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在分封制时代的家庭跟割据势力都是同一个东西,只有治理水平的差别。而且具体的治理能力、人际关系会代代相传,而不是社会形态阶段升级就完事了(跟游戏里点升级按钮一样)。
技术决定论和暴力决定论都是战败国史观,正常社会里的人认为生活本身最重要。马克思背井离乡徘徊在大英图书馆里研究蒸汽铁甲舰和煤矿工人的关系的时候,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认为婚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甚至在装作所有婚姻都快乐。
The Victorians, realizing that the greatest happiness accorded to man is that provided by a happy marriage, endeavoured to pretend that all their marriages were happy.
HAROLD NICOLSON On Telling The Truth(February, 1930)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37课。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认为的好学校是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主要教拉丁文,培养具有广博知识、能言善辩的政治家、雄辩家等社会上层的官员和教会主持。
总之,鸦片战争前夕的日不落帝国和大清帝国一样认为科技是雕虫小技,打输了的大清和普鲁士才崇拜科技。
科技的发展取决于商业和逻辑的发展,商业和逻辑的发展取决于这个社会的基本的人际关系质量。
儒家经历焚书坑儒之后仍然遇上了独尊儒术、在诸子百家当中笑到最后也是没问题的。儒家专门研究分封制时代的家庭跟割据势力治理,其他百家的专业方向都没那么对口。
问题在于竹简和文言文这个载体根本不可能把宗族环境下的社交能力训练清楚,甚至读书读多了会降低社交能力。
然后就豪门恩怨,没有心思研究科技,甚至闹到你死我活,压抑到众叛亲离去跟着流氓无产者玩暴力。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