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常见人类思维惯性误区
darkorochi2011/04/30科学技术学 IP:上海
前言:现代社会信息量暴增,常人普遍缺乏critical thinking的思维素养与训练,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至关重要。如何在形形色色的观点里分辨出正确的思想?如何防止被新闻媒体中的错误逻辑所欺骗?请读本文。你能清晰地陈述你的理由么?你能以自己的观点来说服他人么?你能给予自己一个充分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所要相信的么?当你在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在酒吧里听到一个论点,你是不是很希望自己能信心十足地评价呢?
本文很长并建议精读,定会受益匪浅,如果没兴趣时间细读专门的critical thinking逻辑学书籍,本文即是极为精悍易懂的批判性思维应用指南。

目录导引:1.常见人类思维惯性误区 2.常见逻辑谬误汇总 3.详细阐释与建议


第一部分 常见的十大人类思维误区
人类的思维实在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认知、行为或是思考的过程都是我们能够快速的处理大量信息。举个例子吧,我们睁着眼睛的时候,大脑通常都充斥着各种刺激,也许你在考虑一个特定的问题,但你的大脑却处理着数以千计的潜在意识。不幸的是,我们的认知能力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常常容易判断错误,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认知偏差。这种偏差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智力或者其他的因素无关。这些误区中有一些是很常见的,有些较罕见,但都很有趣。每个人都会发现犯过其中的错误,现在,你会认识到在将来的什么时候会犯这些错误。

第十,格兰布勒的错误推断(又称赌徒谬论)

格兰布勒的错误推断就是指人们认为未来事情发生的概率会被过去的食物改变,这里并不是说特定的不会发生变化的概率,比如说抛硬币时人头朝上的概率。举个例子。如果我在玩轮盘赌,前四个转轮都是黑色,那最后一个一定就是红色对不对?当然错了!红色的概率仍然是47.37%(18/38)。也许在你看来这样的错误很明显,但就是这种意识的偏差让很多赌徒认为概率发生了改变。

第九,应激(又称反应机能)

应激是指人们通常会在他人的注视下做出反常的行为或表情。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豪斯王工厂(一家设备制造工厂)出资进行了一项研究:工人的工作生产力会不会受灯光亮度的影响。研究的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灯光亮度的调节使得生产力大大提高!然而不幸的是,当研究结束后,工人的生产力有下降到的原来的水平。这是因为,生产力的变化与灯光无关而与工人们被监视有关。这也解释应激的一种形式:当人们觉察到被注视时,就会激发他们通过改变行为使自己看起来更自然。应激反应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必须通过盲法对照来研究。(盲法就是为了不影响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参与实验的个人被隐瞒试验信息)

第八,空想性错现(又称幻想型错觉)

空想性错现是指将偶然的影像或声音当成必然。看到天上的云会觉得像是恐龙、耶稣或是在倒带的时候听到什么声音,着都是常见的空想性错现症状。这种症状的原理是:中立的外在刺激并没有特殊的内在意义,主要是在于观者的心理。

有趣事例:罗斯查克-因克布罗特测试可以利用空想性错现患者的精神状态。研究者会给参与测验的人观看一些意义不明的图片,并让他们描述其所见,通过这些就可以分析出测验者的潜在想法。

第七,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主要是指去确认已存在的看法获得结果的行为。自我暗示就是一种会让预兆变成现实的东西。比如说,我觉得我的学习会很差劲,于是,我就会不努力写功课、不认真学习,结果我的学业真的很差劲,和我想的一样。另一个常见的例子是与他人的关系,如果我认为我和对方的关系会恶化,我就会行为反常,变得情绪化,于是,我们的关系如期恶化。这种自我暗示的方法是通灵者惯用的伎俩,他们向你的脑子里灌输一种观点,最终你会将它实现。

有趣事例:经济衰退是一种自我暗示。因为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两季度下降才叫做经济衰退,也就是说至少要有六个月的时间你才会觉察出正处于衰退中。不幸的是,在GDP刚刚出现了一点下滑趋势的时候,媒体就报导了,而媒体的报道也引起了人们的恐慌,造成一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结果是经济真的衰退了。

第六,光环效应(又称成见效应)

光环效应指的是一个人对于其他人看法是积极或消极的。这种效应经常发生在对雇员的评价上。比如,比弗是我的一名员工,我发现过去的三天他都迟到了,于是我觉得他是个懒鬼,对工作不负责任。但其实,有很多原因会导致他的迟到,也许他的车抛锚了,也许帮他照顾孩子的保姆没上班,有或者是天气缘故。但是,关键是他的迟到已经给我早长了不好的印象,于是我理所当然的认为比弗不是个好员工。

有趣事例:心理吸引模板就是当人们自认为那些吸引人的个体拥有大家公认的品质,比如快乐、成功和智慧。当这种认为变成了一种心理暗示时受欢迎的人通常会获得特权,比如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薪水。

第五,从众心理(羊群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人们会倾向于去采取大多数人认可的观点和行为来寻求安全感,避免冲突。也被称做“大众心理”,也是其最常见的形式。从众心理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时尚会变得那么流行。衣服、汽车、爱好、风格,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一批人觉得某样东西很酷,于是大家都去追捧,这就是流行。

有趣事例:因为从众心理的缘故,本来不那么受吸引人或者不那么流行的事物现在都有了大批的追随者,包括降落伞紧身裤,宠物石,胭脂鱼,锥形胸衣,扎染,丰年虾和1980s(顺便说一下,这是一个位于图片上方的80年代的家伙)

第四,感应抵抗

感应抵抗指的是你会因为想要获得自由而试图逆着人家的意愿做事。这在叛逆期的青少年中很常见,但是由于所谓的对自由的威胁而做出的任何反抗或选择都属于抗逆。个人也许并没有必要做一些特定的行为,然而他们不能做的让他们想去做。

