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单位的“诞生”:西伏?
虎哥2016/01/06正能量研究 IP:四川

生物对射线的吸收剂量当量,以单位Sv来表示,中文读法“希沃特”。这个单位名称意在纪念瑞典辐射防护学家Rolf Maximilian Sievert(鲁道夫.马希米利安.希沃特)。

“希沃特”是我国的法定读法,也可以简称为希。我们通常说一个地方的自然本底0.08μSv/h,读为“0.08微希每小时”。

在辐射剂量为大众关心之前,这些读法都没发生什么问题。

但是由于Sv的第二个字母v在中文里面读做伏特,后来,渐渐有人认字认半边,听到了“西”(西门子,电导率单位),一下子想不起下面该怎么读,就根据右边的v读作“伏”,变成了“西伏”。

而由于海峡对岸的一些业内人士又音译为“西弗”,随着两岸交流加深,里应外合,大陆的半壁江山在近些年都投奔了“西伏”。

而我认为这类因某种特定的纪念意义而命名的单位,应该尊重原创,所以坚持读希沃特或者希,以至于经常有人表示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类似的情况并不罕见,以前举过一些例子。

例如,显示器的刷新率叫做帧(后鼻音,去声),在1990年以前,不论专业还是民间,该字只有这一个读法。

但是群众的力量不可阻挡,在1990年以后,硬生生的给这个字多加了一个读音(前鼻音,平声),变成了多音字。

这种读音的变化可以视为语言的自然演化,与希沃特这样的人名不能相提并论,所以没有什么问题。

电子管和场效应管的栅(zha,去声)极,在电子管时代(1960年以前),国语中只有这一个读音,在台湾地区,字典里面至今也只有这一个读音。但是由于大陆地区历史上文盲改行的电子技术员太多,硬生生的多加了一个读音(shan,平声),以至于现在你要是说zha极,一堆人会骂你文盲。

栅极是象形名称,电子管的控制极以及光栅,放大以后看,都是“栅栏”。所以,称为栅(zha)极是符合语言的发生规律的。而意义相同却另读栅(shan)极既不符合语言的历史,也不符合语言的演化逻辑,现在变成字典里的“正确”读音,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我不知道国家语委和科学名词委是不是由文盲组成的机构,如果认同shan极这种匪夷所思的读法,想要在字典里加上,当然是可以的,每个人都可以持有自己的看法,只要别人能听懂,怎么读并不重要。但是他们竟然否定zha极的正确性,把zha极指为文盲读法,的确让人难以理解。

*古语中,栅也读作sann,与shan接近。出现shan这个读音,并不能认为是古语的回归。zha的读法是清末民初厘定国语发音时,根据当时采集的读音设定的。

(本文参考SDP的回帖,有改动)

[修改于 2年3个月前 - 2022/01/20 01:03:20]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44
3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虎哥 作者
8年4个月前 IP:四川
803136
引用 北落师门:
...
就像孔乙己说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
如果是一个做学问的人,我会对他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而肃然起敬。

这也是我觉得我们中学老师值得赞扬的地方——她上课时公然批判过教辅材料,告诉同学们:这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品质。

鲁迅写文章的年代,批判孔乙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现在形势有了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成为生活方式以后,爱好一些学问并极致专研,恐怕是未来人们立足的基本要求。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7年7个月前 IP:四川
826502
引用 1139872424:
希沃特是最常见的,学术里面使用频率较多,西弗也能搜到文献,但是已经很少。西伏还真是没搜到。感觉规范用词很重要。。。
宝岛翻译为西弗,这两个字应该是故意搞成这样的。内地严谨的期刊,不用希沃特是通不过的,实际上大家都不写中文了。大众媒体上大量出现希伏,这就两边都不靠,纯属以讹传讹。常见的不一定是对的,这事情要有一些茴香豆精神。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年3个月前 IP:四川
870037
引用十九发表于31楼的内容
私以为这个类似生物的进化,语言的传播跟基因的复制一样,会有微妙改变,进而引起演化(或曰“进化”)。改...

在某些字典上,这个字最“正宗”的读法是ce,册。北京的大栅栏早期不读shan,读shan也是近代演化的结果。

近代对于栅栏的栅读zha是没有疑义的。如果个人爱好,可以把它读成shan栏,我没有意见。但是说读zha栏,zha极不对,不准这样读,就滑稽了。

1580373411533.png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年3个月前 IP:四川
870038
引用2SC1970发表于35楼的内容
栅(shan)极我认为更多是图个吉利,免得做了东西“炸机”,因为栅(zha)极和炸机谐音(虎哥,KC...

有道理。

滑稽表情是百度的版权图片,作为正规网站,是不能随便加的。如果谁自己创作一个类似效果的并永久授权KC用,就可以加。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6个月7天前 修改于 6个月7天前 IP:四川
926291
引用tariel发表于41楼的内容
对岸的来龙去脉不了解。不过cnki搜了一下全文,早年间(70年代末、80年代初)咱们这边也是叫西弗,...

厉害了。cnki最早似乎只能搜到1979年的中文核杂志文献,或许更早这些杂志都还属于秘密 。恰巧,1979年文献中已经同时在使用西弗特和西弗两个说法。

attachment icon 辐射量及其单位介绍_陈丽姝.pdf 705.84KB PDF 1次下载 预览

attachment icon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新建议_张学中.pdf 463.45KB PDF 6次下载 预览

attachment icon 辐射危害的定量表示——危险度_王滨鹤.pdf 598.49KB PDF 5次下载 预览

我检索了台湾方面的数据库,遗憾的是,该岛数据电子化程度更差,例如中华放射技术杂志,是从第32卷才开始上网,这已经是2000年之后的事了。六七十年代两岸是敌对状态,即使有也不太可能从对岸传播过来。

我又搜索了日文文献。可以肯定的是,日文中没有用汉字“西弗”表示这个单位。不过有意思的是,日本出版了许多中文甚至简体中文的防灾应对手册,里面使用了西弗。日本不是一个移民国家,但其政府对外国人提供相应语言的手册,也让人感慨。

俄文翻译作зиверт,其读音类似于“惹喔”(但“喔”有唇齿音),可能被音译为西弗。

又用谷歌生成了瑞典语的读音,“西喔特”,“喔”也有唇齿音。中文中,“佛”(fo)与之最接近,而不是“弗”(fu)。但中文中Və:或者Vɒ这个发音没有对应的汉字。早期译为“西弗特”,也有可能是“弗”在人民群众中就是读“fo”。 

猜测,该词第一次列为国际单位(据说并不在当年生效)时,国内并没有统一的翻译,因此由学者急忙自己根据其读音进行了翻译,形成了局部流行。后来国家标准层面将其统一为“希沃特”,得到学术界广泛响应。再后来,该读法又逐步让位于“西弗”。

因此,该词从何而来暂时是个悬念,不过,它的确不是“新发明”。看来谈论这个话题,不能只看现行“法定”读法,还得考察历史。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虎哥
专家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1534
回复
13035
学术分
39
2005/08/24注册,49分1秒前活动

刘 虎

创新工程局主席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身份证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