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员流动、病毒变异、社会防疫松紧变化等原因,疫情的严重程度会发生波动。
在目前条件下,防疫是持久战,不是一鼓作气的事情。必须严格且持久的约束自己,把正确的预防措施固化为长期习惯和行为模式。只有成为行为模式,才不会倦怠,做到持之以恒;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效的降低感染概率。
下面用条款的形式来介绍有关要点。
1、知识和技能是保护伞
1.1、观看原卫生部、人民卫生出版社、大型医院等专业机构出版的针对医务人员、防疫人员的防护课程、视频、规范,例如《手术无菌操作》、《院感防控》等,体会其中每个步骤的作用和背后的道理,总结适合自己的行为方法。
1.2、对每次疫情为何发生保持好奇,查阅有关资料,总结经验教训,对照约束自己不要发生相关风险,特别是“不被他人伤害”。
1.3、了解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相关疾病和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证据较强、符合逻辑的研究。
2、管好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2.1、经常关注疫情动态,避免进入风险较大的地区。如果所在地区风险情况有所变化,及时采取适当的防疫措施。
2.2、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不到拥挤的地方。在人员拥挤时,主动谦让,别为了几分钟时间,几元钱小利去人挤人。
2.3、当地疫情上升时,应坚持两点一线式生活。
2.4、采用低风险的通勤方式,减少人员拥挤的交通方式,增加步行、骑车、自驾等方式。
2.5、进入陌生场所前,应根据它的使用性质、人员密度、通风条件等评估危险程度,采取相对应的措施直至果断放弃。能在门外谈的事就不要进门谈;能在空旷通风处做的事就不要在狭窄空间做。
3、管好手,不该摸的地方不摸
3.1、进入自己无法管控的空间,能不摸就不摸,能少摸就少摸,能只摸一个地方就不要到处乱摸。例如在公交车上,握住了一个扶手,就一直握这里,非必要不握第二处。在餐馆用餐,就坐前要观察选择好,避免坐下了又换地方。对于需要接触的操作,可以使用细小的物品或去接触。
3.2、不要自摸。除非在受自己控制的区域,经过仔细的洗手,否则忍住摸自己的冲动。尤其避免摸黏膜,不摸鼻子、不摸眼睛、不摸嘴巴,上厕所前先洗手。
3.3、洗手不是做做样子,要仔细全面且有力的洗,搓揉时间以30秒以上为宜。必须流水冲洗,即使没有洗涤剂,洗也比不洗好。
4、管好物品,区分洁净和污染
4.1、在家里和工作空间建立洁净区,划分污染区和缓冲区。不要把可能污染的物品带进洁净区,不要把高污染区的物品带入低污染区。从污染区进入洁净区之前要将污染的衣物鞋帽留在污染区晾晒,不要用未洗净的手摸洁净区的东西,尽量减少在不同等级区域之间跨越的频率。要少带东西出入公共场所,办公室和家里用的东西能准备两套的就不要搬来搬去。
4.2、默认经过公共场所的外衣、鞋帽、背包等用品均已污染,采取措施防止污染向身体或其它物品转移。污染的物品要悬挂通风,使病毒尽快失活。
4.3、打扫时要遵循污物单向流动、尽可能多的排走的原则,不混用污染程度、污染性质不同的清洁用品。
4.4、要动脑筋,观察、思考可能导致污染转移的途径,梳理可能引起交叉污染、循环污染的日常行为习惯,改进习惯,减少污染物转移。例如,水阀、擦手布其实都比洗净的手脏。关龙头、用擦手布就会引起循环污染,可以改为一次性纸巾吸干,再隔着擦手纸去关闭水龙头。类似的,消毒液、洗手液盖子往往也比手脏,洗净后的手避免再碰这些东西,特别是公共场所。
5、加强个人卫生
5.1、睡足觉,常锻炼,保持健康。
5.2、知道长发,长指甲等会增加风险,如果不能克服,就需要经常清洁。
5.3、经常洗手、洗脸,应当先洗手,再洗脸。应使用流水,遵循污物单向流走的原则,不让污染兜圈子。如果发生风险较高的暴露,要消毒口鼻和耳道,并尽快洗澡。
6、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6.1、防护用品不能降低对别的措施和习惯的要求。在风险升高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防护用品,但对于普通人而言,由于很难做到规范使用,效益是有限的,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以为装点上护具就可以刀枪不入。
6.2、戴口罩需要遵循最起码的规范。学习医用防护口罩戴脱方法,对普通人而言无法强求专业操作,但是应该坚持能做到多少做到多少的原则,比如避免同一个口罩分不清正反多次戴脱。在风险较高的场所,例如电梯内,尤应注意规范佩戴,至少保持气密。污染的口罩要及时扔掉,原则上通勤一次就要更换一个。
6.3、风险升高时,去往公共场所推荐佩戴防护眼镜。防护眼镜的戴脱可以参考专业教程,并经常消毒。
6.4、风险升高时,去往公共场所可以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外出一次更换一双。橡胶手套的戴脱方法可参考专业教程,能做到多少做多少。(根据新的研究证据,该项基本无获益,删除)
6.5、外出可穿隔离衣物,用过的隔离衣物不能带入洁净区,要在通风处悬挂。参考手术隔离衣的穿脱方法穿脱。
7、接种疫苗
7.1、接种有效的疫苗,能够降低感染的风险或减轻感染后的症状。
7.2、通过学术期刊、正规研究机构官网、厂商官网查阅有关各类疫苗效果和风险的研究、报导与评论,结合当地供应情况,自行研判接种种类、品牌。已经接种的,仍应关注厂商的版本更新,及时补种最新版本。
7.3、疫苗不一定能降低对别的措施和习惯的要求,特别是病毒出现变异时。
8、均衡安排防疫措施,避免短板,节约成本
8.1、要讲科学,各种措施要与他应对的风险相匹配,做到均衡配置。要正确识别风险,把有限的注意力向高风险的环节倾斜。要像写程序那样进行逻辑化简,不做无用功,降低防疫成本。
8.2、单一措施做得太好,并不能有效降低感染概率,还会大幅增加成本,包括时间成本、注意力的成本。成本高,就不能持久,就必然懈怠下来。家里天天消毒是没有意义的,最多能坚持几周。
8.3、管好小孩,教他所能理解的防疫知识,养成好习惯。小孩回家要立即洗手、洗脸,清洁污染部位。
8.4、感染的概率主要受最薄弱的环节制约,要注意细节的短板,并且避免被他人伤害。百密敌不过一疏,就算戴上防毒面具,也敌不过不洗手就自摸;平常做得再规范,也敌不过别人的行为超出你的预设。
8.5、中国的社会防疫搞得非常出色。对个人而言,在极低的感染概率下,运气往往是决定因素,对此也要有客观的认识。一方面要储备一些物资以防万一,另一方面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为目标,避免无意义的投入。
[完]
[修改于 5个月15天前 - 2022/01/13 21:26:31]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