有趣事例:“颠倒心理学”就是一种试图用抵抗来影响他人的行为。让他们(特别是孩子)按照你相反的意愿去做,他们一定会反抗,那么结果还是随了你的愿。

第三,双曲贴现

双曲贴现指的是人们相较于延迟和复杂的结局更倾向于简洁及时的。针对人类的决策过程,人们已将作了许多研究,发现有相当多的因素对其有影响。有意思的是,在决定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时,拖延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简单来说,大多数人会选择今天拿20美元,而不是一年后的今天拿到100美元。事实上,立刻拿到得钱可能比以后拿到的钱数量还多,因为同样数量的钱,在今天的价值是要比日后高的。假设,利率是9%,那么聪明的人肯定知道当前拿91.74美元和一年后拿100美元诗没有多大区别的。然而,我还是很想知道一个人为了更快的得到利益会愿意牺牲多大,你是愿意一年后拿100美元还是现在就拿50美元呢?或者40美元?让步的底线到底在哪里呢?

第二,义务的约束

义务的约束指的就是人们会继续努力完成之前失败的事业。人的一生要做有多决定,不可避免的会有人走错路。从正常逻辑看来,如果陷入困境,应该要及时变通或悬崖勒马,但有时人们会觉得难以继续坚持之前的决定,并且因为已经有了牺牲,所以难以投资下去。举例说,如果让你花费半生积蓄去创业,半年之后,眼看着你的事业就要走下坡路了,按理说来,就应该减少损失,收手不干了。然而投进了半生积蓄,这让你觉得有责任投资更多的钱以期能够咸鱼翻身,东山再起。

第一,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是指一个没有治疗效果的物质,但如果你相信它有,就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在药物治疗中很常见,临床观察到,那些治疗中服用了糖丸的病人,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安慰剂效应还是一个科学难题,但理论上讲安慰剂是早晨了期待效应(人在遇到不确定的情况时,事情多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因为病人希望有疗效,所以他感觉不错。但这还是不足以解释疾病症状减轻的原因。

有趣事例:如果结果是好的我们常用“安慰剂”这个词,但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通常称作“反安慰剂效应”。


===================================================================》》》》》》》


第二部分,常见的逻辑错误
当你与别人讨论,尝试获得答案或解释时,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人犯上逻辑谬误。这样的讨论是无意义的。你可能尝试向对手要求证据或提供其他假设,令你获得更好或更简单的解释。如果都失败,可以尝试指出你讨论对手的问题。你可辨认他的逻辑问题以免深究,以及可告知讨论对手关於他的谬误。

以下简介最常见的谬误:

人身攻击
辩者用人身攻击来攻击对手,而不是在讨论议题。当辩者不能用证据、事实或理由去维护他的立场,他可能透过标签、稻草人、骂人、挑衅及愤怒的人身攻击方式来攻击对手。

诉诸无知
以诉诸无知作为某些证据。(例如:我们没有证据说神不存在,所以祂一定存在。又例如:由於我们没有关於外星人的知识,这表示他们并不存在。)对某些东西的无知,是与它的存在与否无关。

全知论据
(例如:所有人都相信某些东西,每个人都知道的。) 辩者需要有全知能力以清楚每个人的信仰、怀疑或他们的知识。小心如「所有」、「每个人」、「每种东西」、「绝对」等词语。

诉诸信心
(例如:如果你不相信,是不能清楚明白的。)如果辩者倚仗信心作为他论据的根基,那麽你在以後的讨论所能得到的将不多。根据定义,「信心」是倚靠相信,并非靠逻辑或证据支持。信心倚赖非理性的思想,并会产生不妥协。

诉诸传统
(类似主流思想谬误)(例如:占星、宗教、奴隶)只因为人们以此为传统,与它本身的存活能力无关。

诉诸权威
以「专家」或权威的说话作论据的根基,而不是用逻辑或证据来支持该论据。(例如:某某教授相信创造科学。)只由於某个权威的声称,不足以代表他已令这声称正确。假如辩者展示某专家的论据,那麽看看它有否伴随着原因,以及它背後证据的来源。

不良後果论据
(例如:我们应判被告有罪,否则其他人会仿效而犯上类似的罪行。)只因为讨厌的罪行或行为出现,并不足以代表被告犯了该罪,或代表我们应判他有罪。(又例如:灾难的出现是因为神惩罚不信者,所以我们都应该信神。)只因灾害或惨剧发生,与神是否存在、或我们该信甚麽并无关系。

恐吓论据
论据根基於恐惧或威胁。(例如:如果你不信神,你将会下地狱被火烧。)

无知论据
误导性的论据,倚仗於人们的无知。

群众论据
论据诉诸感性的弱点,而非事实和原因,旨在煽动群众的支持。

主流思想谬误
只因为很多人相信或实践,便认为一个思想有价值。(例如:大多数人相信神,所以它一定是真的。)只因为很多人相信某些东西,与那是事实与否并无关系。如很多人在黑死病时期都相信疫症是由於魔鬼引起,有多少人相信跟疫症的起因全无关系。

窃取论点
(例如:我们必须鼓励年青人去崇拜神,以灌输道德行为。)可是宗教与崇拜真的产生道德行为吗?

