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by Vesause, 总结一下就是,正面结论的论文有严重的实验手段或统计学漏洞, 纠正后结论是不仅没有任何卵用,而且还有坏处,由于商用产品使用高压尖端放电来产生负离子,其副产品臭氧的危害极大,使用是危险的, 而且臭氧气味还会让被实验者明确的知道了负离子发生器被打开了而受到心理暗示,没有办法做到单盲测试,被试者明确的知道什么时候负离子被打开了。 CalTech协助Vesause完成了测试,使用常压空气进样的质谱仪看有没有负离子的时候大家对民科石头负离子源的表情看得令人十分尴尬。。。。 video
引用:UICalculus 发表于11 楼的内容:问题是普通家用发生器无可避免地会有一点臭氧,用单纯臭氧发生器对群众的购买没有参考意义。https://en.m.wikipedia.org/wiki/Blinded_experimenthttps://en.m.wikipedia.org/wiki/Blinded_experiment#Double-blind_trials购买参考意义不是直接产生的。研究和论文再好,也对没有文化理解不了双盲单盲是什么的的那类群众来说没有参考意
video
一般跑16mm电影胶片,中速(5000fps)大约每秒1卷(100ft, 30米一卷)
拆自某铯钟 other units measured by 'leapsecond' 117dbc/hz at 1 hz offset 162dbc/hz at 10khz offset 2*10^-13 per day better then rubidium std ! (附件:262744) (附件:262753)(附件:262754)(附件:262755)(附件:262756)(附件:262757)(附件:262753)(附件:262745)(附件:262746)(附件:262747)(附件:262748)(附件:262749)(附件:262750)(附件:262751)(附件:262752) SC cut芯子拆解请谷歌,有坏机拆解照,不忍下手。
引用:虎哥 发表于8 楼的内容:这个短稳好,长稳恐怕还是赶不上铷钟的。另外近端相噪似乎比5071要好不少,5071的晶体看起来就是安.....5071那个应该是安捷伦最好的晶体了,虽然壳子一样前缀一样,后缀几位数字决定好不好,close in相噪还是hifi解码器的晶振厉害。。。。。
用途见帖子: https://www.kechuang.org/t/79080 Saint-Gobain公司 32mm直径,50mm高度,井形探测器, 样品放在孔内,周围包裹闪烁体,达到最佳效率 (附件:265157)(附件:265156)(附件:265158)(附件:265159)(附件:265155) 测试工作完全正常,含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分压与信号引出座,送前放板一个,提供接线图。 井形,效率最高,极难加工,罕见。 一套1200顺丰到付,alipay先款。 淘宝单卖该型闪烁体,价格2800。
引用:RodTech 发表于16 楼的内容:真的好想买为什么不去淘宝买呢像这种组装好的在淘宝上十分不好找,找到的也是五六千甚至上万的类型,对于我这种学生党太不友好了。
看一看这个以商业形象目的创作的极客艺术片。。。 video
想起了小特斯拉圈圈五年级的时候…
=================序言============== 本文初衷在于让各位从实验中深入了解、体会脉冲激光的结构、原理,为了安全,原则上不准许也不需要做成手持模块! 固体脉冲激光器是一种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结构简单的激光器,但是由于它的瞬间功率极端大,在没有彻底完善的防护(封闭的实验室,警告标志,全体人员个人防护等)的情况下,绝不允许因非实验目的做成手持装置,原则上只允做成固定在桌面上,不容易改变角度的实验模块。一切违反基本操作规范、偷懒跳过安全检查步骤、出于好玩把激光器做成手持版本等的行为后果自负 由于这周要考期中考,我只把DIY高能脉冲激光器所涉及的理论、经验以及器材选择方法简单的写了一下,让KCer对此有初步的概念,也为我接下来要发的一系列教程、套件做理论铺垫。国内部分爱好者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先根据随手查的一点点资料买来各种零件磕磕碰碰地装出来一个有各种问题的作品,再发现理论知识跟不上导致一大堆问题,这样不仅会造成资金、时间的浪费,还养成了一种对新领域的错误探索方式。我个人感觉,先花几天时间看看论文再谷歌谷歌再看看国外的论坛上的作品(如果有)把原理弄清楚,可能遇到的问题弄清楚,再开工,事倍功半。 ==================================
非常认真的学习了,谢谢楼主!
