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革命序曲
12112006/01/16科学技术学 IP:四川

作业革命序曲
——献给所有致力于教学创新实践的老师朋友们

刘春生
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学生交来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只虫子;如果作业本上要考你一道奥林匹克数学题,或者留言提醒你吃哪种药可以治你的咳嗽,等等,你会有什么反应?我就经常收到这样的作业本,而且我也总是乐此不疲地批阅着。
作业是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和教师的头号问题。学生的课外时间几乎被作业所占,内容也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根据调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71%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有36%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和日记等作为对语文老师最大的希望。学生原本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这样不断地被这些练习打磨地无影无踪,一点一滴地耗干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和纯真的情怀。这些作业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学生每天厌烦怕做,教师也改得筋疲力尽。
我们教师能不能设计一些又能深化课堂学习、又好玩有趣、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作业呢?能不能让学生爱做,又要动脑筋,又不能怕麻烦,又可以合作完成,又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又可以选择做不做,老师批改起来也轻松愉悦呢?这恐怕要老师多动脑筋了。
我早在1998年就开始探求语文作业改革。几年来,我积极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全方位地改进语文作业的设计策略和训练内容,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一整套“以程序性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师生人文信息互动为主体”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使作业的设计、指导与评价模式产生质的飞跃,真正形成了一场“作业革命”。

一、变单一作业为多元作业,让学生竞展风采
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愿意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作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事物、进行感知,也没有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师生之间只是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毫无和谐美好的情趣可言。很多题目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靠的是死记硬背,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思维潜力也得不到挖掘,很少能通过作业练习真正获得学习技能、学习态度的养成,学习能力不具备可持续性发展,没有后劲。
所以,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可以辅以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等等来表现,用创作的乐曲来表现,用摄录的活动录像来表现,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例如,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文时,我就让学生做了这样的作业:用三天的时间,走访老人,和他们谈一谈“裹足”、“小脚”,然后写一篇采访报告。结果,学生的作业出人意料的好。
再如,教学《第一朵杏花》中的一段,“春天来了,春风吹皱了河水,吹绿了小树,吹鼓了花苞……”我让学生用画画、诗歌、乐曲等形式来表现这一段所描写的景象。学生兴致高昂,表现出孩子们特有的天真:有的画水彩画,有的画成油画,有的做成贴纸画,有的带来了剪纸,有的自己创作了竖笛曲,有的录制了小提琴的乐音……做这种作业,同学欢乐,老师自豪,家长也啧啧称道,一举多得呀!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和凭借了教材内容,还广泛的涉猎到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环境、城市、绘画、工艺、家庭、社交、体育、道德、科技、历史、信息技术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现象和知识。学生可以邀请同学合作、家长参与,甚至邀请教师参与……
这样,作业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还是一个极好的凭借,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展示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和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获得了放大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二、把工具作业变成人文作业,写作业也学习做人
知识显现是作业的主要内容。但是,围绕着作业完成的过程,还有学习者的书写习惯、语言风格、观念想法、价值判断以及情绪流露等等,都整合在其中了。一本看似单一的工具性作业中,蕴含着一个学生无数的个性特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只要善于及时发掘和利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简直是无处不在的。
教师在每一次批改时,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每一个点滴进步,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范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热爱生活,鼓励他勤奋学习,关注他思想变化,解答他的疑难困惑,分享他学习的快乐,指点他走出挫折,评点他的想法,为他提出合理建议,等等,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生在小小的作业本中,也能得到教益,学有引进,情有分享,疑有解答,误有指正,志有鞭策,才有赏识,德有教导。
一个同学在作业本中粘了两份折纸,留言让我打开看看。原来是涂满黑乎乎铅笔印的纸片,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两枚硬币的图案。这一下就使我联想起童年时候的情景,我也曾调皮地把纸头蒙在硬币上,然后使劲地用铅笔在纸上涂抹,然后举起来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的更清楚……想到这儿,我就在作业本上写下了我的评语: “看来,你花了许多功夫,很认真!”
