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论坛一样,要先装逼带动后装逼,可持续装逼。。。。
加入化学社半年来,发现了一个严重阻碍社团发展的问题:大部分人在社团活动中处于游手好闲的状态,参与度低,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正真投入进实验。于是同前任社长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我们先是准备以分小组完成一个实验的方式展开社团活动(类似于什么你这组配置溶液,我们这组混合溶液的方式)。后面发现,还是有一大部分人游手好闲。初步分析原因,是因为这样的方式过于脑残,这么简单的操作,却要3到4个人来完成,简直。。。。。。这样更加拉低了社员的参与度。接下来,我们又改进了方法,选出小组长,让每个小组挑一个课本或者课外的实验来做,并且实验完之后要交出实验视频,来“固定成果”。这种方法,在初期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降低了游手好闲的人数,并且当时分了4个组,3个组都交出了实验视频,只有一个组因为没有设备录视频的,没有交出视频。但是到了后期,组长有事,没有来,整个小组都处于溃散的状态,最后人干脆都去打球去了。这估计是“社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不高”造成的。而且这也可以从“没有人自愿当小组长”的事情中体现出来(不过要是选些毛手毛脚的人当小组长,也不让人放心)。所以接下来的重点是提高社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我准备还先是以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社团活动,不过做的都是同一个实验,实验之前先讲好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如此提高社员对化学的兴趣以及让社员更加熟练地掌握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现在一些社员连磁力搅拌加热器都不会用,要是叫他们做实验,加热烧杯还用的是酒精灯,效率奇低)。提升社员兴趣的同时,操作技巧和理论也得以提升,待这一步稳定之后,才可以放手让他们分组挑实验做。估计这样后面不会出现“社团活动人都跑去打球的情况了”。
再来说说招新的问题。招新采用面试的方式进行。可是,即使是一个个面试,也不可避免地搞进来一些品行差劲的人,比如上次招新就招进来两个偷实验室钥匙与药品的人,后面被发现,于是踢掉了。但是这样造成的影响,对社团的发展十分不好。目前没有招进来会鄙视分数低的同学或者喜欢恶意意淫的社员,但是这是极有可能出现的。毕竟过度做语文阅读理解就会培养出一堆喜欢意淫的人(总是喜欢无中生有,可以听出陈述中没有的意思,导致让人想:他是不是讽刺我,排挤我……)。这两种人,要是出现,对社团造成的危害更是无法想象的。这就要在面试的时候下功夫,现在的初步设计是搞一个像科创一样的“入社逻辑测试”,来排除掉喜欢意淫的人,关于品行差劲和鄙视分数低的同学的人找不到排除方法,只能在入社后发现并且踢出,但这样必然会造成损失。还望与大家讨论。最起码不能把面试搞成“演讲比赛”或者“口才show”。
至于社团怎么发展,也是个大问题。化学社,是一个学术社团,将来肯定要搞学术氛围建设,并且要为社员尽可能提供研究条件,最起码要起到让社员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探究的效果,不能搞成民科组织。目前的情况来讲,是不指望他们可以探究出什么成果的了,等发展出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再来实现这一点吧。现阶段已经可以促进社员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了,因为基本上每个社员都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买了有机化学或者无机化学的书进行学习。但实践书上的内容或者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探究,仍然是一件难事。
接下来,我当社长的一年半的时间中,要找到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实在是重要且紧迫啊。还望各位积极发言,提供下有用的建议。
引用WernerPleischner发表于2楼的内容中学社团,玩得开心就好了。
不不不,既然有资源可以使用,那还是要利用下的。光开心去了,学校就不提供资源喽。还是得管理好社团滴。
我真弄不懂那些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加化学社干嘛
不过这也够好的了,我们学校化学社全校社团排名倒二,招人都不够
引用20!Dopaminor发表于5楼的内容那就做趣味实验,不一定要跟成绩挂钩
我们学校化学社就是天天趣味实验…
反正我不在社里,听同学说的
我真弄不懂那些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加化学社干嘛不过这也够好的了,我们学校化学社全校社团排名倒二,招人都不...
