的南师大附中校长葛军表示:现在的高考数学考试是越来越难了吗?我觉得没有,反而是越来越容易了,才导致区分度降低,使得每一分的重要程度加大了。

葛军校长说到了关键,中高考不是难了,最大的问题是越来越容易了。事实上,今年高考分数公布,仍然有考生数学得了满分,甚至是很多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031万高考报名人数创下十年以来报考最高峰,部分省份600分及以上高分段考生也是空前增多。

以四川省理科成绩为例,今年700分以上人数多达182人,660分以上人数更高达5561人,630分以上考生人数较2018年增加6047人,突破1.6万人。

1566713190893.jpg

在广西,2019年高考理科第一名考了730分,创造了广西高考历史上的第一。数学满分,英语满分,仅语文、理综分别被扣10分。

近年来,许多地区都出现了“高分通胀”的现象。2018年,河北省700分以上的考生多达122人,数学满分的超150人(文理合计)。

同样“通胀”的还有中考。2017年北京中考,人大附中录取分数563分,满分580分(含40分体育分),也就是说,如果想上人大附中,每科倒扣不能超过3分。到了2018年,分数竞争更为激烈,仅英语满分者就高达129人。

都是高分考生,分数的筛选价值越来越微弱,也不断加剧着分数的竞争,可以说现在已经不再是分分计较,而是毫毫计较了。

选拔性考试变得越来越水平化、简单化,甚至模式化。

以前的中高考并不是这样,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其区别度非常显著。也就是说,学业优秀与否,分数差距是很大的,第一名与第二名之间差距也不小。在过去的中高考中,得满分者极其稀缺,能有一两个或者几个人已经了不起了。但现在,想当第一名,恨不得门门满分或者逼近满分才行。

今天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

主要就是很多人凭直觉主观臆测:考试难度与负担呈正相关。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舆论与大众对以高考为代表的升学考试口诛笔伐,上纲上线,“大学教授也不会做XX题”之类的标题比比皆是。试题难度被认为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负担,试题难度大,压力就大。

在这种错误的舆论压力下,各级选拔性考试不断退让,追求稳定,降低难度。中高考试题因此越来越趋于模式化,“万年不变”的送分题越来越多。我们的中高考越来越像托福、雅思等水平化考试,离选拔性考试越来越远。

这种趋势的背后是一个荒唐的逻辑:学生负担试题难度成正比,为降低负担而不断降低难度。

其实,负担与考试的难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更多取决于通过考试争夺的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你的个人禀赋与这种争夺方式的匹配程度。这是一个浅显的基本逻辑,基本道理。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只能停留在直觉认知,无从深入理解这个问题。

这一现象还与近年照搬美国的招生录取方式有关。美国的中学与大学招生,相关考试的确是水平测试。不同的考试,其定位与目的,效果和作用是不同的。若简单从功能上来说,一种是水平考试,一种是选拔性考试,水平考试难度相对较低,从测量角度看,区分度较低,是粗颗粒的,只是一个大致分层。但是选拔性测试不同,它更强调对优秀人才的区别与选拔,要求区分度更高,是细颗粒的。

美国的各种考试多数都是前者。美国“高考”SAT实际上相当于我们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考“SSAT类似我们初中的学业水平测试,同样,托福也是一种语言水平测试。这类水平测试在分数的计量上也是不同的,比如老的SAT满分为2400分时,即便考得再低,一般也不会低于1200分,想低于1200分,稀缺度和考2380分以上一样难,因此经常有人开玩笑说:你如果能考到1100,我就请你吃饭。

美国盛行的这种水平化考试,是与其录取制度配套的,即水平考试作为一个基础学术评价,学校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后招生录取。中国则不然,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最后不得不回到分数这个唯一的刚性依据上来,这时,套用美国的水平测试,几乎是一场灾难。人家是用一个粗框架的水平评价作为一个评价基础,我们却要把这个作为唯一,怎么能不出问题?