写完这句就可以结束了吧?不。教师评语的可贵之处,不是在于肯定性的终结评价,还在于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联想或情感体验。我在后面又补充了一句:“刘老师小时候也这么做过,不同的是,我挨了老师的痛骂,呜……”你猜,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会想些什么呢?第二天,作业又交上来了。在我的评语后面多了一行小字:“哦,是吗?看来你比以前的老师好多了!”
你看,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做法是可行的,还让学生接纳了我这个“高高在上”的老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比较,让学生感受身边的老师的宽容与和蔼可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再后来,这个学生请我在本子上和他比赛写字,真不巧,我越是想认真地写出样子给他看,却偏偏把“膊”字写分开了一些。我只好在后面写上“写分家了,真羞”。真的让人感动的是,他竟学着我的风格为我写下了评语:“没什么,写得还不错”,连我在评语中惯用的“〈 〉”符号都写上了!多么的坦诚和谅解啊,师生之间,心心相印,多好啊!
还有一次,有个学生在作业后面连出了六道英语题,这下教语文的我江郎才尽了,只好悄悄地去请教英语老师,然后又在电脑里查“金山词霸”,才把答案写了出来。最后,我还是认真地留言道:“我是请教了英语老师和金山词霸做出来的。” 我认为,答题并不是目标,让学生了解教师解题的思路、方法以及手段,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才是根本目的。做不出学生的“难题”并不是什么丢丑的事,这正说明“学海无涯”,可老师如果不能承认自己不知道,或不能启发学生该运用什么方式、以什么途径来寻求解决难题的办法,都是很可悲的。老师们,你有这样的诚恳和胸襟吗?
天气转凉,有个小女孩在作业中写道:“刘老师,听着您一声声咳嗽,看着您一天天的消瘦下去,我很心痛。我的母亲也在咳嗽,但她吃了一种药就好了,我建议您也服用。它的名字是‘维C银翘片’,在各大药店有售。”短短的几句,让我好感动啊。我给她留言:“你真是个细心的小姑娘!”12月24日,我还在每个学生的作业批语后写上“祝你圣诞快乐!”,送给学生一份温馨的祝福。就这样,师生之间知识、情感的有来有往,其乐融融。学生总是盼着尽早将语文作业交给老师,老师也是盼着快一些收到学生的作业,交作业、改作业已成为我和学生们的开心事。
这么一来,作业和批作业就完全成为一种人文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志趣相长的人格协调发展的过程。在这里,学生和教师之间是那么的默契,是最真诚的朋友和伙伴,教师赢得了学生充分的信任,是学生最可信赖的师长和专家,学生在这里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快乐的进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普通的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的增长点。

三、变任务作业为自选作业,老师您就放心吧
过去的作业多为教师于课后布置。作业的数量、作业的难度以及作业完成的形式,教师有着决定权,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力保障实施。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一般说来,学生总是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聪明一些的学生能完成得较好,不够用功的学生就常常采取逃避和拖延的办法。教师一厢情愿地布置的作业,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以及作业难度,是否可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呢?显然是做不到的。
能否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呢?答案是肯定的。
例如,我们将学生的预习过程编制成为一个可操作的训练程序,设计了一套“课文预习指南”,以模块化操作的方式,指明了一篇课文学习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要素,一下子把学生的课前预习纳入规范的模式中,让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生字识记到情感体会,让学生的预习行为成为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成为一个自学能力提升的过程。几年下来,学生的预习能力大幅度提高,很多课文在预习阶段就已经基本掌握了。良好的预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参与课堂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在及时批阅学生预习作业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课文理解中存在的问题,就能更有针对性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目标,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物质基础。
我们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放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乃至作业要求。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完成的时间、完成的进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减少机械性抄记作业,实行基础性作业自己定制制度,对生字、新词、句段的抄记采用自己定量的方式。
再如,同类作业实行难度选择制。把一个较难的问答题或小练笔,改成两三个难易不同但训练类型相似的题目,形成梯级,让学生选择其一。这样很好的照顾了个别差异。