斯特林机,常见为以热做工,逆循环,还可以做热泵用。 单级制冷,热端冷端,轻松达到180度的温差。 这意味着,热端空气中风冷,冷端达到了液氮温区。 该机常用在手持式制冷热成像中。 该机拆正常工作的自热成像,工作时传感器在60K左右。 该机型号:RICOR K508,用途:国防。 3线无霍尔BLDC,淘宝一驱动板解决。 冷端很冷,可以液化空气。 输入20瓦电(15V)输出1W左右冷量@77K 空气中工作时,冷头快速形成的冰晶,形状奇特。 (附件:261712)(附件:261713) (附件:261714) (附件:261716) (附件:261715) 活塞 (附件:261726)、 杜瓦瓶中该机冷凝得到的液态空气 (附件:261723) 温度测量(PT100) (附件:261722) 对应80K: (附件:261721) 对应冰水0摄氏度: (附件:261720) 对应70K: (附件:261724) 固态酒精: (附件:261719)
引用:HCN 发表于24 楼的内容:洋垃圾回收厂,要什么有什么,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找不到的,上到火箭,导弹,飞机,坦克,装甲车零件;配件.....不要乱误导别人,洋垃圾情况根本不是你说的那样,你说的是下游贫穷的个体户给你展现的装逼一面,真正赚钱不是这些。分子泵用于火箭液机什么的这种言论还是查实再发
伽玛能谱仪,是用来测量丙种射线能量谱的仪器。 伽玛射线的能量,是由同位素决定的。 知道能量,查表可得这个伽玛粒子是什么元素放出来的。 可以用于分析砖头/矿石中钍链与钾40等放射性元素的活度。 一年多前的老DIY了,整理下发出来,供各位参考。 能谱仪一些特点: 比蓋革计数管灵敏3到5个数量级, 同样活度,快速出结果,检出阈值活度低得多。 可以测得能谱,不是单纯计数。 可以测得实际人体吸收值Sv (Sv跟能量有关,蓋革计数管的cpm与Sv转换只能适用于标定所用的元素,不能用于混合源,而闪烁体由于已知响应曲线,又能测出每个闪烁成功的粒子能量,则可以推算出实际能谱,并按照能谱算出实际Sv值,不管是宇宙射线还是混合源,都能够准确。) 核心:闪烁体,将伽玛光子转换成420nm左右中心波长的蓝紫色光,同时,射入粒子能量与输出光子数基本呈正比关系。 背景杂散的负信号脉冲,高度乱七八糟: (附件:260145) [size=6]单能量伽玛光子造成的负信号脉冲,
引用:yeager 发表于14 楼的内容: 几年前用过nal和Labr3的晶体加上滨松的倍增管,不过后来换成SDD半导体探头,灵敏.....SDD是远远没有闪烁体灵敏度高的,连铍窗配1mm厚的薄碘化钠都远远比SDD SI-PIN和GeLi高效,因为体积大。SDD看起来效率高,是因为deadtime很短,thruput可以开得很大,同样的计数率碘化钠的脉冲早就重叠了效率是靠整个接收部分的质量和体积决定的,SDD的硅才那么小一片,depletion layer更是小了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xNTcxNDg0MA==.html (附件:252534)(附件:252533)(附件:252532)(附件:252531)(附件:252528)(附件:252527) 可独立运行,只需电源与 AV 输入的显示器, 控制全部可以在机上按钮和机上显示器完成。 C-mout [fo
你好,公司专业做美食视频,正需要高速摄像机,是否可以联系我:13615811389,急需购买。
注意,电离辐射与高压危险! 通常,不要制作超过6MeV的加速器,超过此能量(一般原子核中最弱核子的束缚能)将与原子核作用并产生可观中子的通量,激活周围屏蔽物与空气,容易造成过量照射。 Linear accelerator 简称 LINAC。 本贴仅讨论以电子为被加速粒子的直线加速器。 LINAC通常分成3种: 1.直流高压源驱动的DC加速器,以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倍压整流等高压电源作为电场产生装置,这一般不超过20MeV,且需要电晕保护环等结构,但价格低廉,常用在工业辐照厂。 下图为C-W 倍压整流 结构的加速器 (附件:277958) 2.线圈脉冲直线加速器,这与线圈炮类似,内部电场与加速电子组成1圈回路,与外围多级脉冲线圈相作用。 下图为原理介绍 (附件:277959) 3.射频直线加速器,通常用磁控管或速调管作为射频源。 古代或科研射频加速器使用一串桶状电极,电压处于加速半周时,粒子处于两个电极之间,被加速;回拉半周时粒子处于桶形电极内部,电场在轴向分布较均匀,基本不受力靠惯性飞出,调节频率与电极长度,使得电子恰好飞出桶状电极时,射频电压回到加速半周。 下图为古代或高能量科研射频加速器的简化图: (附件:277960) 现代射频加速器在波导腔内形成驻波或行波: (附件:277961) 驻波波导中粒子在加速半周期内恰好在驻波波峰,在回拉半周期内,恰好在波导挡片处,处于