除此之外,考试越来越简单还有一个潜在原因:搞分数的GDP,让多数考生与家长都有分数的获得感,皆大欢喜。比如某市曾经在一年之间,让高考成绩平均分上涨了100分左右。近年各地在“分数GDP”的竞争上也越来越激进,尤其是中考,几乎没有区分度,大家都是高分考生,家长学生脸上都有光。


1.jpg

如果这样的做法是可行的,对教育与人才培养有利,没什么不可以,但遗憾的是,适得其反。考生的成绩越来越高,表面上家长和孩子皆大欢喜,岂不知害苦了教育。

首先,考试简单化、水平化、模式化,大大降低了区分度,完全破坏了选拔人才的功能。我们虽然不断推进招生改革,包括综合素质评价等,但因为诚信等种种现实,在保公平的强大诉求下,综合素质评价只能是“参考”,升学考试还是要回到分数这把刚性的尺子上来。

这时,区分度越来越低的尺子,对于人才选拔的意义就越来越小,甚至起反作用,选拔出的更多可能是中间人才,未必是顶尖人才。

于是,部分名校放弃了对高考分数的依赖,越来越多地走特殊类型招生,希望通过其他尺子,弥补缺乏区分度的尺子。比如清华北大等高校投放在多地的招生计划,往往有很高比例不是只看高考分数。

2017年浙江新高考第一年,清华大学多数招生计划仍然坚持三位一体招生,即60%是高考分数,10%是中学评价,30%是清华自己的评价,这其中就有笔试与面试。2018年,三位一体招生占比继续超过90%。所谓三位一体,就是多了两位,多两位就会多两种维度不同的负担。仅从负担来说,这是一种负反馈,优秀学生倒霉,平庸学生受益。

原因很简单,仅仅看高考分数,清华没有办法筛选出人才来。2019年,在清华大学三位一体测试考场,很多考生提前交卷,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试题难度,考生自知没戏,索性提前交卷准备其他学校的测试。一名女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真难,题型都没有见过”。这种难,是题型都没有见过,反向理解,也就是说高考的题型基本都见过。

2015年,北京高考两位状元都是女生,有意思的是,两位状元都不是各自学校日常学业最顶尖的。理科状元来自人大附中一个普通班,文科状元则自嘲:“我是学酥,一碰就碎”。为什么?低难度的考试,最后较量的是熟悉程度,是谨慎不出错,拼的不是能力。

这种升学考试,最后褒奖的不是最优秀的人,而是最擅长刷题的人。对于极其优秀的学生,反而增加了大量无效负担,为了零点几分的区别,很多孩子不得不花上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重复训练,才能确保进入一个理想的学校。

1566713190885.jpg

其次,与各级考试难度下降,模式化、固化相伴,各地也出现了学生学业水平下降的新问题。东部J省曾在2008年推出新的高考改革,减负、降难度、水平化评价是其中的特征之一,但结果却让人惊心。北京某著名大学对该省生源的长期监测表明,原来数学物理成绩遥遥领先于全国,高居第一名的J省生源,数学物理成绩下降明显,最差一年降至倒数位置,以致于该高校不得不控制在J省的招生计划。

如果说区分度降低,难以选拔出优秀人才还可忍受的话,那么选拔性考试简单化、水平化、模式化,则直接强化推动了应试教育的发展,这是我们坚决不能接受的。

各地中高考所考核的知识点与题型大多连年保持不变,这几乎等于考试试题三年早知道,尤其数学,区别只是命题参数的变化。几乎所有人都习惯了这种考试形式,这就更能理解,为何今年高考数学出题形式稍作变化,很多考生与教师就直呼试题难了。

要保证在这种考试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不出错,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训练,连续不断的重复训练。这也是全国弥漫性的应试教育难以根除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变成了刷题,因为这种重复训练是有意义和有效的。这可能是一些专家在批判考试难带来负担时始料未及的。

同时,区分度降低,也前所未有地强化了分数的价值,分分必争成为一个普遍而现实的问题。即便是北京,考生不足7万人的情况下,一个高分分数段有几十人、上百人也稀松平常。在一些考生大省,比较高的分数段动辄二三百人,甚至近千人,而一所高校在当地招生量才有多少?