第三,适当增加一些给主题但又不限形式、内容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三八妇女节”期间,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妈妈一个惊喜”,要求看谁做的真诚又有创意,然后再写下一小段日记,把自己的创意和妈妈的欣喜记下来。学习完《琥珀》一文以后,我们领学生参观古生物化石展览,然后让学生也模仿《琥珀》的写法,就某一种化石写成一篇想象文章,题目就定为《小小考古家》。结果学生的习作还真有一点考古文章的味道。
还有,对精彩的文学名著进行续写和扩写。这使得学生必须更好地阅读原文,而主动调用自己以往在电视、电影里见到的技法来编创,十分生动。有不少同学的构思让老师看了也叹为观止。
另外,我们让学生自己添加附加题,并给这些附加题定一个好听的栏目名称。例如“名人名句”“小小评论员”“一句话新闻”“好诗大家读”“班级小故事”“说给老师的话”。这些栏目中的材料都是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颇有意思,老师批改作业也成了一种享受。
即使学生某天由于其它作业多、家中有事不能完成,我也不责怪,只要学生在交来的空白作业本上写明事由就行。长时间以来,几乎没有学生会向我“长期欠债”的,反而出现了有学生建议多布置一些作业的请求。

四、从批改走向对话,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在过去的作业模式中,学生写作业总是被动的,尤其对日记、作文、背诵、抄写等作业,总是对繁琐枯燥的练习抱着厌烦、逃避的心理,对老师的批改也是担心受怕,以至于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也是敬而远之。如何使学生从这种固有的写作业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
沟通,一种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法宝。
过去,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教师在本子上留下评分和批语,这本身也是一种对话。遗憾的是,这种对话过于苍白。学生把写满词句的作业本交给老师,教师只是简单地在本子上标上“√”“×”,评上一个潇洒的“优”“良”就算完事。至于作业应该如何去完成,全交由学生去猜吧。作业来去都只是简单的文本符号。太多的作业评语刻板教条,情感贫乏,没有感染力。甚至不少评语严重缺乏人道精神,缺少了人情味。
当然,我们更注意到另外的现象:有不少教师十分辛苦的精批细改,字斟句酌,疏而不漏。其良苦用心卓然显现。然而,更多的时候,“精批细改”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殊不知,这种被批得“山花烂漫”的作业本,对于一个指望获得老师满意分数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张“鲜血淋漓”的判决书,叫他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成为一种无情的羞辱。
有一回,我批到一个同学的作文本。其实文章内容挺不错的,但是由于错别字太多,我给了她把所有的错别字都画上了圈圈,本来比较秀气的卷面一下子变得红艳艳的一片。当我在课间把本子发下去后,只见她欢喜地打开本子,只瞅了一眼,脸腾得红了,一把将本子塞进书包,然后噙着泪水逃出了教室。
其实,得到肯定是学生在思维和行为表现后重要的心理需要。学生就连简单的抄写,也都会有着努力的成分,稍稍需要动脑筋的作业,学生也会认真的,我们做老师的在批改作业时为什么就没有考虑这一点呢?为什么一定要找出失误进行批判,从而显得自己很有权威呢?
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于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学生做了作业,不管优劣,都要有一个交代,真诚地写上点评,话不在多,在于引起学生共鸣。在学生作业的字里行间,跳动着学生热切的目光, 闪现着学生思维的火花,折射着学生的情绪体验,老师,你会只是在纸上写上简单而乏味的惯用评语吗?
写上你的赞赏,写上你的感受,写上你的鼓励,写上你的教诲,写上你的批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你也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时候的作业本,简直就成了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讨生活、教学相长的工具。这时,学生每天都盼望着把作业本交给你,盼望着作业本发下来;老师也盼望着尽早地收到作业本,尽快地把作业本发下去。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学生想着你,也就喜欢着你教的学科。
去年,从外校转来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很糟糕,怎么也跟不上班上同学的学习进度,老师们都很着急。我没有歧视她,一样地给予她热情的鼓励和关爱,只要发现有这么一点点把字写工整了、把一句话写完整了或是上课答对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都及时地夸奖她。有时,她的作业上字词错得太多了,简直没办法批改。我就耐心地为她写上十几个正确的字,还把她空着没有写出来的某个词句填上正确的答案,然后给她写上一句鼓励的话。这些都使她充分地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爱护、宽容和期望。渐渐地,我发现她能够大一点声发言了,写字也端正了;到了下课,她总爱凑到讲台前,默默地注视着我和同学们的说话,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有一天,我在她的作业本中终于看到了期待以久的东西:她在作业后增加了一个小栏目——“画画屋”,后面是一幅画,阳光下,一头大象和一头长颈鹿在青草地上漫步。在那头“笑眯眯”的大象下面有一行字:“老师,这头大象好像是你。”看到这我真不知有多高兴,她虽然还不会用恰当的语句说出她心中对老师的感受,但这幅图却不自觉地用意象的方式表达了她对老师的爱戴!
