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再接再厉,写得不错
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特斯拉线圈电路,似乎用在微型TC上非常合适,跟大家分享一下。Since 特斯拉线圈板块很久没有新帖了,就让我来注入点新血吧!
一、原理分析
电路图如下:
L2为RFC电感,与C1、C4、Primary、Q1构成 CLASS E结构。T1反馈磁环、C2隔直电容构成反馈回路,使电路起振。R1为偏置电阻提供开启电压。C3为滤波电容。
二、特点
该电路类似蜡烛电路,此电路功率部分采用单E类拓扑,其初级的谐振结构使其在低压输入时有远大于多数TC的功率,实现低压出长弧。不同的是,该电路采用磁环反馈。相对于蜡烛电路的电容分压反馈和经典励磁器的地线反馈,磁环反馈的优点在于驱动力较足且能实现小范围追频。而相对与芯片驱动而言,磁环频率上限很高,且成本低廉,结构简单,非常适合楼主这样的懒人
三、动手做实验
随手搭了个电路,元件参数如下。
Q1 IRF640N
TVS 15v
C1 10nF
C2 0.1uF
C3 50v2200uF
C4 电路中没加,楼主发现不加效果似乎挺好,加了效果好像还变差了。(这里楼主很迷惑)
T1 0.15的漆包线在节能灯磁环绕制 ,为18t(接mos g极一侧)+24t(接次级线圈一侧)
L2 22uH 铁硅铝电感
R1 用了俩120k定值电阻,在其上方加了个轻触开关手动触发。(楼主找不到合适的电位器这个电位器可以尽量取大,建议大于50k)
初级线圈 直径6cm,1匝
次级线圈 直径5cm,高3.4cm。漆包线0.15mm,有效绕线长度2.9cm,约170匝。就是下面这个小胖墩~
四、制作中的一些事儿~
先发效果图。只上了24v哦~
petal_20220122_115320.mp4 点击下载
(这里TC的关断是靠电源保护的)
次级线圈太矮了,必须与初级线圈错开才能达到最理想的耦合
这个TC的效果差强人意,楼主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初级线圈使用的0.5mm铜线,导致电阻太大,Q值太小。现在tb上不少TC都能在24v输入达到10cm+的电弧了,看来这个TC任重而道远。
楼主发现调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条极细而短暂的电弧,据作者调试经验这是初级谐振频率轻微偏大,TC偏离谐振稳态而停振所致。而初级谐振频率轻微偏小似乎只会使电弧短一点点,TC工作正常。反馈磁环可以尽量多绕点,理想状态下反馈信号在TVS的钳位下能在mos的gs间形成近似的方波,这样驱动效果很好,不怎么发热,而绕少了会使mos发热严重。此外,有一种简单的实现脉冲放电的办法:采用较大内阻的充电电源,电位器分压触发。这个方法楼主是从《电池供电的sstc》中学到的,也可以判断反馈磁环制作的好坏,做得好的话电容余电只有6-7v。
再说一点点: 楼主认为这个电路有一点点小问题的。
首先MOSFET DS不需电容就把楼主整不会了,这个电路应该符合单E结构的设计。(可能楼主是非酋调不好TC)
其次,磁环反馈的导通角为180度,用于这种结构怪怪的,但是MOSFET发热不大。(楼主只有万用表什么都测不了)
欢迎大家讨论!
五、总结
两个词———简单、效果好!
这个电路对新手很友好,便宜制作没难度,单管低压出大弧!极力推荐大家尝试!
最后,向大家拜个早年!
(楼主水平有限,上文如有错误、阙漏,请大佬们指出!)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