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社团活动和管理的讨论
虎哥2011/07/03科学技术学 IP:四川
这是一段关于大学学生社团组织工作的讨论,以下言论除我发的部分外系转帖。

关于大学集体台活动及培训内容的讨论与请教

韦明川(楼主):
又到期末了,复习之余大家也开始讨论下学期的活动了。

BY2HIT(哈工大业余无线电俱乐部)每年主要的招新时间是秋季学期开学,主要面向大一。前年70人报名,全要了,去年宣传做得比较好,300人报名,要了150个。之所以要这么多人,是因为新生几乎都没接触过业余无线电,很多人未必会喜欢这个,为了保证有足够多的人留下来只好选择比较大的基数。这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源不足。

哈工大的大一新生都在二校区,而大二及以上多数专业在一校区。二校区能活动的地方有一个电台室(四人寝室改的,很小)和一个地下室(小教室的大小),随便占一个教室也可以。

为了把这150人安排开,去年分了A1~A6、B1~B6共12组,每小组每两周活动一次,进行电台操作、电路焊接等活动。去年的小组活动间隔有点大,今年准备加强一下,AB组同时进行,每周一次,但这样也加大了工作量。周日的培训(1至2小时)全员参加。另有猎狐、讲座、素拓等周边活动。

培训及小组活动内容方面,今年的计划是进行10次集体培训,其中6次关于业余无线电,其它4次关于电子基础知识等。这样安排是因为多数新会员其实是冲着电子来的,我们与其他社团有竞争关系,而我们又要尽力让更多人了解业余无线电,只好在这方面做一些权衡。

暂时已经定下来了业余无线电的6次,具体如下:

1. 集体培训:业余无线电简介及语音通联;小组活动:通联、电路焊接
2. 集体培训:无线通信基本原理;小组活动:通联、电路焊接
3. 集体培训:摩尔斯电码;小组活动:通联、电码练习
4. 集体培训:天线原理;小组活动:通联、电码练习
5. 集体培训:数据通信;小组活动:通联、天线制作
6. 集体培训:业余卫星;小组活动:通联、天线制作

各位觉得应该怎样安排内容及活动呢?有没有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
关于方方面面的问题,各位在这里讨论下吧~

刘虎:
能让更多人了解一项科技爱好活动是一件好事。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需要积极调动群众力量。光靠几个骨干为众多所谓“会员”(用所谓两个字是因为这些人并不履行“会员”的义务,而只是当听众和服务的享受者)服务,难以产生真正的积极作用。而像焊板子之类基本操作和电路基础知识,是理应由学校教育来承担的,作为学生社团没有任何义务做本来应该由学校做的事情,而且做得不一定有学校教育那么系统和完善。即便要搞些培训,开公开课就行了(做好广泛宣传),爱来听的来,不来的拉倒。如果放社团内部,以我所见,能来三分之一的人就很给面子了。

据我所知(因为我们为大量学生科技社团提供支持,对此有广泛了解),按照国内传统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方式办的科技爱好类社团,没有一个可持续发展。比较成功的方式我举个例子,以具体的科技活动内容或者科技项目为导向,广泛招人(300或者500人以上,学校的好处就是人才集中而且可以海选),然后通过一定手法筛选,一般能选出3~5%的兴趣较好,并且具有相应科技素质的人,然后把他们组织起来,瞄准略算“尖端”或者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在某一确切领域搞出一些“重大成绩”(包括但不限于:通联比赛奖项,国内重要竞赛奖项,在业内有显著影响力的产品比如6BF的那些东西,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在搞的过程中,做好宣传,吸引更多的感兴趣的人来参与,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上述观点只面向组织者和活动家,如果只是搞着玩玩,我觉得神聊精神就不错,自己开心也就行了。

现在体制下的高校科技类学生社团,有百分之五真正干实事就不错了,一天只知道搞内耗和权术,要死不活的。。。有楼主这样的真是明灯啊~~

韦明川:
但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按照目前本科的课程安排及实践环节的缺失,即便是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电路焊接、PCB绘制这些“基础知识”的也不是很多。
我们做这些的意义是为新生提供一个实践与加深理解的机会,也希望能给火腿的群体带来更多的新生力量。BY2HIT成立16年一直是以这样付出的形式运行的,没有太大野心但几乎一直在努力坚持。这也是火腿精神吧。
至于比赛什么的,电台的比赛学校并不承认,机器人、航模、智能车都有兄弟社团在搞,再说这也不是业余无线电俱乐部要做的。做些基础的工作一样有意义。
几百人的大社团,在哈工大无论是科技类还是人文类都没有过,没有那种凑热闹的氛围。按照BY2HIT现有的状态,说它是哈工大最健康发展的科技类社团也绝不过分。而且,正如您所说,这需要组织者和活动家。我们不是,过去或许有过,将来或许也会有,但这注定是昙花一现。我们想要做的是踏踏实实的、有延续性的把BY2HIT办下去。
我们做的一些很琐碎、很基础的工作、冯晓东师兄一直在赶着我们写非常详细的社团运行手册,BY2HIT的老火腿基金前几天也正式启用了,都是出于有延续性的办下去的想法。
每一届到最后,能留下二三十人对BY2HIT有深厚感情,这样也许就足够了。

