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么?为啥这么冷清?
在长余辉发光材料中,一部分载流子受到高能光子的激发,会形成某种亚稳态,这种亚稳态的能量高于基态,但是需要一定的外界能量,越过能垒才能发生跃迁。通常情况下,使载流子越出能垒发生跃迁的能量是热运动动能,而只有极少量载流子的热运动动能能高于能垒,从而产生长时间的发光。当有外界红外线照射时,红外光子可以给载流子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其跃迁发光。
本实验使用市售掺铜硫化锌绿光长余辉发光材料,用指甲油粘在透明塑料片表面。首先用紫外线照射激发,然后用红光或红外线照射,就能观察到被照射处发出的绿光增强,而撤去红外线后被照射区域亮度显著暗于周围。
上图为用紫外线激发
可见被红色激光笔照射后的区域相比未被照射的区域显著暗。
下面放几个实验视频。第一个是激光笔的。
VID20220325190029.mp4 点击下载
第二个是空调遥控器的,可以明显的看到右下角区域发光物质的闪烁(对应红外线灯的闪烁)。
VID20220325195527.mp4 点击下载
进一步的改进方向包括膜层制备技术的改良(例如用更靠谱的方法粘粉末或者气相沉积薄膜),换用更好的材料,改进传感器等。该方法据传可做到10%左右的量子效率,对1.3μm甚至更长波的红外有响应。
另外,似乎这玩意儿没有截止波长,只是随着波长的增加探测效率会降低?
放哪个版块好像也不是,扔江湖科学吧。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