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考和考研报志愿类比一下择偶,就知道某些女性要求不合理了
其实这个怪现象也是一直存在于考研的,清北华五人从来都不缺乏炮灰,年年都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这个大家都知道,别看自主招生划线经常330,350之类的,但实际进复试经常380,400,而且复试还刷一大堆人,不要双非更是经常的事,更可怕的是出题极难判卷还压分,以至于很容易连调剂的机会都没有。 大家想一想,这和某些女性对男性的苛刻要求,有没有类似之处呢?她们要求的那种男性,在社会中真正的比例如何呢?而她们自己实际的排名又在什么位置呢?
然而,调剂的时候,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现了:照顾类211挤破头。 原因大家也都知道,985基本都会一志愿完成录取,偶尔冒出一两个调剂指标,基本也是校内调剂或者给了本校报考清北未成的高材生,211前半段基本也是类似的状况,能大量收调剂的大多数是二本院校,相对而言照顾类211在调剂阶段就是最好的去处了。举个例子,兰州大学,因为地点原因,第一志愿经常不满额(其实东北,西部的后半段985经常有调剂名额,虽然不会很多),但这时候行情就变了——人家只收本科是985,报考其他自主划线,够线但被刷的人,而且收的往往都是高分,因为客观的说,调剂阶段这已经是最好的去处之一了。 也就是说,第一志愿你看不上,这时候你就可能高攀不起了。
原因很明确:条件不如你但肯用第一志愿报的,会占满中间那一段。 历年的录取信息告诉我们,从西安交大,哈工大这个级别开始,都有大量二三本出身,用第一志愿报考,冲进自主划线分数线而后被录取的,原因就是从这个级别开始,报录比已经不像清北华五人那么夸张了,中坚九校线上虽然通常还要刷几个人,但远没有清北那么可怕的淘汰率,985后半段甚至经常出现上线人数等于计划数,线上不刷人的状况,但这些学校通常都会保护第一志愿,有的时候线上多了几个甚至还会申请增加计划(虽然名义上自主划线的分数线可能和清北华五一样,但区别就是,他们线上很少刷人,划线经常就是实际的复试线甚至录取线) 而非自主划线的211前半段,尤其是地点相对一般的,非热门专业,第一志愿复试线甚至经常是国家线。 然而,对于那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人,这些就都等于不存在了,因为在调剂阶段之前,他们都满额了。 而后剩下的人就只能拿着一个其实相当不错的分数,和参加调剂但又和期望值相差甚远的院校大眼瞪小眼,认命的也许就走了,不肯认命的,大概率是来年再战,然而,来年依然会是这个状况。
而某些女性,总看霸道总裁爱上我之类的东西,但却从来没真正考虑过,霸道总裁的”录取分数“和“所占比例”。 要求男方高收入和有车有房的同理,对于满足要求的男性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和对应的“录取分数”她们从来都不去想。 甚至,要求她们给自己客观公正的估个分,估计一个在社会中的合理排名,她们都经常过度高估。 而结果是什么相信大家也能想得到。
至于婚后家庭内地位的问题,我建议大家参考高考报专业。 众所周知,如果你是贴线勾服从挤进去的,那么肯定是别人挑剩下的专业。相应的,如果你线上多留20分,基本就能自己选最热门专业了,但付出的是放弃上一级院校的代价。 这里也是类似的道理,关键是,哪一边有剩余的博弈筹码。 然而,这里又体现了很多女性的期望值不合理之处。 大幅度高攀的代价,远比高考专业被调剂严重。很明显男方有大量剩余筹码的状况下,女方很难拿到自己想要的有利条件,搞不好男方出轨,女方都不敢离的,这样的状况很多。 而又要男方条件好,又要婚后一切自己做主自己利益最大化,那就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自身有那么多博弈筹码吗? 另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A男配B女,男性多留博弈筹码不仅是为了家庭地位,还有一点就是,必须保证女性不敢有多余的想法,因为女性出轨或者提离婚,男性可能要付出的代价比相反的状况高得多,所以必须保证女性在二手折价条件下不能找到比自己更好的,男性才有最基本的保障。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男性肯低择并不是说明女性高择就可以漫天要价的高估自己,因为男性其实是把部分筹码用于保证其他条件了。而这些附件条款,某些女性显然是不肯给的。
还是那句话,如果我写一个帖子教女性如何研究男性的喜好,如何把自己弄成真正让男性最乐意接受的样子而后去倒追成功男,绝对会被贴上物化女性之类的标签。 然而,即使我不说,实际同样有人在这样做,只不过她们可能不会声张不会把这东西发展成一门显学。 但是,切换回男人的立场,在这两者之间,大家认为本来就少的那些霸道总裁们,会选哪一边呢?
最后我还有一个问题可以暴露那些人的本质:就问她们该不该允许霸道总裁娶多个,让她们都能有机会。 而后,再问她们,如果这样会导致社会顶层和底层之间彻底撕破脸,怎么办。 如果她们回答把造反的都屠了得了,那她们的真面目何等可憎,自然就暴露了。 甚至还可以问她们,如果为霸道总裁怀了孩子,对方都不肯给那张纸,又怎么办,不要忘记,双方博弈能力严重不对等哦。
其实,现行的家庭制度,是社会各集团之间妥协和平衡的结果,也是相对而言更容易产生高质量后代的制度选项。 我并不是说它会永恒不变或者完美无缺,但是如果一切都按某些人的主观愿望来,事情只会更糟糕。 至于某些被她们看不上的男性该怎么办,我的回答是放弃幻想,果断下择,但必须要理性的。 就和985后半段基本都选择保护第一志愿而不是压分收调剂是一个道理——因为他们有自尊心。
顺带讲一下为什么西方不这么严重:大量的少数族裔女性低姿态倒追白人客观上打压了期望值。 类似问题一线城市也存在,户口太值钱会极大的改变博弈平衡点,呈现本地男-外地美女,本地女-外地帅哥的状况,当然这其实也是一种扭曲,但也体现了某些人其实并不是“女”权,只不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到病态,忽略了合理分寸罢了。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