不晓得,进来了又不好踢出去了,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这个我也想过。反正面试的时候说“进化学社是为了培养我对化学的兴趣”的人,全都没有通过面试,现在反倒要我来培养他们的兴趣了
加油吧,不知道偷实验室钥匙和偷试剂的人他们具体要干什么 ,没有特别的兴趣应该不会这么做的,这类人应该不是兴趣不高的人吧,问问具体原因,如果真的想做什么事情,允许的话可以做,应该会比较主动和上心的,
对于化学实验来说,尤其是对于试剂管理应该放在较高的位置,毕竟保不齐会出现学生搞得啥幺蛾子,尤其是在你还不了解手底下成员的时候,尽量做到试剂取用和分配的人员登记,虽然很麻烦,但是管用,这样哪怕存在试剂出现丢失,也能直接找到人,或者找到对应的负责人,毕竟现在的身份是社长,肯定不能做到清楚所有事,任务分配和人员管理这方面还是需要分发下去的,不然精力肯定不够用,额,还有责任可能会太重了,就事论事按责分责便好,最起码可以让底下的成员了解到基本责任,形成最基本的成员内部自我管理。
举个我的例子来说吧,我当过一年多的校武术社社长,外加一年的部长,嗯,没错武术社;我觉着社团管理存在一定的共性,所以给你做个参考吧,但是不一定是对的,需要再额外讨论一下;
作为武术类社团,很大程度上要靠天吃饭,每年能够招到多少人完全取决于有多少人喜欢武术,还得愿意为此付出大量时间(我这边主要负责传统武术类),同时还要防止隔壁跆拳道的挖墙脚,对于我们这边,时间就是最好的筛选手段,因为真正喜欢练功的自然会留下来,不喜欢的自然也就根本不会考虑进这个社团;同时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随着逐渐发展,每个学期都会有大量的学生退出,基本上都是十不存一,能留下10%的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在数年的招新记录里,最多的一回曾经收过一百五十多人(大学),最少的时候三个大部门只收了不到10人,在我刚上任部长的时候就恰好是整个社团最衰败的那会儿,那一年,我负责的部门只招到1人;但是这又有什么问题呢?事实上,在我这边的印象里,招几十人也好,招三五个人也好,最后能真心留下了的,每年不会超过七个,而在这里头真心喜欢并且能坚持下去或者有一定水平的,不会超过俩(鼎盛期据说有十几个),其他留下来的,更多是因为社团氛围或者是总负责人的个人魅力而留下了的,我经历的每年基本都会是如此;对于招新这块,可能无法给你啥帮助
而在我这边整个社团管理上来说,主要就是两大方面,训练和器械管理。在我任职期间,绝大部分新进社团的学生往往是没有任何经验或者只是想来凑个热闹,因此在社团活动进行初期必须要对每个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能训练和知识、技能学习,这也是我这边退社率最高的项目之一,换成化学社来说的话,应该就是器械使用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这整个期间,其实最重要的反倒不是这个阶段能学到多少东西,而是“氛围”。有一个好的氛围很容易让学生有一个明显的参与度(毕竟这只是个社团),如果只是纯学纯练,这便很难让社团具备归属感,毕竟这只是个社团,而不是培训班或者集训营,因此不需要太过严苛的检查制度,毕竟大家只是来这里学习和见识新的东西,没必要整的太过于严肃,轻松的氛围便好。对于这一块,说来惭愧,我这边主要是靠“唠”,边练边唠,唠奇事趣闻,唠历时发展,但有一点,不能扯闲篇,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应当是能够聚精会神的享受你的知识传播过程,在过去的历史中进行思考和讨论,并且由你去做一个总结或者引申,这一点就要靠自身的知识底蕴了,不过你这边应该是没问题,相信自己便好,在后续的实验中可以试着把一个实验项目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再按照小组成员进行按部分分配。
器械(或者说化学试剂)方面也正如开头所说,最好还是归到个人之后再逐级检查,比如说,每组每次实验所需的化学试剂都有多少,每次都由专人或者你自己去取,分配好后交到各组组长手中再进行分配,同时结束实验时也照旧按照小组依次检查和收回,以免出现丢失等问题,同时钥匙最好在初期还是要交到你的手里,如果周围有信得过的学生(最好是同级生)再进行交付,确保钥匙具体在谁手里都要进行登记,不然万一真的丢失,就很难继续解决,毕竟是公家的场地。