循环论证
陈述某命题,而其实那正是需要被证实的。(例如:神存在是因为圣经有记载,圣经存在是因为神所默示的。)

构成谬误
当某论据的结论,是倚靠由某东西从部份至整体、或从整体至部份的错误特性。(例如:人类有意识,而人体和人脑都是由原子组成,所以原子都有意识。又例如:文书处理软件由佷多原位组(byte)组成,所以一个原位组是组成文书处理软件的一部份。)

确认性偏见
(类似监视下的选择)这是指一种选择性的思想,集中於支持相信的人已相信的证据,而忽略反驳他们信念的证据。确认性偏见常见於人们以信心、传统及成见为根据的信念。例如,如果有些人相信祈祷的力量,相信的人只会注意到少量「有回应」的祈祷,而忽略大多数无回应的祈祷。(这表示祈祷的价值最差只是随机,最好也只有心理上的安慰作用。)

混淆相关及起因
(例如:玩象棋的人男性比女性多,所以男性棋艺也比女性高。又例如:儿童观看电视的暴力场面,成长後会有暴力倾向。)但是,那是由於电视节目引致暴力,还是有暴力倾向的儿童喜欢观看暴力节目?真正引致暴力的原因可能是完全与电视无关。Stephen Jay Gould 把相关引致的无效假设称为「可能是人类推理上两三种最严重和最普遍的错误」。

错误二分法/排中
只考虑极端。很多人用亚理士多德式的「非此即彼」的逻辑去解释上下、黑白、对错、爱恶等。(例如:你若非喜欢它,就是不喜欢它。他如不是有罪,就是无罪。)很多时人们没有看到在两个极端之间出现的连续,这个宇宙也包含很多「可能」的。

隐藏证据
故意欺骗的陈述,通常隐藏一些事实,而那是构成准确描述所必需的。

暗示/诱导性问题
问题加入假设,一旦回答便显示了一个暗示性的同意。(例如:你停止了打你的妻子吗?)

无意义的问题
(例如「上面有多高?」「一切皆可能吗?」)「上面」描述方向,不是可衡量的单位。假如一切都证实可能,那麽「不可能」都可能出现,矛盾便出现。尽管一切不一定证实可能,亦可以有无数的可能和无数的不可能。很多无意思的问题都包含了空废的词语,如 "is," "are," "were," "was," "am," "be," 或 "been."

统计性质的误解
(例如:大多数美国人都死在医院内,所以应尽量远离医院。)「统计显示,通常染上进食习惯的人,很少能生存。」-- Wallace Irwin

不当结论
推断或结论没有跟随已建立的前提或证据。(例如:在月圆时出生的人较多。结论:月圆引致出生率上升。)可是,是月圆引致较多出生,还是由於其他原因(可能是统计上的期望差异)?

监视下的选择
(类似确认性偏见)指出有利的,却忽略不利的事实。谁去过拉斯维加斯(Las Vegas)赌场会见到人们在赌桌上和老虎机上赢钱,赌场经理会响钟及鸣笛以公告胜利者,却永不会提及失败者。这可令人觉得胜出的机会看来颇大,但是事实却刚刚相反。

错误因果
与不当结论类似,不过与时间有关。(例如:她去了中国之後病了,所以中国有些东西令到她病。)可能她的病是由於其他原因,与中国完全无关。

证明不存在
当辩者无法为他的声称提供证据,他可能会挑战他的对手,叫对手证明他的声称不存在。(例如:证明神不存在;证明不明飞行物体未曾到过地球;等等)尽管有人可以在特定的限制中证明不存在,如在盒中没有某些东西,可是却无法证明普遍性、绝对性或认知性的不存在。无人能证明一些不存在的东西。提出声称的人必需自己证明那声称的存在。

扯开话题
辩者改变话题,以分散注意力。

实体化谬误
当人们把抽象的信念或假设性的构想,当作是实在的事物。如以IQ题作为真实衡量智慧的方法;由抽象的社会构想而来的种族概念(尽管基因属性的存在),源自经拣选的属性组合,或者标签某一组人;占星;耶稣;圣诞老人;等等。

滑坡谬误
一个步骤、法律、或行动的改变,可引致不良的後果。(例如:如果我们容许医生帮助安乐死,那麽去到最後,政府会控制我们如何死。)不一定只因为我们的改变,出现了滑坡,便会使预计的後果实现。

片面辩护
以新鲜或特别的声称,抗衡对手的陈述;展示论据时只着重主题中有利或单一的范畴。(例如:神为何在世上创造这麽多苦难?答案是:你必须明白,神自有祂神奇的安排,我们没有特权去知道的。又例如:星座是准确的,但你必须先了解背後的理论。)

小众统计
类似监视下的选择。(例如:我的父母吸了一世烟,但他们从未患过癌症。又例如:我不管其他人如何讲 Toyota,我的 Toyota 却从未发生过问题。)只指出少量有利数据,与整体机会并无关系。〔译注:把 Yugo 改成 Toyota 使更易明白〕

稻草人谬误
创造一个虚假的情况,然後去攻击它。(例如:进化论者认为所有事物都是随机的。)大部份进化论者认为,在自然选择的解释下,可能包括偶发的成份,但并非全然依靠随机。抹黑你的对手只会令讨论的功能偏离。

你我皆错
指控其他人跟我们所做的同样事情,为我们所作所为辩护。(例如:你有甚麽资格批评我?你也跟我做着一模一样的事情!)控方的所犯的罪与讨论本身并无关连。


以下为分散注意力的谬误举例及反驳:

两难推理
错谬:为多於一个答案的问题提供不足(通常两个)的选择,即是隐藏了一些选择,最典型的表现是非黑即白观点。
例子:萨达姆是邪恶的,所以美军是正义之师。
解释:除正邪之争外,还有邪邪之争及许多难分正邪的纷争,所以不能单以萨达姆邪恶便认定美军正义。

诉诸无知
错谬:因为不能否定,所以必然肯定,反之亦然。
例子:没有人能证明鬼不存在,那麽鬼肯定存在。
解释:总有些事是既不能否定,亦不能肯定的。除了肯定和否定,我们还可以存疑吧!