注意,电离辐射与高压危险! 通常,不要制作超过6MeV的加速器,超过此能量(一般原子核中最弱核子的束缚能)将与原子核作用并产生可观中子的通量,激活周围屏蔽物与空气,容易造成过量照射。 Linear accelerator 简称 LINAC。 本贴仅讨论以电子为被加速粒子的直线加速器。 LINAC通常分成3种: 1.直流高压源驱动的DC加速器,以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倍压整流等高压电源作为电场产生装置,这一般不超过20MeV,且需要电晕保护环等结构,但价格低廉,常用在工业辐照厂。 下图为C-W
据我猜测,此人乃医科的,曾经为了好玩给自己注射70兆bq活度的Tc99m,这里的m是同素异能体的标记,具体请utube搜此人。 此人作死程度,我实在佩服。典型的防护失误案例 作死之第四: 切尔诺贝利路边挖出一颗1/4米粒大,竟然有17mSv/Hr的燃料/石墨碎片,用高纯Ge能谱测得极高的Cs137峰,和很低的Am、Th等峰,典型切尔诺贝利状况。 挖的时间比较长,可以跳到后面。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 作死之第三: 切尔诺贝利路边蚂蚁窝里挖出指甲盖大小同上物质,测得纯gamma射线每小时上百毫西弗,仪器爆表,我估计实际上可能有300mSv/Hr,若是全身照射,现在显然已死。注意到她直接拿在手上乐呵乐呵呢,还无意中拿着摸了下脸。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 作死之第二: 闯进切尔诺贝利车辆废弃坟墓,其中有直
你管搜账号bionerd23,此人一直有上传视频。最后她好像偷运了一块石墨碎片回家2333
前半贴视屏 后半贴照片 视频: 机队上抛红红外干扰弹 (附件:271268) (附件:271267) 单机双发 开启 afterburner 过程,启动阶段左右发不一致 (附件:271266) 单机双发 afterburner全开 非常明显的尾焰 (附件:271265) 长视频,末尾有红外干扰弹 欺骗效果极好 (附件:271264) 14BIT RAW 384*288 热成像照片 (附件:271140) (附件:271141) (附件:271142) (附件:271143) (附件:271144) (附件:271145) (附件:271146) (附件:271147) (附件:271148) (附件:271149) (附件:271150) (附件:271151) (附件:271152) (附件:271153) (附件:271154) (附件:271155) (附件:271156) (附件:271157) (附件:271158) (附件:271159) (附件:271160) (附件:271161) (附件:271162) (附件:271163) (附件:271164) (附件:271165) (附件:271166) (附件:271167) (附件:271168) (附件:271169) (附件:271170) (附件:271171) #{r=271
therm-app 8.7hz拍的还是25hz?
每天晚上天空都是橙色的,而最近发现 天文使用的 钠灯滤光片 针对589nm的窄带截止,已经基本失效,怀疑橙色光 不是钠灯产生的 下面的研究与谷歌调查发现,天文光污染滤片,是几十年前就定下来的标准,那时候,大规模使用低压钠灯,只有很窄的个别尖峰,容易过滤,现在使用的是高压钠灯,谱线接近连续。 这对城市天文,是个坏消息,钠谱线截止滤镜,基本失效了。。。 直接将SMA905座对着天空,未加准直镜。 原本 USB4000不适合做这类低功率检测,噪音大得不能看。 开启4像素滑动平均,将辐射造成的特别高的尖峰平滑掉 开启2帧平均,以统计降低热噪声 预先全黑积分一次,扣除暗电流本底 (附件:274765) (附件:274763)
能看出450的LED
原文为A History of Impedance Measurements, by Henry P. Hall 文章不错,最近又流行翻译西文文献,遂花了两个半小时翻译了第一部分。 ================================================================================== 阻抗测量简史---- 早期实验(1775-1915) 1.1最早的测量----直流电阻值 似乎说欧姆完成了史上第一个阻抗测量是最合适的(尽管有些人不这么认为)。这是直流电阻测量,不是复数阻抗测量,也仅是相对值得测量(当时没有电阻的单位,没有“欧姆,Ω“)。 在最初的测量中,他用了一个伏打电池(估计是锌-铜电池)。这种电池的负载特性非常差,输出电压会因负载不同而变化,从而他得出了“流过铜丝的电流与铜丝长度成对数关系”的错误结论,并在1825年发表。他的编辑(Poggendorff)读完这篇文章后建议欧姆用最近发现的塞贝克效应(热电偶)来获取更恒定的电压。欧姆用铜-铋热电偶作为电压源重复了这个实验。他使用的传感器是扭矩检零计(库伦发明),其反射方向因细丝上的扭矩变化而变化,且旋转特