在我们还无法全面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大多数人只能以考试成绩为核心录取依据的背景下,这种选拔性考试水平化、固化,恰恰强化了应试教育。

中高考越来越容易,无意间也抬高了更多家长与考生的期望值,加剧教育的剧场效应。

中高考分数全面上涨虚高,尤其是中考,导致很多家长与考生做出误判,推升了教育的期望值。比如北京中考几乎没有区分度的情况下,人大附中与其他中学的录取分数几乎没有区别,让很多家长误以为自己的孩子其实很优秀,一不留神没准能上北大清华,于是拼命上补习班,希望把“最后一公里”补上来,客观上加剧了教育的剧场效应。

升学考试水平化、简单化对中国教育显然是弊大于利的。中高考试题要打破水平化,简单化,甚至固化的倾向,加强区分度。尤其是需在考核的知识点或出题形式上加大变化,减少重复率,让所有人无试可应,才能降低应试教育现象,减轻学生负担。试想,如果试题难度加大,没有太多“万年不变的题”,无“模式”可应时,还会出现大面积应试吗?

(2019-08-06 原作者 陈志文 来源 光明日报,有较大改动)

[修改于 4年7个月前 - 2019/08/25 15:01:49]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17
9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我说要有光
4年7个月前 IP:河北
862917

动 态 范 围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不沉的Sam
4年7个月前 IP:内蒙古
862922

挺好的文章。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warmonkey
4年7个月前 IP:广东
862923

互联网时代的工农兵大学生。未来回头再看这10年,一定会觉得荒诞不堪。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
4年7个月前 修改于 4年7个月前 IP:四川
862928

我检验了几年的数据,结论是文章所述情况真实存在。以四川省理科2005年数据为例,首先总体得分比2019年低得多;其次,高分阶段更加细长。换句话说,从最高分往下看的话,原来的高考金字塔瘦高,现在矮胖😂

1.png

政教合一好处是动员能力强,容易干大事,坏处是如果犯了错误,后果就很广泛,而且纠错还很慢。半山腰几个棋手拍拍脑袋,上亿人的青春就要改写。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信仰は儚き人間の為に
4年7个月前 IP:广东
862932

充分考察考生抠字眼的能力

引用
评论
3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UIC
4年7个月前 IP:浙江
863260

考试深了广了,考生自然减负。不会就是不会。感觉现在中考就考一个细心和非创新性机械化重复训练,其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实际上要求不高。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
4年7个月前 IP:四川
863338

直觉不可靠,凭感觉定政策,大概率会坑。

谁的声音响势力大听谁的,很容易变成多数人的暴政。

最后坑的是追求知识,热爱学习的(少数)人。

文盲在文痞的领导下暴动砍杀学者,别说中国历史,就是在科创,过去也是每两三年就要发生一次的。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新黑火药
4年7个月前 IP:江苏
863339

高考既然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就应该全国统一卷,按分数高低录取!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refinder
4年7个月前 IP:浙江
863385

能够刷题刷到满分也是能力,至少看起来脑袋聪明,勤奋自律,做事谨慎,执行力强。但是问题是不见得对科学探索感兴趣,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可能较弱。高考制度是综合来讲非常有效的,但是综合评价更为合理,只是目前的系统无法实现客观公正的评价。高考按分数录取,大概率的保证了生源的质量,事实证明,大多高分学生都比低分的优秀,后期培养的成功率更高。清华每年出国的人,到了国外,大多成了优秀的人才。清华系在国内的产业界和学术界也都是非常优秀的。一个人的聪明+勤奋,往往最终可以胜过各种其他方面的优秀,高考实际筛选的是智商+勤奋的执行力。这里面的bug是,勤奋的执行力可以靠外力帮助执行,比如补习班,辅导老师等等,好比找了专业教练,这么培养出来的人和一个单打独斗的学生竞争,是有失公平的。在阶级分化日益加剧的时代,这种不公平体现的越来越明显,最终可能衍生为类似英国的贵族教育时代,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个结果。当高考不能有效的选拔人才,阶级不能流动,国家的活力就会丧失。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warmonkey
4年7个月前 修改于 4年7个月前 IP:广东
863389
引用虎哥发表于7楼的内容
直觉不可靠,凭感觉定政策,大概率会坑。谁的声音响势力大听谁的,很容易变成多数人的暴政。最后坑的是追求...

