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人格和负面人格
虎哥2015/08/23正能量研究 IP:四川
“正面人格”这样的用词并不是很规范,它缺乏严格的定义,尤其是在古典定义中,人格即个性,既然是个性的东西,就不好一概而论。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的人士,不知道用什么词比较合理,在本帖中用到它,仅仅因为大众比较了解这个词。我觉得大众语境中的“人格”是: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倾向性。

而正面和负面,是人格对外部刺激的回应模式。正面,则是积极的,往好的方面去推论并作出反应的情形;负面,则是消极的,往坏的方面去推论并做出反应的情形。民间的通俗用语中,针对正面人格的词汇有:心胸宽广、大度、阳光等;针对负面人格的用词有:狭隘、阴谋论、阴暗心理等。在我以前的言论中,也用到过肯定型人格和否定型人格来加以表征。负面人格的人通常是在别人身上找毛病,而正面人格的人习惯于在别人身上找优点。

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呢,是因为看了两篇帖子中的人对于外界刺激(指责)的反应。

帖子1:https://www.kechuang.org/t/73254
west_0830 对 闲着会生病的 的刺激的反应

帖子2:https://www.kechuang.org/t/72888
神之觉醒 对 warmonkey 的刺激的反应

在这两个帖子中,都有一个突如其来的指责,并且被指责人都做出了反应。你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差别。west_0830 从坏的方面揣测别人的意图并做出激烈反应。而 神之觉醒 的反应则比较中性,他没有觉得别人在黑他,只是替自己做了必要的解释。当然,从气质上来看,west_0830 是“自己全正确”型,是外向气质。而 神之觉醒 是“自己不对”型,是内向气质。我也遇到过典型正面人格但气质又属外向的人,比如以前在论坛上挺活跃的 子羽 。

上述学说在组织工作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常常说的阴谋论型人格则是一种典型的负面人格。以前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人,不论你做出何种决定,他们总是会传播阴暗的思想。比如你提议多分配一些钱,很快就会有小道消息传播说这无非就是想让大家干活卖力一点。结果多分了钱,反而还起了坏作用。我国政府比谁都更面临这样的情景,所以才必须天天鼓吹弘扬正能量。否则负能量会像病毒和邪教一样传播,可以很快把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弄散伙,只是前者大多数人无法肉身散伙,而后者却很容易发生。面临这样情景的一个直接原因则是我们的教育中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人格型”意识形态灌输,某主义什么都好,别的什么都坏。这使得“负能量”能够迅速的传播并具有广阔市场,并且因此更加强化控制和灌输,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又不能没有负面人格的人,否则一个组织的抗风险能力就会下降,尤其是在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如果套用进化论思维,可以很容易的推知负面人格是生物本能,他有利于随时提高抵御不良环境的警惕性,趋避生存中的风险。咱不妨精辟概括人类起源学说的结论:人是一群玩脑子、拼智力的猴子变来的。相反,正面人格是文明的产物,是在生存条件相对安定以后产生的一种人格特质,当然,也是现代社会人们加入社会协作的重要基础。就我的观察而言,在科技人员中,负面人格是占大比例的,因为他们与其他人直接交流的需求不大。而在商务人员中,正面人格所占比例就要大得多,这是不同职业对人的筛选作用导致的,或者说正面人格的人做商业能获得更大利益。经验而论,富裕家庭出身的小孩正面的多,贫困家庭出身的则负面的多,不知是富足导致了正面,还是正面导致了富足。

有了这些知识基础,我们就可以从另一个维度看待大部分指责和莫名其妙的争执,特别是那些发展到后来为了争执而进行的争执。两个正面人格的人很难发生莫名其妙的争执,而一正一负的结果通常是正面人格的人直接倒霉,长此以往正面人格的人就会流失。正面人格是文明时代的产物,就像科学那样,是反人性的。但正是诸多反人性的东西构成了现代文明,现代社会也可以视为人们克服生物本能的成果。在将来,正面人格是获得个人发展资源的重要基础。

一个人的人格主要取决于先天条件和少年时代的成长环境,包括较早期的教育。成年人的人格难以彻底改变,但还是可以有较大进步。比如仍有可能从极端负面的人格改变得稍微正面一点。我给一些退休干部做过疏导,发现即使是老年人,也是有可能拥抱阳光的。

[修改于 7年0个月前 - 2017/04/19 03:06:49]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20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虎哥
专家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1534
回复
13007
学术分
39
2005/08/24注册,1时17分前活动

刘 虎

创新工程局主席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身份证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