滑坡谬误
错谬:不合理使用连串因果关系。
例子:迟到的学生要判死刑。因为迟到是不用功的表现;将来工作也不勤力;不勤力导致公司损失;公司损失就会倒闭;公司倒闭会使人失业;失业造成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导致自杀率上升,为了防止自杀率上升,我们应判迟到的学生死刑。
解释:滑坡谬误中假定了连串「可能性」为「必然性」。比方说,迟到是否「必然」是不用功的表现?将来工作又是否「必然」不勤力?答案可想而知。例子虽然夸张,但其实许多时候大家亦会犯相同错误而不自知。

复合问题
错谬:一条问题内包含两个无关的重点。
例子:你还有没有干那非法勾当?(你有干非法勾当吗?是否还有继续?)
解释:简单的一句提问,其实隐藏了两个问题。你给予其中一条问题的答案,并不一定和另外一条的一样。例如你有干非法勾当,但未必等於你还有继续。

以下为诉诸其他支持的谬误举例及反驳:

诉诸势力
错谬:以势力服人。
例子:若你不想被解雇,你必须认同公司的制度。
解释:这是以工作机会强迫员工认同制度,员工不是依据制度好坏来决定认同与否。

诉诸怜悯
错谬:以别人的同情心服人。
例子:希望你接受我这个多月来天天通宵撰写的建议书。
解释:建议书的好坏,不在乎花了多少时间,而是取决於其内容,提出「多月来天天通宵撰写」只为搏取同情。

诉诸结果
错谬:以讨好或不讨好的结果服人。
例子:你若不听我的话,我便打你,不准你外出,扣起你的零用。

诉诸不中肯字词
错谬:以不中肯的字词修饰论点。
例子:凡是爱国的人都会认同订立国家安全法的必要。

诉诸大众
错谬:以被广泛接纳为理由服人。
例子:看!人人都这样说,还会错吗?

一厢情愿
错谬:以自己单方面想法作为论证根据。
例子:因为我希望明天在户外打球,所以明天一定天晴。

改变话题

人身攻击
错谬〔一〕:以攻击发言人代替攻击其论点(因人废言)。
例子 :张厂长反对陈主任增加成本会计部的建议:「你当然说成本会计十分重要,因为你是会计主任。」
错谬〔二〕:由回应论点改变为攻击论点发起人的处境。
例子 :你竟相信那些草根阶层的说话?
错谬〔三〕:提出「你也是!」的不恰当反问作论据。
例子 :父:吸烟对健康不好!儿:为什麽你也吸?

诉诸权威
错谬〔一〕:诉诸讨论的范畴以外的权威人士。
例子 :经济学家都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不可能的。
错谬〔二〕:诉诸权威人士的个人意见。
例子 :罗局长说:「学生是政府的政策下最大得益者,所以学生无权批评领导人」
解释 :学生是政府的政策下最大得益者只是罗局长的说话,事实上学生是否政府的政策下最大得益者,却没有一个客观答案。
错谬〔三〕:该范畴的权威人士不是认真的回应。(例如:只是在开玩笑/喝醉。)
例子 :「有香车自然有美人,BENZ的总公司董事长都这样说啦!」

匿名权威
错谬:匿名的权威人士使人不能确定其权威性。
例子: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每人都有犯罪倾向。

作风盖过本体
错谬:讨论者以作风盖过事件本身使人认为其论点正确。
例子:以他一向的对人的态度,他一定不会对你好的。

以下为归纳的谬误举例及反驳:

轻率的归纳
错谬:用作归纳总体的样本太少。
例子:我问了十个人,有九个说反对民主党。结论:原来九成香港人反对民主党。
解释:单凭十个人论断香港七百万人?未免太轻率吧。若说访问了数万人,得出来的结果便较有说服力。

不具代表性的例子
错谬:用作归纳的例子不能代表其总体。
例子:叶继欢持械行劫;林过云奸杀多女;欧阳炳强纸盒藏屍。香港人肯定有杀人倾向。

不当类比
错谬:以两件不相似的事件/事物作类比。
例子:他对朋友这麽好,对女朋友一定很好呢。

懒散的归纳
错谬:否定归纳得出来的恰当结论。
例子:即使有万多个实验证明化学物质影响我们的感觉,我就是不相信。

排除证据谬误
错谬:故意把重要的证据隐藏,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以下为统计三段论的谬误举例及解释:
例外 错谬:以概括情况加诸应有的例外情况。
例子:政府法例规定,行走此公路的汽车最高时速为七十公里。所以即使载着快要生产的产妇,亦不可开得快过七十公里。
相反的例外 错谬:以例外情况加诸应有的概括情况。
例子:我们准许濒死的病人注射海洛英,基於人人平等,也应让其他人注射海洛英。

以下为因果的谬误举例及解释

巧合谬误
错谬:以个别情况肯定某种因果关系。
例子:希希吃了一种药,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希希认为这种药必然导致过敏反应。
解释:希希遇到的只是个别例子,不能因此论断该药必然导致过敏反应。
复合结果
错谬:当两件事都为某原因的结果时,以一事为另一事的原因。
例子:记者报导离乡背井的战争难民中的一家人:「他们因为房子被炮火所毁而逃到这里。」
解释:炮火导致这家人的房子被毁及离乡逃难;房子被毁并不导致这家人离开原居地。
无足轻重
错谬:举出无足轻重的次要原因论证,遗漏真正的主因。
例子:吸烟使香港空气质素每况愈下。
解释:导致香港空气质素差的主因是交通公具的废气和天气情况。
倒果为因
错谬:颠倒事件的因果关系。
例子:癌症导致吸烟
解释:吸烟才是癌症的原因。
复合原因
错谬:只指出多个原因中的其中一个为事件主因。
例子:你一日到晚都只是玩游戏机而不温习,难怪你考试成绩那麽差。
解释:除了玩游戏机而不温习外,还有其他原因,例如考试期间一时大意或者试题太难,但它们和玩游戏机一样,不一定是主因。