在发展上,我这边的想法主要是对于学校的,社团能不能办下去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在于这个社团能给学校带来什么,像我那边主要以校内的表演和各大比赛为主,通常来说有这两个就足够让社团持续下去了,对于你这边,可以先把学术性的要求适当降低,或者优先考虑各大化学竞赛,以你的水平应该是没问题,可以带着底下学生共同备战化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参与度可能不会太高,但是只要有就行;同时可以再看看校内的科技界,看看能不能在科技界上出一个你们的项目或者比赛,这些都是提高社团分量的砝码,但是这点很费心力,所以看怎么考虑的了
毕竟你和学生还有社团之间是要进行不断磨合的,慢慢来就好,不用太着急,像我都还没经历过有化学社团的时代呢,甚至连科技节我这破学校都没举办过。加油,等着你的好消息
引用20!Dopaminor发表于10楼的内容开社团目的是防止社团被学校关闭需要操作:招人,申请经费
好办啊,从社会人角度回头看,一个学生进社团,排除掉那些求加分的,无非就几个目的:找相同兴趣的求共情;找帅哥美女;混吃混喝。
后两项明显都是跟技术无关的。
所以只要有钱有资源,维持甚至扩大社团是很简单的:拉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帅哥美女,常聚餐。
反倒是从技术角度出力比较费劲,如楼下所说的,真正痴迷技术的社员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作为过来人只想说高中生还是以准备高考为主吧,尤其是江西这种穷省。努力一把考个清北华五,读个相关专业(除非家庭条件好,不鼓励),有的是机会玩,天天去搬砖玩到累。开社团让有兴趣的有地方玩玩就不错了,兴趣不强的就不要强求了。
我以前在二中,学校也搞什么社团活动,现在想来挺幼稚的。能有联系的同学中还在继续读理科博士的,就只有当年搞竞赛的那些同学,社团是什么,大家都忘得一干二净。
不知道现在竞赛什么情况,是不是拿奖了可以走强基计划,如果可以也许可以结合这个搞一下。滨江没有竞赛组有点意外,是因为没有老师带?
重要的是干过,干过就有体会,有洞察,也就有收获。
至于不同年龄段的专业社团如何组织,国内没有见过系统的书籍和经验汇总。但你遇到的这些问题,基本上每个搞过学生社团的人都会遇到。个人认为,学生社团不是补习班,不应该去做那些本来应该学校做的事情,而应该去做稀缺的、值得嘚瑟的事情。开阔视野、享受激情、体会人际协作,比学习具体的知识更重要。比如可以组织大家每个月看一场与科技爱好有关的电影,例如《十月的天空》;可以设定一个有激情的共同课题进行合作攻关,例如合成磺胺——一种末日时代最有可能合成的抗菌药物,体会合作研发的过程;可以组织同学们学习一些可以炫耀的知识,例如化学专业英语,在写作业的时候多用一点,让老师即使批评也得刮目相看;可以搞恶作剧,比如合成粪臭素;可以玩一些有关的网游,如果有的话。搞这些活动要人尽其才,比如文科好的要负责写报导,很夸张角度很刁钻的那种。尤其是放电影,这个最省事——有条件就组织大家看油管上国外化学爱好者的高水平视频,既轻松又能扩展眼界。当然这些事情要发动会员来做,社团不能按部就班死气沉沉,要向魔神学习,专业拉风二十年,生而为嚣张,发明一些简单明确的口号,并且真的找准简单明确的方向,力争5年后学校里面还流传着贵社的传说,把精气神提起来。
学校喜闻乐见的竞赛获奖,学校都不投入巨额资源,几个学生就别起哄了。至于学术氛围,KC提这个也只是守住底线,中学社团就别扯这个了。绝对不能说“大家找找课内课外的简单实验,我们来做一做”,这么Low的事情,真不知道怎么想的。只有“嚣张”、有意思、有激情,才能对抗文化荒漠化,从而吸引最优秀、最有潜力的人才。人才们自然想做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你不用理解,只用摇旗呐喊就行了,别想着去领导他们。他们不缺知识,不缺资源(一个小小社团能提供什么资源),别用你的弱点去教育别人的优点。但你应该结合你的背景订个个人目标,比如在你任上让小伙伴们上一次电视啥的(也比较Low,只是举例)……
国外许多学校的网站上可以查到学生社团的指南,其中程序化的部分为多。其实关于学生组织如何管理,如何议事,是社会建构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内容,这些技术的难度并不亚于工程技术,是成为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在学生阶段有所了解的,只是在国内被边缘化了而已。我看到有一些外国书籍,比如:
Brent D. Ruben , Tricia Nolfi, Assess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 Organizations - A Guide for Students(相关性不高)
Cyrus Fakharzadeh,Mark Todd, Student Organization Leadership(评价不高)
您可以再找找有没有更好的。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