好文,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文章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zODExNTc0OA==.html Very good vid 电动牙刷DIY激光扫描振镜
以前在这看见过日本ELM CHAN大神做的振镜这个是开源的你可以参考下 http://elm-chan.org/works/vlp/report_e.html
很重,28KG,据说拆自航母电子作战室。 同机柜,U/V接收机,接地面站下行检测任务,无额外预选无前放情况下,完成任务。 拆开,感觉该公司结构工程师比射频工程师人数还多。。。。 防插错模块 的 设计很有意思,一条斜线划到底 左右实际为独立的两台机,电源也是独立的两份 (附件:271607) (附件:271608) (附件:271604) (附件:271606) (附件:271605) (附件:271609) (附件:271610) (附件:271611) (附件:271612) (附件:271613) (附件:271614) (附件:271615) (附件:271616) (附件:271617) (附件:271618) (附件:271619) (附件:271620) (附件:271621) (附件:271622) (附件:271623) (附件:271624) (附件:271625) (附件:271628) (附件:271626) (附件:271627)
还是。。用现代sdr比较靠谱
https://archive.org/details/popularsciencemo74newy 223页 (附件:272356) (附件:272357) (附件:272358) (附件:272359) (附件:272360) (附件:272361)
看图明显是XY扫描,单点传感器,分辨率出奇好啊 (附件:269899) PC: (附件:269898)
振镜速度跟不上吧 除非整列反光器件
一本手册,从原理到生产,从阻抗到电路图,什么都讲 (附件:269956) (附件:269953) (附件:269954) (附件:269955)
以前产品种类少生命周期长,用户应用水平没有标准化。而现在产品生命周期短,用户都是工程大学毕业的,水平标准化程度高。另外就是以前产品比较简单,容易讲清楚。现在一个芯片只能泛泛的讲一下原理,要讲清楚需要巨大篇幅。 我最早接触无线电知识的时候就看过军机的技术手册,基本上就是启蒙资料。那时候部队技术人员还是高中水平为主,手册要起到训练培训的作用。
hybrid,一般指3db电桥 90度移相电桥,有4个port,一个输入,一个0度-3db输出,一个90度-3db输出,一个isolation port (附件:268911) (附件:268910) ldmos的输入和输出阻抗,都非常差,就算做到匹配,也是很窄带的。 为了让2管功放,输入和输出良好匹配,输入和输出,都采用这种合/分路架构, 就可以让LDMOS的反射恰好进入isolation port被假负载吸收, 而输入和输出端口呈现良好阻抗特征. (附件:268912) 上图分析输入部分,输出部分情况对称 这种架构非常常见,另外可以类推到4,8管等情形。
这是非常巧妙的设计,它的出现大幅改善了功放的性能。不过90°桥也以窄带为主,在超宽带功放中应用仍有困难。
what it is?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i1+pro http://bbs.kechuang.org/t/68577 http://bbs.kechuang.org/t/79869 核心:光纤光谱仪 科研用途的型号有, 典型低端产品:Ocean Optics USB4000;avantes avaspec-3648 (还是很贵,二手接近一万人民币) 架构都是 狭缝-发散转平行光反射镜-光栅-聚焦反射镜-线阵CCD (附件:268728) (附件:268729) (附件:268730) 其中重要指标:光谱FWHM(谷歌FWHM),由狭缝宽度决定,越窄指标越好,但是进光越少灵敏度越低。 ===================================== 然而,i1 pro为了降低成本, 将两个聚焦镜,一个平面光栅,简化为一片凹面光栅,兼做三个零件的事情, 这样机械结构与 出厂调整自由度,都极大简化。 但是,指标差很多很多,至少10倍. 同时,将常见的TCD1304等线阵CCD简化为很窄,像素很少的线阵传感器。 (附件:268732) (附件:268727) (附件:268726) (附件:268725) (附件:268724) 其中,唯一贵的零
看帖了,看到Ocean Optics我第一反应就是国内的某家代理公司,去年在BCEIA上和他们的工程狮聊了,他们自己坦言他们的一些模块就是乐高化面向极客推广的,印象自然就是极客流的,如有冒犯,还请见谅。
直接使用surface p3内置声卡,采集高纯锗能谱仪前放波形,分辨率性能比使用专用多道分析仪恶劣了一个数量级有余//// 元素识别 十分准确 请点开大图,才能看清楚 (附件:266351) (附件:266352) (附件:266353) (附件:266354) (附件:266350)
康峰比 也是很重要的指标