因为是对话,所以我们的作业是可以双向设计和双向批改的,教师安排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学生也可以给老师布置并批改一些简短的练习。针对同一个题目,师生之间允许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答或不同的评价,允许有争论。
有一次,一个学生摘抄了一段鉴赏美文,是描写海棠花的。全段用优美的语句尽显海棠的亭亭玉立和娇美。段的最后一句:“但这盆花美中不足——没有香味。”我看了,觉得有必要在写作技巧上告诉学生:“这一句应该删去,它破坏了整段的情趣。”第二天,这个学生在我的评语后反驳了:“海棠花不是十全十美的,加上这一句让人更了解它!”看到这,我的脸红了,我和大多数教师一样,我们只看重了文章形式的美感,却忽略了文章应有的质朴!其实作文犹如做人,我们不仅要在言谈举止上引导学生做个好人,也要在审美情趣上教会学生学做真人啊。
不要说学生怕做作业,老师也是会怕做作业的。这不,耐着性子做了几次学生那艰涩的外语题之后,我终于忍不住了,就在学生出的题目后面写上“哇,做这种题可真费力啊!”没想到学生给我的批语比我给他们的批语更加坚定:“但要坚持!”然后,还要求我做出选择“还想做吗?A.想,B.不想”。我只好硬着头皮,在“A.想”上打了“√”。想想看,身教胜于言教,师生相互信赖,又相互督促,这不就是教学相长吗?
这种将一本正经地作业的批改,转变为师生间平等互易的对话与交流,为学生和教师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作业中,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自由地展现才艺,可以直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悄悄地倾诉生活中的苦恼。不仅是学生可以留言,连家长、亲戚朋友也可以留言。师生可以在同一本作业上畅谈个人喜好、交流心得、讨论事件、评说新闻,甚至是谈谈对人生、对社会、对做人的想法。师生之间互敬互爱、情谊溶溶,没有一点距离,真正让师生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实现了知识学习与人文成熟的和谐整合。

五、带着微笑,欣赏孩子们的作业吧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是有差异的,如同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更没有相同的智力,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因而反映在学生作业上的正确与错误、优异与滞后、灵活独创与机械应付等都是非常正常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判断一个人有多聪明,而是在于怎样使之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学生存在这些差异,不是要老师去评判和向众人宣告,而是要求老师精心地去呵护和弥补,要求我们去激发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不是我们用来指责学生的依据,而是教师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和选择教学手段的前提。
我常常看到教师批改作业时,拿着红笔,一脸怒气,在学生作业本上气狠狠地划着红红的叉号;或者把那个不争气的学生叫来,劈头盖脸地训斥着,喋喋不休,其情形很是悲壮。这样的情形日复一日地被许多老师重复着,学生又怎样呢?
