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结构中物理电池小论
1555392580823.jpg

几千法拉容量的双电层电容器也是一种电容器,充放电时其端子电压会发生变化。结合稳压电路使用时,功效与二次电池一样。由于不是化学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相比,其充放电速度更快、电流更大。

EV编辑部

电池和双电层电容器

●  化学电池与物理电池

以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来储存电能为标准,电池可分为化学电池和物理电池。化学电池的主要代表有锌锰电池、碱性电池和锂一次电池(纽扣电池)等。

物理电池是利用物理现象储能的设备,储能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例如,夜间用电能将水抽至上水库,将电能转化为势能储存起来的抽水蓄能电站;用电机带动飞轮高速旋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储存起来的飞轮。上述设备均为物理电池,但是储存形式不是电能,所以均不能称为电子元器件。

●  双电层电容器是二次电池

在物理电池中,双电层电容器是一种将电能以电荷的形式储存起来的元件。这种储能方式没有能量转换,具有诸多优点。例如,储能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充放电数十万次后性能也不会大幅下降;能量转换过程中损失较小,可进行快速高效率充放电。

1555392580978.jpg


但是,双电层电容器也不是没有缺点。与化学二次电池相比,小型化和大容量化困难。此外,双电层电容器很少被归入二次电池。因为电容器电压根据充电量,会在 0V 至额定电压之间变化,而不像化学电池那样提供恒定的电压。不过,电容器与 DC-DC 电路相结合(获得稳定的输出电压),就可以和二次电池一样使用了。本文将用二次电池的性能指标考察双电层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的英文名为 EDLC(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后文简称为电容器。

●  电池与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

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是衡量电池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常用电池与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特性基本上采用的是电芯数据,实际模块化电池中的数值比这个稍小。图中横轴和纵轴均为对数坐标。因此,左边电解电容器与右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相差 1000 倍左右。

1555392581037.jpg


●  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的意义

能量密度表示每千克电池所储存的能量,图中越靠右的元器件储存的能量越多;而功率密度是指每千克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越靠上输出功率越大。对 EV 而言,能量密度越高就可获得越长的续航里程,功率密度越高就可获得越大的瞬时功率。例如:

• 启动时的最大输出功率:10kW

• 匀速行驶时的输出功率:100W

在 EV 上分别安装 1kg 的锂离子电池和电容器进行比较。匀速行驶时,能量密度为 100W·h/kg 的锂离子电池可行驶 1h。而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为 8W·h/kg,可行驶时间 t = 8W·h/100W = 0.08h,不足 5min。然而,锂离子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1kW 左右,启动时不能提供较大的瞬时功率,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而电容器能提供几十千瓦的输出功率,能提供较大的起动加速度。当然,将锂离子电池并联也可以获得较大的起动功率(市售 EV 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较大输出功率的)。

●  充放电时间的比较

图 中绘有 0.1s、10s、1h 时间线,表示一个电池或电容器的最短充放电时间。若在线的左上位置,则表示其充放电时间比该线表示的时间少;在线的右下位置,则表示充放电时间比该线所示的时间多。也就是说,电解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在几十毫秒以内,电容器在 10ms ~ 10s,锂离子电池在几十分钟

至 1h 之间。

1555392581034.jpg

混合动力车(PHEV)、混合动力车(HEV)在 10s 线到 1h 线之间,因此使用的是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短时间内需要大功率做功 / 再生的机床和起重机在 0.1s线到 10s 线之间,它们使用电容器来削峰填谷使负载功率平均化,减小电压暂降。

●  考量 EV 驱动电机


1555392581038.jpg


这里,将电荷比作水,将蓄电量比作容积。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像注水口很小,但蓄水量很大的柏油桶,将水灌入和倒出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电解电容器像注水口较大,但容积很小的高脚杯,适合在几毫秒内充放电;双电层电容器则像容积居中且具有较大注水口的醒酒器,比较适合 0.1 ~ 10s 的充放电。电机驱动电路的框图

1555392581045.jpg


直流电机通常采用 PWM 控制方式。采用开关频率几千至几十千赫兹的半导体开关。这时需要通过毫秒级的电流(纹波电流),而驱动器直流输入端的电解电容器可以提供纹波电流。由于电机加速(做功行驶或减速再生)通常需要几秒到几十秒,这个时间内由双电层电容器供电 / 再生,这就叫做物尽其用。

1555392581040.jpg

电机功率变化很大,其最大功率和额定功率相差几倍,这就需要用双电层电容器提供峰值输出。电池只需要提供平均功率就可以让电机正常工作,整体性能得到提高。

工作原理和工作模式

双电层电容器(EDLC)是物理电池,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与锂离子电池有差别。

●  双电层原理

将电导体浸没于电解液中,电导体和电解液之间便会产生一个绝缘层。这个绝缘层是自然产生的,对其施加电压后,正负电荷便排列在绝缘层的两边,这就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该绝缘层的内部分为两层,因而叫做双电层。双电层会同时产生于正负极,利用界面双电层原理制造的电容器就称为双电层电容器,


