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主意,还能改善河道通航能力,提升水域生态多样性。
河泥曾经很重要,早期的文明大多是在河泥土地上孕育,中国1970年还没引进43方案前化肥稀缺,还在靠捞河泥作肥料。 之后才被化肥以高能效而淘汰。
但风水轮流转,30年某某东30年陈冠西……。如今各种资源枯竭,应该重新重视河泥开发。
河泥深挖的成本不高,现在甚至可以用河水自身能量运输,和冲洗分离开泥和沙。 其中的粗沙可以用于混凝土建筑。细沙可以用于土方填充等工程。泥土可以搅拌进植物纤维发酵,做成人造黑土。
现在中国没有不濒临枯竭的资源, 传统建筑河沙资源已经没了。 而一般河泥深处应该还存大量可用粗沙,只是需要提纯步骤。
如果进行河泥综合开发利用,与其他河泥产物分担共同的过滤成本,就可以产出经济的粗沙。 但如今建筑工地已经开始粉碎石头制造细沙。使用河泥粗沙迫在眉睫。
建筑用不了的细沙,可以做建筑土方。 尤其用沙子填充的地基质量好。抗压性较强,有一定抗震缓冲效果,不易液化。
用沙子填充路边绿化带,能快速吸水,有助实现海绵型城市。
河泥不但富含氮磷,还有很丰富有机质,刚好可以弥补当前农田所需。而过去农田只施加简单的化肥,都严重透支了有机质。如果直接给农田添加有机质,细菌迅猛发酵时,对农作物有害。 如果休耕几年改良土壤,也不太现实。
河泥有机质是经过长期发酵,性质温和,不易突然爆发微生物,可以直接施加农田。也可以再添加发酵过的植物纤维,这样更接近成熟的黑土,可直接替代农土。 如今民间开始非法的盗卖东北黑土,用这样的人造黑土可以合理弥补需求。
河泥开发还有附加收益。 可以让河道变低,减少抗洪危险。减缓渤海黄海日益变浅趋势。避免河水的富营养化,避免严重水藻爆发。有助传统物种多样性。
上面说的都是好处,但具体的困难也是有的。 实际上各大河流早就成了大下水道。 传统工业区多是沿河建设的,都靠河水排污。 真要利用好河泥的生态价值,就必须大规模减少工业排放。这是最难做的。 不过减少污染也是世界发展大势所趋,所以未来河泥开发还是可以期待的。
[修改于 4个月24天前 - 2022/03/23 03:06:28]
好主意,还能改善河道通航能力,提升水域生态多样性。
没这么简单。你试一下开部挖泥船去挖一挖,看看会罚多少、判几年
在下游大规模深挖河道,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塌岸、塌堤、周围大范围地面沉降变形进而建筑报废
因为下游沉积平原是一个泥水沙平衡系统,挖深河道,周边的泥水沙就会向河道涌过去
没这么简单。你试一下开部挖泥船去挖一挖,看看会罚多少、判几年在下游大规模深挖河道,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塌...
挖多了肯定有问题,那少挖点、去荒无人烟的地方挖呢?不过好像少挖的话,就不值当得了……
挖多了肯定有问题,那少挖点、去荒无人烟的地方挖呢?不过好像少挖的话,就不值当得了……
在平原地带,想找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基本是不可能的。
并且在平原地带,通过桑基鱼塘、荒草沤田、有机肥等多种手段可以得到富含有机质的泥土。挖泥成本太高了,人工、勾机、拖拉机……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