以下为论点缺失谬误举例及解释:

乞求/窃取论点
错谬:以假定正确的论点得出结论。
例子:我知道有上帝,因为《圣经》是这样说,而《圣经》是不会错,因为它是上帝写的。

不恰当结论
错谬:提出作支持的论据主要支持其他结论。

稻草人谬误
错谬:扭曲对方论据以攻击之。
例子:进化论说人是由猩猩演化而来。
解释:进化论只是说人和猩猩有共同祖先。

含糊不清谬误
含糊其辞
错谬:使用有多於一个含义的字眼。
例子:甲:喇叭中学又发生学生殴斗事件。乙:噢!是九龙那所吗?甲:&%^%$&%$#...
解释:甲这里没有表明是新界喇叭,使乙误会成九龙的喇叭书院。

模棱两可
错谬:句子结构含多种解释方法。

重音谬误
错谬:以重音强调某字眼或字句,达致其他意思。

类目错误举例及解释
构成谬误
错谬:以总体的某部份符合某条件推断总体均符合某条件。

分割谬误
错谬:以总体符合某条件推断总体的所有部份均符合某条件。

以下为不根据前题的推理谬误举例及解释:

肯定後件
错谬:所有依此结构的推论:若A则必定B;B,所以便A。
例子:如果他在中环,他一定在港岛。因此如果他现在在港岛,他一定在中环。
解释:在港岛不一定要在中环,可以在金钟、湾仔、铜锣湾等。因港岛包含了以上各项。

否定前件
错谬:所有依此结构的推论:若A则必定B; 非A,所以非B。
例子:如果他在中环,他一定在港岛。因此如果他现在不在中环,那麽他一定不在港岛。
解释:不在中环,也可以在金钟、湾仔、铜锣湾等。因港岛包含了以上各项。
前後矛盾(Inconsistency) 错谬:断言两件矛盾的事件都正确


=====================================================================》》》》》》

第三部分,详细谬误定义、示例,以及如何防止这些谬误的建议。
逻辑谬误的概念
逻辑谬误是削弱论证的那些缺陷。学会在自己以及他人的文章中找出逻辑谬误,可以提高对自己的、读到的、听到的论证的评判能力。关于逻辑谬误,重要的是应该认清两点:首先,存在逻辑谬误的论证实在极为常见,且可能显得非常令人信服,至少对于那些诱因读者或者听众是如此;在报纸、广告及其他信息源中,都可以找到众多存在逻辑谬误的实例。其次,有时很难判断某论证是否存在逻辑谬误;某一论证实际上可能非常无力、有些无力、有些有力,或者非常有力;包含若干步骤或者若干部分的论证,可能其中某些章节很有力,而另外一些则很无力。因此,本文的目标不是教人如何给论证贴上逻辑谬误或者逻辑严密的标签,而是教人如何审查自己的论证,然后使其从“无力”变为“有力”。

逻辑谬误的判别
以下介绍的每一逻辑谬误,都分别给出了它的定义或解说、示例,以及论证中可以如何避免的建议。


以偏概全
定义:依据不充分的例证(通常不具代表性或者过于琐碎)得出普遍的结论。诸如“大学男生联谊会的人都是醉鬼”以及“大学生都很书呆子气”等等成见,就是“以偏概全”的很好例子。
示例:“我的舍友说她的哲学课很难,我的哲学课也很难,因此,所有的哲学课必定都很难!”本例的依据仅为两个人的感受,是不足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建议:检查所选用的例证:是否只有不多几个人的观点或者经历?如是,则应考虑是否需要增加证据,抑或缩小结论涵盖范围。(注意:本例结论若改为不那么绝对的“某些哲学课对某些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则不属于“以偏概全”。)

推不出
定义:给出的论据的确能够支撑某种结论,然而却非欲论证的结论。
示例:“惩罚的严厉程度应当与违法的严重程度相吻合。现如今,对酒后驾车的惩罚也许不过只是罚款。然而酒后驾车乃是非常严重的违法,可以导致无辜行人的丧命。因此,酒后驾车应当适用死刑。”这里的论据实际上可以支撑若干结论,例如“对酒后驾车应当严惩”等等,但是就本例而言,却不能支持适用死刑的正当性。
建议:分清论据与结论。检查论据,看它们可以客观地给出什么结论。检查结论,看它需要什么论据作为支撑,然后检查实际是否给出了这样的论据。“推不出”的逻辑谬误往往发生在结论过于宽泛或者过于绝对之时,因此,如果所提主张较大,则应特别小心仔细。

事后归因(亦称“假性因果”)
这一谬误的名称来自拉丁语“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意为“后此,故因此”。
定义:认为事件甲之后发生了事件乙,因此事件甲导致了事件乙。当然,有时的确是前一事件导致了后一事件,例如,我选修了某门课,之后我的名字便出现在该课学生名单之中,因此确实是前者导致了后者。但是,有时时间上似乎相互关联的两件事,实质上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换言之,相互关联并不等于存在因果关系。
示例:“琼斯总统提高了税收,之后暴力犯罪上升。因此,琼斯总统对犯罪上升负有责任。”税收增加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犯罪上升的一个因素,但本例并未揭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
建议:要避免“事后归因”,本例的论证就需要给出一定的解释,阐明税收增加如何最终就会引起犯罪上升。因此,避免这一谬误的办法就是:如果要说甲导致乙,就还应说明甲如何导致乙,而不能仅仅说是因为甲先发生乙则后发生!