整个问题的核心,说穿了非常简单。根本上不到需要“科学论证”的层次,看完本楼就懂了。


我认为他们绝对不是凭感觉进行决策的。想一想5%右派是不是“凭感觉”“拍脑袋”定的呢?为什么是这个数?


人的直觉是数十万年进化的结果,这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关键时刻会有惊人的准确性。然而人是社会性的,除了直觉还有群体互动在起作用。

操纵人的直觉,尤其是利用群体盲从,可以形成“声音响势力大”的假象,利用“多数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最有效的办法除了“信息控制”,还有“谎言重复一千倍就是真理”,形成“就算不理解也会背出来”的效果。


能提出独特见解;能够把自己的直觉经过调查和证明,整理成一个合理说法;直到让别人能听懂并相信。这样的人有多少呢?

可以使用一个类似的标准:UGC(用户生成内容)社区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比例。通常认为这个比例是1% vs 99%

管理员可以说说,论坛发主题帖用户和经常登陆用户,精确比例是多少。应该与上面的估计在同一个数量级,并且只会比1%更小。


简单粗暴的说:只要你封掉前5%账号,剩下的人一定都得听你的。

然后,这个社区就没了原创能力。就算其他人直觉发现哪里不妥,自己也形成不了有效的意见。

哪怕仅有的几个发帖人再恶心,其他人的观点也会被他们统一。

最后,他们的决策路径就被锁死了,能提的方法都是烂招,选哪个都是药丸。


当然,我们也许会错意了。人家根本不在乎什么5%。你在乎的东西,不一定是别人在乎的,可能人家根本不在乎

只有你自己才在乎自己蠢不蠢。别人只要能收到税,蠢了又有什么关系?

从这个角度出发,他们最在乎的是对学生群体的控制,控制他们的脑子,远比他们学到什么重要。只要不因此造成立刻死亡,蠢到家了也没关系。


非常生动的例子参见9楼,应试教育的效果完美的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该网友发布的内容全部是评论员创造的著名谣言段子,没有一句可以经过严谨推敲。可以说是错得十万八千里。

但是这样的发言,对于没有资格聘用或解雇他人的绝大部分网友,具有极强的洗脑效果。

“只要我下次也这么发,肯定显得我很懂道理”。

能够刷题刷到满分也是能力,至少看起来脑袋聪明,勤奋自律,做事谨慎,执行力强。但是问题是不见得对科学探索感兴趣,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可能较弱。高考制度是综合来讲非常有效的,但是综合评价更为合理,只是目前的系统无法实现客观公正的评价。高考按分数录取,大概率的保证了生源的质量,事实证明,大多高分学生都比低分的优秀,后期培养的成功率更高。清华每年出国的人,到了国外,大多成了优秀的人才。清华系在国内的产业界和学术界也都是非常优秀的。一个人的聪明+勤奋,往往最终可以胜过各种其他方面的优秀,高考实际筛选的是智商+勤奋的执行力。这里面的bug是,勤奋的执行力可以靠外力帮助执行,比如补习班,辅导老师等等,好比找了专业教练,这么培养出来的人和一个单打独斗的学生竞争,是有失公平的。在阶级分化日益加剧的时代,这种不公平体现的越来越明显,最终可能衍生为类似英国的贵族教育时代,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个结果。当高考不能有效的选拔人才,阶级不能流动,国家的活力就会丧失。

有的人会问,你怎么证明以上内容不对?

我这里先给个提示:应届大学生平均工资调查数据,再对比各行业平均工资调查数据。

从数据看清华毕业真不如砌砖三年。不要找奇怪理由,更不要谈什么虚无缥缈的“职业发展”,市场经济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种集体判断力低下的问题,很快会转化为经济危机。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失去判断力,会导致在投资活动中遭受立刻的重大损失。看看现在国内A股的投资回报率,绝对不是巧合。



引用
评论
2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jonyxia
4年7个月前 IP:陕西
863402

尽可能让学生都有学上,而且越好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越安分,有利于和谐。

近些年本科及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升高,想起一句话:经济不好的时候要做教育。。。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refinder
4年7个月前 IP:浙江
863413
引用warmonkey发表于10楼的内容
整个问题的核心,说穿了非常简单。根本上不到需要“科学论证”的层次,看完本楼就懂了。我认为他们绝对不是...