周嵬:
艺术活动和户外联谊通常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尤其是年轻人。无线电社团也不例外,看楼主的活动安排都是技术性的,会很快让人感到厌倦,除非的确是天赋的技术爱好的人选,但实际上不多。

所以我建议:
无线电社团要找几个歌手,找几个有组织篝火晚会和户外轻音乐欣赏活动能力的新生,他们不一定爱好无线电但爱好浪漫人生并自然发展出一定的组织和沟通本能,当然要注意考察其人品作风要正派,不能是玩世不恭的那种,要有一定的肚量。然后要有几个技术型的成员,教他们架设天线,给他们机会在同学面前显得像专家,他束手无策的时候,学长不要大声训斥,而是偷偷的告诉他问题所在,使他们感觉是自己完成了一次技术活动或野外通联。现在的大学生其实很幼稚,尤其是学习好的,他们也渴望能有个性,但是除了跳西湖晒被单,有具体技能型的个性真的不多,所以肯定能激发他们一生坚持下去的。
有了以上人选,一个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野外通联活动,在自然界中在阳光和微风中的QSO往往能提升团队的向心力,在这种环境中,无线电将成为他们的美好记忆。我协助过的一个集体台,其中一个当妈妈的上个月打电话给我问我哪儿能买到二手电台,她要设台,因为在大学生活中她最难忘的是电台活动,是她最美好的回忆,所以当了妈妈了生活稳定了还是想起要有一部电台才是幸福的人生……
先提这些,其实还有很多的办法能把集体台办活,形成一种高尚的社团文化……二十年后,他们想起集体台一定会泪如泉涌,一切都是浮云,只有CQ才是永恒的……因为CQ能让他们想起一张张年轻的脸和青春的躁动,就如听到一首老歌,曾经和爱的人一起听过一样,爱人不在了却勾起一段心动的回忆……哎……不说了,我不是调侃的……

刘雨蒙:
工大的机器人在亚太的成绩不错呢。虎哥说的是几乎所有技术社团面临的窘境,有时候挺无奈的。集体台能做到宣传ham精神,壮大ham队伍培养后备力量,就已经达到目的了。至于比赛的事情个人认为学校承认不承认并不重要,学校里搞行政工作的老师了解业余无线电的可以说寥寥无几,跟社会上一样对ham活动不理解甚至看到“业余”两字就产生一种误解很正常。集体台能在比赛中出现也是其活力的标志之一,我认为完全可以组织起来参加比赛,而且组织和参加比赛这一过程是很锻炼人的呢。

刘虎:
周老师说得有道理,本来就是玩和学相结合嘛,要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至于培养学生焊接及基本电路制作的事情,我认为要现实主义一点。用得着的即使学校里面没学,参加工作后迫于压力,一个月就学会了,成本应该由学校和用人单位来承担,让学生社团来承担毫无道理。
看看解放前北大的那些“社”吧,哪个不是在学术界很有影响力的?
关于业余无线电,楼主可以做下调查,毕业后5年内坚持玩业余无线电的会员,在社团毕业成员中占多少比例。就算业绩做得再好,我想也不会超过10%。一般来说有1~3%就不错了。现在各方面爱好高度发展,业余无线电如果不找一些新的亮点,很难吸引住学生。一个社团可能平均每年有一两名资深HAM诞生,但是相对于如此大的会员基数及组织者投入的巨额工作量,单就工效来说是不划算的。并且那些资深HAM,其实本来就十分爱好,真要说从社团接触到业余无线电,然后再爱上,然后再成为力量,这个比例恐怕不足1%,不信可以严格按照科学方法做调查。这不是说学生社团没意义,而是希望在发展模式上面多做调查研究,与时俱进。
当然我只是提一些思路供参考,千万不要拔高,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或许这样一届一届延续下去本身就是善事,同时我们还能收获其附加效益:人际关系的融合和组织能力的锻炼。并且组织工作本身也是一种爱好,能享受爱好的乐趣是好事,看到贵会兴兴向荣的景象,我想大家都很高兴。在国内能在业余无线电领域坚持十多年的学生社团,恐怕很难找出第二个来。很多学生HAM社团(包括北京的)在前几年不行了,直接原因往往是因为某一届没有一名爱好组织工作的学生HAM来担任领导,就这么简单。
在学生社团的问题上,确实是很纠结的,这主要是制度导致的,不便深究,大家尽力就好。