滑坡谬误
定义:声称某事之后将会发生一连串通常是可怕的后果,但却并无充分证据支撑该推论。这样的推论断定,如果再往前一步踏上“滑坡”,就必定会一路滑跌到沟底,亦即假定我们不可能中途停住。
示例:“动物实验有损对生命的尊重。如果不尊重生命,即可能越来越容忍诸如战争及杀人等等暴力行为。那么,社会将很快就会沦为战场,人人都会时刻担忧自己的生命。这将是文明的末日。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可怕结果,应当立即宣布动物实验为非法。”由于动物实验为合法存在已有相当时日,而文明也并未面临末日,因此似乎非常明显:这一系列事件未必就会件件发生。即使认同动物实验的确危及对生命的尊重,而不尊重生命可以导致容忍暴力,但到此也可能就到了滑坡事件的终止点:我们也许不会非得一路滑跌到文明的末日。因此,并没有充分的理由让我们接受“必须宣布动物实验为非法”的结论。
与“事后归因”类似,“滑坡”谬论迷惑性也很强,难以识别,因为有时的确可以预知某事之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请看一个似乎并无谬误的例子:“如果我英语101课程不合格,就不能毕业。如果不能毕业,可能就找不到好工作,因此明年我也就很可能只能打零工或者做汉堡了。”
建议:检查论证中属于“如果甲,那么乙,而如果乙,则丙”之类的连锁引申,确保事件系列关联合理。

类比失当
定义:很多论证需要类比两种或更多事物、观点或情形。如果所比较的两件事物就所讨论的问题而言实际上并非真正类似,这种类比就不恰当,基于其上的论证也就存在“类比失当”的逻辑谬误。
示例:“枪支和铁锤一样,都是具有金属构件的可以杀人的工具,但是限制购买铁锤是很荒唐的,因此限制购买枪支也同样荒唐。”的确,枪支和铁锤都有一些共同特性,但是这些特性(均有金属构件、同为工具、都可能用于暴力)在决定是否需要限制购买枪支时并非属于要害问题。实际上,限制枪支乃是因为枪支很容易用于远距离大规模杀人。这一特性铁锤则没有,用铁锤击杀一大群人,恐怕很不容易。因此,这样的类比是不恰当的,而据此给出的论证也同样不恰当。
只要动动脑筋,就可以在世间几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进行某种类比:“我的作文像个泥潭,遇雨都会膨胀扩大(闷在屋里出不去时学习的时候就更多),都让人郁闷。”因此,单凭类比了两个事物这一点,其本身证明不了多少问题。
在关于堕胎问题的争论之中,就常常借助类比:胎儿经常与成人相提并论,然后便争论说:某一医学手段如果侵犯了成人权利,那么同样也侵犯了胎儿的权利。诸如此类的观点是否成立,要看相关类比是否有力:成人和胎儿具有那些赋予成人权利的相同的属性吗?如果关键属性是拥有人类基因密码或者拥有度过丰富人生的可能,那么成人和胎儿的确都拥有这样的属性,上述观点及其类比也将是有力的;但如果关键属性是自我意识、理性或者能够自立生存,那么成人和胎儿就不是都具有这种属性,而相关类比也就是不恰当的。
建议:明确对于命题来说哪些才是重要的属性,再看所比较的两个事物是否都具备这些关键属性。

诉诸权威
定义:为使论证更为有力,我们往往举出享有盛誉或权威的资料作为参照,介绍他们对所探讨问题的立场观点。然而,如果只是举出某个人物的大名,或者诉诸某一号称权威但却难说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就期望能够影响读者,那就犯下了“诉诸权威”的逻辑谬误。
示例:“我们应当废弃死刑。众多的知名人士,例如影星Guy Handsome都曾公开表示反对死刑。”虽说Guy Handsome在演艺方面也许是个权威人士,却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认为他在政治方面的见解也应能打动人心——也许,就死刑问题而言,他若可称为权威,那么文章作者同样可以称为权威。
建议:要避免“诉诸权威”的谬误,有两个很简单的办法:第一,确保所援引的权威在所讨论的话题方面确实是专家;第二,不要只是说“Authority博士认同某某观点,因此我们也应该认同”之类,还应该充分阐述该权威所依据的理由或者论据。这样的话,读者获得的就不仅仅只是某人的声名。此外,还可以选择那些公认比较中立或理性的权威,而非那些可能会被指立场偏颇的权威。

诉诸公众
定义:这一谬误的拉丁文意为“挟众”。“诉诸公众”有若干形式,但共同之处是利用期望受到欢迎以及符合主流的这种大多数人的心理,从而赢得受众的支持。其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是“从众谬误”,即试图说服受众采取某一行动或接受某一说法,只因为(据说)大家都这样。
示例:“同性恋婚姻很不道德。70%的美国人都这样认为!”虽然在决定需要对什么问题立法方面,大多数美国的意见是有关系的,但是他们的意见却无疑不能决定某事是否符合道义。曾几何时,相当数量的美国人都赞成种族隔离,但是这些人的意见却不能成为种族隔离符合道义的论据。这样的论证,是在诉诸我们期望与其他美国人协调一致的心理,从而认可其结论。
建议:确保没有要求读者因为其他所有人都相信、所有冷静的人都相信、相信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此等等,所以他也应该相信你的结论。谨记:流行的观点并非总是正确!