最近需焊1mm薄壁不锈钢管到法兰上,特找到此文献 (附件:265578)
powered up got 0.12% res at 662KeV(Cs137) 600 times better then NaI(Tl) then i got the input cooled fet blown due to aggressive HV ramp (附件:265523) 结构:锗与前放,放在真空容器里,用铜网连接到长铜棍子,隔绝振动 (附件:265525) 太长 (附件:265502) (附件:265501) 运输不当,压弯了,无碍 (附件:265495) cold finger (附件:265497)(附件:265496) 拆开控制板外壳: (附件:265524)(附件:265507)(附件:265508)(附件:265506)(附件:265505)(附件:265504)(附件:265503)(附件:265500)(附件:265498)(附件:265499) 试验后,放掉真空 (附件:265509)[attachment=265
引用 北落师门: 二手的要5W刀..... 为啥探测器要放在真空里?容易氧化潮解?不能充氦气什么的吗? 要隔热,芯子冷冻 壳子室温。 冷冻后半导体才有某些性质合适使用
中文版 (附件:249830) AN150 ( application note 150 )是惠普最出名的应用文档之一,内容涵盖频谱分析仪原理及实现。作者 Blake Peterson 在 HP-Agilent-KEYSIGHT 工作长达 45 年,参与多款著名频谱仪的研发。 经典扫频频谱由超外差接收机、扫频本振、中频滤波器与包络检波器及外围服务电路构成,其中中频滤波器决定频谱仪分辨靠的很近的两个正弦波的能力,例如 10KHz 分辨带宽,表示相差 [font=Cali
楼主能否找到中文版RS的设备的
大名鼎鼎的Impedance Measurement Handbook。 相信很多人都被这条广告烦了个把月了,申请了2次都没把实体书给寄过来,有点失望。 (附件:237056)
好东西
https://www.kechuang.org/t/79392 出该帖内单主机一台 自行研究如何驱动 6000,alipay,SF到付 RICOR (附件:265004)(附件:265005) 鉴于 有几个人 专门 注册帐号 想买, 现 只卖给 2016年1月 以前 注册的用户
这个能不能自己DIY一个啊?
首先 需要一个不会侧面漏大剂量的管子,比如那些厚重铅塑料外壳的牙科/乳腺管成品,或者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全铅管外壳成品,再做一些机械用于源的扫描。 最重要的是 探测部分,视频中主角是采取增感屏+暗袋+光电倍增管的config,看似灵敏度恰好够玩,我也亲测对散射有反应。 视频如下。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 视频地址: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zk4MTUzOTAw/v.swf
以前看到过国内一本小制作书上,有自制阴极射线管的。方法是找一个白炽灯泡(好坏都行),在灯泡上贴一片香烟盒里的铝箔,然后灯丝电极接高压发生器负极,铝箔接正极。接通高压电源,简单的阴极射线管就会发射X射线。 把接好线的灯泡固定在桌子上,用黑盒子包装的120相机底片也放在桌子上,底片上放硬币或金属丝等。底片法相方向对准铝箔紧贴灯泡那一面的反射面,保持灯丝、铝箔、底片间的角度,尽可能让射线对准底片。 据说效果不错,但我没试验过。那时还小,在上小学,灯泡、铝箔、电线找得到,但高压发生器不知道咋做,好像是用
要重新绑定。。。。 (附件:264915)(附件:264914)(附件:264916)(附件:264917)(附件:264918) 碘化铯与硅阵列
是的 所以贵 难生长
RAD-60s是中国用得比较广的个人伽玛/x剂量仪,所以能买到便宜的旧的,买了一个的解剖。 能量补偿滤波是由铜和其他合金完成的。 该机故障为显示传感器错误,但是测量却是准确的,推测为校验发光二极管烧毁,拆开换掉,果然自检成功,无故障报告了。 (附件:259829)(附件:259830)(附件:259831)(附件:259832)(附件:259833)(附件:259834)(附件:259835)(附件:259836)(附件:259837)(附件:259838)
楼主你好,我这也有个一样的报警仪,后面的电池接触不良,想拆解来看看,上面的滴封是怎么打开的~如你上传的4图5图,谢谢!我是非专业人士!不小心用镊子伸进电池阳极那个洞捅成接触不良~装上电池没有显示了!
中山大学 力学专业
Github  https://github.com/kccd/nkc.git
科创研究院 (c)2001-2019
蜀ICP备11004945号-2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0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