说了很多虚的,说点实在的,楼主发的培训计划很周到,我想活动一定很精彩。个人提一些小小的建议:
一是按照开放课程的形式来安排,社团会员的任务就是广泛宣传,多介绍有潜在兴趣的同学朋友来参与。会员就应该干会员的事,而不是在台下当听众,可以给他们每人(适当挑选一下,确实不善交际的或者有别的任务的人可以例外)分配介绍5个人的任务,并评比宣传效果,对无故不履行义务的,果断开除(如果协会章程里面有相关条款的话)。这本身就是对会员的考验和锻炼,还能从中选出交际高手,一举三得。
二是业余卫星放在前面讲,然后安排会员演示话音和CW通信。一定要注意有吸引力,参考MIT的那些学生讲座,可以找5RV大猫要资料。
三是技术细节(如电子技术入门,业余无线电核心知识介绍等),放在最后面,向确实很有兴趣的人讲,有十个人都不错了,可以互动,搞项目,搞party,人多了也是对牛弹琴。

社团活动不是学校上课,切忌按照学校课程的知识系统来安排,而是要根据听众口味来安排。学校的课大家都喜欢逃的,何况。。。你懂的。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14
 
1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10班陈大葱22号
12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304572
咱校的by2hit...
我是咱校电子协会的,无线电的资源比我们要好不少...
我们的情况也类似,每年能招上百人,我作为培训部部长去培训累得一B,焊电路要耗材,向会员们收也收不了多少都要自己垫还挨他们底下说电协怎么尽是收钱的
接着讲电路讲三极管去听的人是越来越少,到学年末也只剩那么十几个,而且水平都跟我大一的时候差远了
我们开会也经常讨论“培训”这个问题,到底要不要手把手教他们焊电路使单片机,这本是教务处的事我们并没有责任去做这样的事,但是除了培训我们电协好像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
很多会员加入无线电那边同时也加入我们这边,其实都是为了学电子而已,到最后倒也没几个能坚持下来。有时候上课给他们布置作业做一个电路,自己去科技市场买件自己做,基本没人去,他们都希望有现成的东西上来就做像学校的电工学实验那样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ecll803
12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304573
我都在7050K用BY5RF叫[s:309]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硝化咸鱼
12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304578
下学期我就上BY4DY了... 话说乃们真幸福...学校的电台还没有SK...
本校连电台都没有 松江的BY4BSJ早就SK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12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305063
后续讨论:

梁铁威:
首先,法规课还是必要的。另外,以讲解最基本的为主,并且让这些最基本的内容给学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终身受益。
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 和一群中学生到少年宫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好像只进行了两三次, 给我最大的收获是:
1) 赖老师一上课就说:在业余电台上要遵守一些规则,例如:不能在上面唱歌
2) 学会了字母解释法
至于后面其他的,都是自己感兴趣自己去学了。 现在在QQ上还碰到一些以前的师弟师妹,虽然他们很多人现在不玩了,但对当时学到的基本知识却还没有忘记,并且说什么时候有空了会再玩一下。

王华东:
各位都很委婉,俺来点直的:多讲点业余无线电的东西:呼号、字母解释法、CW、设备、天线、频率分配、QSL卡片、法规、卫星、EME、讲讲JY1、结合南海局势讲讲BS7H、IOTA,讲讲珠穆朗玛峰,讲讲地震灾难。更可以讲讲CRSA和无委,包括CRAC顶个球。……讲讲周老。还可以讲几个QA的故事。
把人吸引来,最后愿意提高到焊机派的不会很多,不要弄成电子学会,强电弱电的很多专业都会讲模电数电。