人身攻击及“你也一样”
定义:“人身攻击”及“你也一样”类似“诉诸权威”,也是将人们的注意引向人身而非论证或者论据。这两类谬误的结论通常都是“不应相信某某人的看法”之类,而不能相信的原因则要么是因为某某乃是一个坏人(人身攻击)或者伪君子(你也一样)。涉嫌人身攻击的论证,针对的乃是对手本人而非对手的论证。
示例:“Andrea Dworkin出版了若干专著,认为色情会伤害女性。但是,Dworkin是个丑陋的怨妇,因此不值得相信。”这里对Dworkin的长相和性格的刻薄描述,与她的论证是否有力毫无关系,因此,依此为论据乃是逻辑谬误。
“你也一样”谬误是指责对手实际上也做了他自己所反对的事情,因此他的论证不听也罢。试举一例:假定父母对你讲明了不能吸烟的道理,列举了很多非常好的理由,例如有损健康、费钱等等,而你则回答说:“你说的我不能接受,因为你在我这个年龄也抽烟。你也是这样!”但是,即使父母在过去也做过他们现在反对的事情,这一事实也无损于他们的论据(吸烟有害健康而且费钱),因此,你的回答存在逻辑谬误。
建议:务必专注于对方的论证,而非对方的品格。(当然,如果的确是在讨论某人的品格,则应例外:如果你认为“克林顿总统不值得信任”,那么证明他不值得信任的言行的那些论据就是与论题相关的,不属于逻辑谬误。)

诉诸怜悯
定义:“诉诸怜悯”是指激起人们的恻隐之心,从而接受自己的结论。
示例:“我知道考试是依据答题结果给分的,但是我应该得A,因为我的小猫病了,我的车抛了锚,我又得了感冒,所以我的学习是很艰难的!”这里的结论是“我应该得A”,但是“得A”的标准衡量的是课程学习情况以及知识运用情况。这里要我们接受的理由(挺过了艰难一星期的人应该得A)显然是不可接受的。所给出的那些情况也许让人觉得相关,甚至觉得其结论值得考虑;但是,这些情况在逻辑上确实并不相关,因此,其论证也是存在谬误的。再举一例:“向企业征税是不对的,别忘了他们的慈善捐款以及他们已经付出的生产成本有多少!”
建议:确保没有仅仅只是激起人们的恻隐之心,从而认同自己的观点。

诉诸无知
定义:这一谬误基本上等于说:“瞧,手头尚无这一问题的结论性证据,因此,应该接受我对这一问题的结论。”
示例:“若干世纪以来,人们都一直在努力证明上帝的存在,但迄今尚无人能够证明。因此,上帝并不存在。”与此观点相反但存在同样逻辑谬误的说法则是:“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证明上帝并不存在,但迄今尚无人能够证明。因此,上帝确实存在。”这两种论证都是利用证据不足来支撑结论的正确性。不过,在有一种情形中这样做,却不属于逻辑谬误:如果训练有素的科研人员通过精心设计的方法长期探求某一目标而最终未能发现,而按理又应该能够发现,那么,“实际未能发现”这一事实就可以构成“该事物并不存在”的某种证据。
建议:仔细检查是否存在已经指出证据不足而又依据证据不足得出了某种结论的那些部分。

草人谬误
定义:增加论辩力量的方法之一是预测可能的驳论然后先发制人。而“草人”谬误则是先把对方的观点变成一个容易推翻的版本,然后将其驳倒而得分;但是,这如同一拳击倒一个草人或者吓唬小鸟的假人,影响实在有限,因此,击败对手已遭扭曲的观点,影响也同样十分有限。
示例:“女权主义要求全面禁止色情作品,而且,凡阅读色情作品者都应受到处罚!但是,这样严厉的举措无疑是不稳妥的。因此,女权主义是错误的,不应干涉色情作品及其读者。”这里,女权主义的观点经夸大而遭削弱——实际上,多数女权主义者并不主张完全“禁止”色情作品或者惩罚仅仅阅读的人;女权主义主张的更多乃是限制诸如儿童色情这些东西,或者是主张受到色情作品伤害的人士为索赔而起诉相关出版商或者出品人,并非起诉读者。因此,这种论证并不能真正得分,其中存在逻辑谬误。
建议:面对对手要宽容厚道。陈述对方的论辩时应该尽量做到同样有力、准确,并且能够将心比心。如果能够驳倒对方观点最为有力的某种辩驳,则属真正有所成就。

转移论题
定义:这是指在论证过程中偏离正题,转向某一次要问题,从而转移人们对要害问题的注意力;之后的论证往往再不会回归原题。
示例:“考试分析采用曲线形式最为公平。无论如何,师生关系融洽的话,教学效果就更好。”不妨将这里的论据及其结论各自单列出来,看看其中存在什么问题:
论据:师生关系融洽的话,教学效果就更好。
结论:考试分析采用曲线形式最为公平。
这样就看得很清楚:论证偏离了正题——能够使人融洽相处,并不一定就更公平;公平与正义有时需要我们做出某些将会导致矛盾冲突的事情。但是,人们可能觉得,诸如师生关系融洽之类的问题确实很重要,因而就容易忽视这一点:上述论证并未给出能够支撑“曲线更公平”的任何证据。
建议:借用提纲形式,把论据与相应结论分列出来,看看论证中提出了多少问题,各个论据能否支撑相应结论。

虚假两分
定义:“虚假两分”指设法让人认为只有两种选择,然后排除其中之一,于是便剩下似乎是唯一的答案,亦即论证想要的首选答案。但是,实际上往往存在很多其他选择,而不仅只有两个;如果我们一一都考查一下,也许就不会那么快就选择论证所想要的那一个了。
示例:“Caldwell Hall大楼状况很遭,我们要么把它拆掉重建,要么就只能继续拿学生的人身安全冒险。显然,不应拿任何人的安全冒险,那么就必须把它拆掉。”这里的问题在于没有指出还有这种可能:我们可以维修该建筑,或者采取某种措施保证学生安全;例如,如果只有若干教室破损,那么我们也许可以不给这些教室排课。
建议:注意检查在声称只能二者选一的时候,是否真的如此,是否还有其他选择没有提到;如果有,就不应略去不谈,而应该也给出排除的理由。同理,让人认为只存在三个、四个等等选择这样的谬误,虽然还没有正式的术语以名之,但是如果实际存在的选择不止那些,则与“虚假两分”性质相同,也应避免。