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形式,从高高的讲台上走近学生,最好是蹲下身来,怀着可贵的尊敬去欣赏学生,每天去发现学生的一个优点呢?就让自己以等待亲手培植的鲜花早日开放的心态,去一天天地盼着、等着、找寻着学生身上闪光的表现。这样,你的心灵总是会被惊喜、欣慰所填充,如同为鲜花盛开而欢欣鼓舞,每天都被小小的成就感包围着,每天都可以触摸到学生充满好奇、试探和友好的稚嫩灵魂。
盼望,一种美好的期待。不止是学生,我们教师也同样愿意听到鼓励和赞扬的话,进而开心地工作着。所以,我们不要吝啬表扬,不要把表扬看成是给学生的多大的赏赐,而是要真诚地送去一份赞许。比如,你发现他将字写得工整了;发现他又写了一句完整的句子;发现他组了一个很特别的词语……一句赞语,可以让学生欣喜很多天,甚至回味很多年!为什么要让自己庸庸碌碌地如账房先生一样总是想着去清算学生的欠账呢?殊不知,孩子的成长账是永远也算不清的。
用你的极为平凡的发现,用你极为平常的一句赞语,点燃孩子自尊自信的热情,点亮指引他前进的航标,想一想,你的平凡,在孩子的一生中显得是多么的伟大!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要善于发现,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练习、学会合作和自能练习;教师还要把自己的才气、品德展现给学生,成为他们的榜样。
那个学生在作业本中绑来了一只已经压死的甲虫,并不是为了吓唬老师,而是留言询问老师:虫子被压死后为什么会流出黄色的液体?说实话,平时看他的作业本确实很不成样子,但对这样一种崭新的方式,我也情不自禁地漾起了欢喜,这是多么新奇啊!我立即留言回答:“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那是虫子的体液,正如人受伤流出的鲜血。” 不仅如此,我还在全班表扬了他的创举,我说,要是谁能把蚊子也给绑来,那可真叫本事了。说完,全班哄笑,我也没把这话当一回事。不料,第二天,在一个小姑娘的作业本上,竟真的粘来了一只腿脚翅膀完好的蚊子!啊呀,可以想见这孩子是如何计划捉住蚊子,又如何小心地把蚊子扑到地上,再小心地把蚊子的足和翅摊平,最后用透明胶带贴起来……蚊子的旁边赫然写着:“这就叫本事!”真让人哭笑不得!但转念又想,她的这份经历、这种自豪,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你能舍得责骂她吗?
一次,语文课代表画了一幅青蛙在荷叶上唱歌的图画,向我叫板说“把它画下来吧,如果不会画,就为它做一首诗吧!”当时我很忙,真的没有时间来画。于是告诉自己,曹植在七步之内就能做诗,语文教师也应当学一学这种才情!于是我没有画,而是立即创作,回应了一首无题绝句:“一叶一蓬一莲花,一池一声一青蛙。一年一季一自在,一唱一和一歌夏。”怎么样,还挺有味儿的吧?课代表后来在诗边点评道“好诗!”师生为此都开心了好几天。
学生有时在作业最后出几道奥数题,或是要求老师默写生僻的古诗词,或是让老师写出附图中几种兵器的名称,或是让老师猜一个不知从哪儿找来的脑筋急转弯题,或是请老师和他进行书法比赛,等等,这要求老师掌握多少知识啊!有时候,学生有意要考一考我,出的题不但陌生,而且在一般的工具书中也难找到。我就迅速地打开电脑上网去搜索。现在,每到批改作业,我桌上的电脑总是开着的。
当然,随着学生的一天一天的进步,教师批改工作量也是和学生作业量成正比的。粗粗估算一下,每次批改一个班的作业本,要花费1-2个小时,大大高于普通作业的批改时间。加上批改这种作业还要动脑筋、翻辞典、查资料、上网搜索等等,工作强度是远远大于普通批改强度的,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思辨能力以及对新技术、新产业、新时尚、新视点的把握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
尽管如此,我仍然是津津乐道:每天面对的都是崭新多彩、充满天真灵气的作业,每次都能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点滴创新,每次都能和四、五十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共享小秘密、开心事,每天都会禁不住请同事们也来分享学生精彩的表现,批改作业不仅不会枯燥乏味,简直就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也共同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我说,这就叫做素质教育,这就叫做创新教育,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双赢教育,是为师生奠定终生学习、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

透过这场“作业革命”的表面,不难看出,这里没有一点急功近利的浮夸,更多的是脚踏实地的耕耘。推动这项改革,需要的是崇高的职业精神,是高尚的人格魅力,是宽厚的人文素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是不息的研究作风,是一颗火热的爱心,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老师们,面对学习的革命,面对作业的革命,您,准备好了吗?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0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1211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409
回复
1202
学术分
33
2005/08/31注册,23天2时前活动

科创消防局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