1555392581047.jpg


●  电极是串联结构

双电层电容器中无论是正极,还是负极,都是一个电容器。然而,两极在电路上是串联结构,理由是电极不能直接从电解液中得到电荷。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的原理,电容量与极板面积成正比,与绝缘体厚度成反比。

C = εS/d (1)

式中,ε 为介电常数;d 为绝缘体厚度;S 为极板面积。

●  基本结构——增大电容的设计

双电层绝缘膜太薄,不能人为制造,无法人为地使双电层绝缘膜变得更薄。所以,只能通过增加极板面积来增大电容。

(1)使用表面积大的活性炭制作极化电极

活性炭拥有非常大的单位重量比表面积,可用来制作极板(也被用作除臭剂)。活性炭的代表性原料是椰子壳。将椰子壳焚烧后,进行活性化处理,即可生产出活性炭。平均每克活性炭有着难以置信的 2000m2 表面积,是实现双电层电容器大容量的理想原料。电解液使用 PC(碳酸丙烯酯)或 ACN(乙腈)

等有机溶液,是由于其拥有比水溶性电解液更高的耐压性能。

(2)起到防短路作用的隔膜

膜与电容器的绝缘体不同,只起到防止正负极活性炭极板短路的作用,主要是防止活性炭颗粒自由移动到对面的极板形成短路,但可让电解液中的离子顺畅通过。隔膜材料多为不溶于电解液的纤维素、无纺布,有时还可以用纸。制造电容器的材料只有铝、活性炭、纸张、电解液,不需要稀有金属。因此,受原材料短缺和价格垄断的影响小,且较为环保。


产品化双电层电容器的结构

● 外形上可分为两种

双电层电容器从外形上可分为叠层型和圆筒型。在涂敷了活性炭的两层铝箔之间夹入隔膜,并将其卷成圆筒,装入圆柱形外壳的,称为圆筒型。将电极 - 隔膜 -电极进行叠层后制成的,称为叠层型(或扁平型)。

●  拥有相同结构的正负极

和锂离子电池不同,双电层电容器正负极的结构是相同的,叠层型的优点是可从各层电极引出引线至电容器

的外部引脚,集电极部分电阻较小。圆筒型也可以增

加连接到铝端子的连接线数量减小电阻,但这会增大

电容器直径,这取决于电容器的规格和设计理念。

●  内部高压气体的释放

双电层电容器是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物理电池,但在高温、高压环境中使用时,其内部残存的杂质会与电解液反应,进而产生气体(CO、CO2 等)。在过电压或超过规格的高温环境中持续使用的情况下,内部产生的气体量增大,可能会导致外壳破裂。因此,每个电池都必须具备防爆结构。当然,不会像锂离子电池那样发生内部有机电解液燃烧而引起爆炸,危险性较低。圆筒型电容器可承受高达 10 个大气压的内部压力,叠层型只能受 2 ~ 3 个大气压。因而,叠层型使用了排气阀,当内部产生的气体压力超过一定值时排出气体,待内部压力下降后自动关闭,保持内部气压高于外部气压。由于这种机制,即便长期使用也不会发生破裂。圆筒型多采用防爆阀,当内部压力高于一定值时,防爆阀会有多种方式开启。如果超过额定值使用,防爆阀将会打开,此时电容器无法使用。此外,防止电解液泄漏也同样重要。为了避免上述异常情况的发生,就需要之后介绍的 CMS(Capacitor Management System)等控制电路起到保护协调的作用。

1555392581057.jpg


●  模块化

与锂离子电池一样,电容器的电动势会随着充放电发生变化。仅根据耐压和功率密度决定结构虽然是可行的,不过为了方便制造和使用,常将多个单体模块化使用。

关于模块化,叠层型由于是长方体,方便塞入一个长方体外壳中,具有较大的空间利用率。但叠层型单体为了增加活性炭电极和铝集电极的接触密度,通常要在外部施加一定的压力。如何设计外部施压装置,是设计叠层型模块的重要问题。而圆筒型在卷制单体的过程中已经施加了一定的压力,所以制作模块时就无需额外设计加压装置。因此,只需要将单体简单排列就行了,比较叠层型更易制作。

●  汽车中多采用圆筒型

实际中使用的电容器,多以模块形式出现,因此需要根据安装位置和抗震性能等条件进行比较和考量。目前,汽车中多采用易于进行抗震设计的圆筒型,工业机械中多采用叠层型。


来自:工业技术 / 电动汽车
1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公众号EV技研作者1900
机友
文章
105
回复
12
学术分
0
2019/03/04注册,3年2个月前活动

EV电车技术发骚友,新能源电车技术探索,EV电车方向公众号——EV技研作者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北京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