窃取论题
定义:这一谬误颇为复杂,表现为多种形式,较之此前讨论过的谬误更难判别。但基本可以这样认为:“窃取论题”就是要求读者径直接受结论而并不给出任何真正的证据;论证要么是建立在与结论内容相同的论据之上(即所谓“循环论证”),要么就是略去了论证以为依据的某一重要(然而可疑的)假定。有时,人们会把“窃取论题”用作一种常见的评语,泛指结论缺乏充分理据的那些情形,但这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含义。
示例:“主动型安乐死在道义上是可以接受的,协助他人籍由死亡而摆脱痛苦乃是正当的,符合伦理的。”试将这一论证的论据及结论分列如下:
论据:协助他人籍由死亡而摆脱痛苦乃是正当的,符合伦理的。
结论:主动型安乐死在道义上是可以接受的。
把这里的论据稍加变换,就能看出同一个意思重复了两遍:“正当的,符合伦理的”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在道义上是可以接受的”,而“协助他人籍由死亡而摆脱痛苦”意思就是“主动型安乐死”。因此,该论据实际上在说:“主动型安乐死在道义上是可以接受的”,而这与相应结论完全一样!对于为什么安乐死可以接受,该论证并未给出任何真正的理由,反而难免让人质疑:“呃,那么,你为什么认为安乐死可以接受呢?”。这里的论证“窃取”(亦即规避)了真正的问题。
再举一例,其中论证所需但却含糊的论据完全被略去:“杀人在道义上是错误的。因此,主动型安乐死在道义上是错误的。”这里略去了论据“主动型安乐死是杀人”,而这一论据又是大可争议的——这样的论证同样是只字不提相关论据从而“窃取”了或者“规避”了主动型安乐死是否属于杀人这一问题,意在让人们只注意到没有争议的论据“杀人在道义上是错误的”,而看不到相关的假定。
建议:避免“窃取论题”的方法之一是把自己的论据及其结论按提纲形式一一列举出来,检查其中是否缺少某些环节、步骤,从而造成论据之间或者论据与结论之间的脱节;补上缺失的那些命题。如果这些命题存在争议,而又被含混敷衍过去,那就可能发生了“窃取论题”谬误。之后,检查一下论据所表达实质内容(但说法不同)是否与结论相同;如果是,那么就属于“窃取论题”。要旨在于:务必不要把试图论证的问题用作假定或者无可争议的证据。

词语歧义
定义:即在论证中某一重要词语的两个或更多含义之间游移不定。
示例:“向慈善组织捐助是正确的,因此,慈善组织向我们要钱也是正确的。”这里“正确”(right)一词有歧义,既可以指某事是对的或者好的(例如“这次测验我的答案都正确”),也可以指某人对某物拥有权利(例如“人人都有生命权”)。有些论证会有意偷换词语含义,常见的此类词语有“自由”、“正义”、“正确”等等;有些词语歧义问题则属于差错或者误解。但是,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重要的是应保证在论证中所使用的主要词语的含义始终一致。
建议:找出论证中的重点词语,检查它们是否可能造成歧义,如是,则应确保没有同时使用其不同含义。


谬误的排查
以下是查找论证中逻辑谬误的几个方法:
站在反对相关结论的角度,反观论证中哪些部分比较可疑,哪些部分最为薄弱,然后重点加强这些部分。
列出论证的各个要点,在其下方分别列出相应的证据,这样也许就会发现某个提法并无过硬证据,或者可以更为严格地审查所采用的证据。
了解自己特别容易发生哪些逻辑谬误,检查自己的文章中是否出现这些谬误。有些人频频“诉诸权威”,有些人则更容易“类比失当”或者发生“草人”谬误。重读一下自己以前的文章,看看是否存在今后需要注意防范的某种逻辑谬误。
注意宽泛的说法,它们较之有所限制的说法需要更多的证据。说法中若有涵盖全部的词语如“所有”、“非”、“无”、“每个”、“向来”、“从不”、“无人”、“人人”之类,虽然有时是合适的,但较之不那么绝对的词语如“有些”、“很多”、“不多”、“有时”、“通常”等等,需要给出多得多的证据。
检查并复核涉及他人品格的用语,尤其是涉及对手品格的用语,确保这些用语准确、得当。






本文综合自译言网与啄木鸟维基社区。有删节增改。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4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dctyu
13年1个月前 IP:未同步
292108
逻辑是严密的。当逻辑前提不确定,啥都白搭。

仅以 第二:义务的约束 展开。更贴切点说是 撞了南墙不回头。
行百里步着半九十 就是与 撞了南墙不回头 相克的。

行百里步着半九十 建立在 必能成功 的逻辑前提之上。
撞了南墙不回头 建立在 必不能成功 的逻辑前提之上。

这样好,比如你正在创业,我看见你遇挫折了。于是我昨天用行百里步着半九十鼓励你,今天用撞了南墙不回头劝导你。你问我昨天和今天的根据分别是什么。我像老人们常用的语气说:“我就根据中国典故。孩子,中国有很多古代优秀文化,有很多有意义的成语。你要学会。“

你不顿时觉得中国典故、成语都些P话才怪。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yg9311
12年9个月前 IP:未同步
314809
由于比较造成的注意力转移他没说,但这很重要!
比如两套方案AB,你不想要对方选A。你可以再造出个C方案,让它和B只有一项有区别。这时人们几乎回忘记A的存在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婺源寻芳
12年9个月前 IP:未同步
314842
这个东西不错。如果学校能教就好了。可惜连老师们都糊里糊涂。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darkorochi
学者 笔友
文章
103
回复
1030
学术分
4
2010/06/12注册,4天9时前活动
暂无简介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邮箱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