被战猴描绘的像是阴谋论者一样,实在是受宠若惊,本人就是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而已,不幸成为战猴的战斗对象,看来在科创说话要小心了~本人无意与战猴对战,之前也不知战猴的存在,至于战猴如何理解,我也不去评论,毕竟人都是要成长的。为了缓和气氛,我这里肯定一下战猴的一个观点,也是我在其评论中唯一看得懂的一点,就是市场经济的作用,没错,现有教育体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教育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靠市场经济补救,是非常有效的。本人没有完全肯定高考,也没有一巴掌全盘否定高考,在此不再展开,至于观众荷尔蒙升高,绝不是本人的本意,如有冒犯,请勿对号入座!另外个人感觉,论坛的风气已经越来越闭塞和官僚了,如果科创这么搞,还不如专门去开公司赚钱;作为老人,多说一句,有心则听,勿见怪。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
4年7个月前 修改于 4年7个月前 IP:四川
863414
引用refinder发表于12楼的内容
被战猴描绘的像是阴谋论者一样,实在是受宠若惊,本人就是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而已,不幸成为战猴的战斗对象...

我也觉得warmonky有点阴谋论的意思,但是你既然不满他的观点,至少也得发表并论证你的观点吧。对着别人阴阳怪气一番,顺带还把科创骂一骂,只会让人觉得语无伦次,不会丢别人的脸。

现代初中等教育从起源到现在也就一两百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就是一瞬间,不过是一个文化现象,最多上升到协作动员手段,根本不是目地,一切都可能沧海桑田。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warmonkey
4年7个月前 修改于 4年7个月前 IP:广东
863421
引用refinder发表于12楼的内容
被战猴描绘的像是阴谋论者一样,实在是受宠若惊,本人就是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而已,不幸成为战猴的战斗对象...

首先我绝对不是不是针对你。若有不妥,在这里向你道歉。

针对个人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这些内容并不是你的原创。只是某些人大量利用网友,无意识的给网友植入概念,让网友都变成他的复读机

雷同的贴子在知乎都几百万赞了,比几万人跳忠字舞还可怕。知乎那些人赞成高考的理由与9楼完全相同,相关帖子几乎是9楼这一张专辑的随机乱序播放。


稍有敏感性的观众点开前几位的回答,追踪一下作者的身份,发现都是评论员。

我也尝试过自己写几条观点,不幸帖子全部阵亡。后来我测试出来,你只能重复9楼的内容,不能有任何变化,否则马上被删。

想要证明我说的很容易。9楼内容分离成单个的观点,放到搜索引擎去查。


他们的工作方法很有意思,先构造各种奇谈怪论,然后看哪些说法的受众最多。如果一个说法受欢迎,就会让等级高一级的**负责加大剂量推广投送。如此不断升级

另外一方面,要及时删除击中要害的野生网友分析。在完全自由的讨论环境,竞争淘汰速度太快。大部分人的直觉也能判断谁更合理,有漏洞的观点很快会下沉。

他们都是瞎编,没有几个专家。网友藏龙卧虎,各种数据一出来,几个月造的谣一天就破了。他们工作速度是跟不上的。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心领神会了。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Aromatisation
4年7个月前 IP:广东
863740
引用我说要有光发表于1楼的内容
动 态 范 围

动态规划欢迎您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
4年5个月前 IP:四川
865709

那天我在QQ群就台湾问题说了几句三观正常的话,就被腾讯封杀了三天。当然我相信腾讯也不愿意这样干。

从本质上说,互联网只会更加集权,是否创造任何的表达机会,是从属于集权的对象的。

互联网上的内容创造者的确是一个很稀有的物种,或者可以说99%的内容是1%的人创造的。只要在这1%的人中,封掉0.1%的正常评论者,再由专业营销号在特权加持下淘汰掉另外0.4%,那么就只剩下一种主流的声音了。

许多正常的观点发不出来,或者只能在KC这种不会引起什么问题的窄专业平台发,这是目前的主要问题。长此以往,是很危险的。

引用
评论
6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1211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409
回复
1202
学术分
33
2005/08/31注册,23天2时前活动

科创消防局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