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还有历史意义。
上周末带着我的 KC761B 跑了一趟法国 Nièvre 区的 Chaumotte 附近,那边曾经有铀矿开采历史,一直很想去探一探看能不能捡到点好玩的。
从1955年到1980年,尼埃夫省开采了一系列花岗岩铀矿床,共生产了299吨铀金属,这些铀金属来自105,671吨矿石,平均品位为2.83‰(即每吨矿石含2.83公斤铀)。采矿活动涉及7个矿区的开采。皮埃尔和玛丽·居里于1898年发现镭和钋,标志着莫尔万和奥顿地区铀矿开采历史的开端。1904年至1910年,在格鲁里和圣西姆福里安-德-马尔马涅地区进行了镭的生产勘探和开采工作。原子能委员会(CEA)对莫尔万和奥顿地区进行开采,成立了两个采矿部门: 圣西姆福里安和格鲁里。从1946年4月到1949年9月,索恩-卢瓦尔省的鲁奥和拉特罗什矿床(圣西姆福里安采矿部门)被开采。1949年,格鲁里采矿部门成立,对索恩-卢瓦尔省的格鲁里和伊西-勒维克地区以及涅夫尔省的沙托-希农地区开始进行勘探和开采。1955年至1960年,通过地下采矿作业(奥特卢普和于伊-雅克)对矿石进行了开采。1955年,盖贡(71)矿石加工厂投入运营,1955年至1960年,来自奥特卢普和于伊-雅克矿区的矿石在此加工。1957年,圣西蒙地区并入格鲁里矿业分部。1957年至1958年是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在圣西蒙地区进行采矿活动的最后阶段。1959年12月,格鲁里采矿部并入福雷采矿部,更名为“莫尔万-夏洛莱集团”。地下矿井逐步关闭,直至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国外发现矿床,矿石的经济开采价值日益降低)。1971年至1980年,涅夫尔省的开采活动主要通过露天矿进行(除奥特卢普外所有矿区)。原子能委员会对涅夫尔省所有矿区的开采活动于1975年结束。1976年,法国原子能公司(COGEMA)成立后,逐步接管了尼埃夫省的矿场。1977年,原于1973年授予原子能委员会的“沃塞格雷”开采许可证,转交给了法国原子能公司。1983年,通过法令将所谓的“多马丁”研究许可证授予COGEMA,该许可证涵盖了夏托-尚农地区的所有矿区。这些场地的环境监测工作由位于贝西讷-苏尔-加尔坦普(87)的奥拉诺矿业公司(原阿海珐矿业公司)的法国矿后部门(AMF)负责。
来源:数据库https://mimausabdd.irsn.fr/
我平常住在 Aube 省,周围环境辐射本底大概是 0.05 μSv/h 左右。到了 Nièvre 一测,果然有点“热”:
一般区域地表在 0.2 μSv/h
靠近老矿井的地方地表剂量最高能扫到 0.725 μSv/h(图见下面)
虽然本底变高了,但从地面上想找到一个特别“热”的点,其实挺难。测量读数大多是均匀的升高,没有出现那种一块石头“爆表”的情况。
转角遇到惊喜——看到路边有一堆堆没标记的岩石,看起来像是以前矿场剩下的尾矿或者废石。探头一放,KC761B 居然跳到了 1.0 μSv/h 的瞬时峰值,比我预期的要高不少!
我们尝试从这堆石头里挑出“热石”,但发现辐射似乎是平均分布的,没有某一块特别猛。最后就随机带了几块看起来顺眼的回家。
在家里,我用 KC761B 把探头贴在采回来的石头上,观察到轻微的剂量上升,大概在 0.08 到 0.10 μSv/h 之间。启用 OPT 模式之后做了能谱累积,结果非常有趣:
识别到了 Th-232 的经典 2614 keV 峰
还有非常清晰的 K-40 峰(1460 keV)(可能是本底)
没有看到明显的 U 系谱峰,可能含量太低,或者不集中
虽然计数率低,但是开启OPT优化后,能谱细节很清晰。
根据法国 MIMAUSA 数据库的记录,Chaumotte 附近确实属于旧铀矿带的一部分,历史上法国在 Nièvre 地区做过一段时间的矿区开发,主要是在含花岗岩热液脉中采集铀矿。
这次虽然没有找到“超热石头”,但从实际能谱和剂量来看,确实能感受到过去铀矿遗址留下的痕迹。比起城市本底的确是“热”得多,但还属于安全范围内。
下次再去别的矿区碰碰运气。
附图:
带回家的石头正反面,颗粒很粗,颜色挺花
Chaumotte 的风景,绿油油的山谷,曾经的开采地被围了起来(图中近处长满树的地方,其他为私人牧场,可见养殖的牛),大部分是私人地,没法深入。
[修改于 3个月12天前 - 2025/06/09 04:36:34]
法爷受我一拜,有KC家的中子探测器受我两拜
另外,我学法语的说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