韦明川:
昨晚忙着补实验报告,没有顾上回复。我把情况和想法集中起来说吧,就不一一回复了。
首先,NQ老大说的法规问题确实我们以前没有重视起来,以后一定加以注意。
我现在主管BY2HIT的技术方面,所以想这方面的问题多一些。联谊方面其实我们做得应该还算挺多的。秋季学期招来新人,紧接着十一就会有一次猎狐,捎带着户外架台。春季学期五一前后也会又一次。暑假会去个稍远点的地方,去年去了漠河,今年准备去抚远。台庆的素拓也准备做成每年都有的活动。每年大概还会有一次讲座,去年是BD2AO,今年是我们的辅导老师。下学期可能弄个新生足球赛看看。我们有行政部、宣传部、传媒部,宣传部会画些海报,传媒部弄杂志、网站,这些也是在一起的机会。这方面的活动不是少,有时候感觉都有些多了……但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有相当一部分其实对业余无线电的兴趣并不大,但在这里交到了朋友,也收获了其他东西……可以说BY2HIT的很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他们完成的。
电子基础培训方面,我还是坚持我的想法。首先,我们做的都偏重于实践,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激励与补充。另外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竞争。不管怎么说,一个业余无线电的社团应该有一些精通电子技术的成员,正如AAS所说,他们往往是本身就有兴趣的,但他们往往不会只在一个社团报名——工大一样有专门针对电子设计的社团。如果我们不做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往往就凭着先入为主的思维,忽视了BY2HIT,流失掉了,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做,甚至需要做好,但又要在投入精力上作出纠结的权衡——工大的电子协会其实就是从BY2HIT过度专注于电子设计的一拨人中分出来的,现在成了竞争对手。这样的想法,虽然有为办社团而办社团之嫌,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的工作还是有些成效的,今年电信学院的大学生创新计划中有一小半的小组中有曾在BY2HIT活动过的成员,他们应该都在BY2HIT有所收获吧。
业余无线电缺乏新亮点确实是一个很无奈的事。如果我们的工作能为业余无线电团体带来新鲜血液、未来会有人在业余无线电方面做出创新就再好不过了。关于培训的内容,我们也好好思考下。MIT的讲座应该会很有参考价值。
其实,现在在想,怎样在稍稍减少成员人数的情况下保持活力呢?

刘虎:
比较赞同楼上的观点,只要做的事情有利于同学们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增强,等等方面,都是很有意义的。

贵校电子协会分管技术的同学和我也算是“老朋友”了吧。在培训的观点上我们是比较一致的,但是两个协会并不构成竞争关系,本来业务范围就没有大冲突,只有不各自找特色,才会成为竞争关系。电子协会的规模,现在看起来比无线电小,但是他们搞了一些东西,我想同学们看了都会觉得比业余无线电有吸引力,比如激光通信,光电防抖等——这些东西很多结合了最前沿的技术,而学生业余无线电活动从技术进化的角度来看,总是老掉牙的。事实上国外的HAM社团也搞很多前沿的东西,而国内就太少了。同时学生团体很多由于涉世较少,又丢了业余无线电作为一种社交和兴趣网络的这一主要特点,于是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同学们学CW,最多只有一节课的热情;如果让他们搞图像传输,或许还能多几次热情;留下十几个人搞航空图传,那就真的成了铁哥们了。我在第一个跟帖中发表的观点,希望您用发展的眼光仔细看待,这个观点来自于大量社团实践的总结。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拔刀斋
12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305146
搞点softrock的套件卖(我还是从哈工大的同学那里听说的这东西)。
价钱的影响不如性能的影响大,浙大机器人协会几百块钱的套件一年能卖出上百套。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10班陈大葱22号
12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305283
softrock是什么?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拔刀斋
12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305287
软件矿石收音机,模拟开关同步解调加声卡,google搜。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bighead
12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305288
韦明川和您老有联系。。。。。

╮(╯▽╰)╭。。。

这孩子。。
===============================
其实。。我们学院原来有搞这个的传统。。。

换了新校区就悲剧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bg2bhc
12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305291
@拔刀斋
搞销售其实也挺花精力的…
国内有火腿做过一次变频的SR40,我还装过Softrock Lite 2,确实很好玩。
我们在做基于dsp的解调。
@陈
软件接收机的RF前端,一般用PC处理。
@大头
您是哪位?

嗯…自我介绍下,这里是原帖的lz…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12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305449
电子科大搞这个的传统都是快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当年胡敏和严亮(你们学校的老师)在老校区门口公告栏张贴了个布告,让有兴趣的同学和他们联系。就这样就搞起来了。十年前,有几个人搞得还不错,听说散射通信和一些比较新的数字通信方式都在弄,应该说还是有一定影响。他们那届过了以后,就偃旗息鼓了。
电子科大从头到尾都没有业余无线电的有规模的社团。我记得最大一次集体活动就是一大堆人围成一个大圈做通联,设备好像是30MHz的。当年可以用十张卡片升三级的时候,就有人在C协会的办公室干过类似的事情,当场通联,当场填卡片,把协会的人的气得。。[s:294]
业余无线电活动有一定特殊性,对于学生来说不像对车友那么有吸引力,单走技术派的路线的话,实在是高不成低不就,参加的人很难多起来,即便是少而精也很难做到。像清华的俱乐部,自孙忆南那一批以后,基本上就没啥动静了。清华的条件不能说不好,也是最早一批开展空间通信的,但是现在电台室的灰可能都有拇指厚了吧。像一些有老师搞这个的学校就要好一点,有老师比较长期的主持工作是必要的。这个东西搞高端了,可能就是昙花一现,在学校里面不持久,但是意义也是很大的。如果要持续得长,就得大众化,把制度定好,用制度保证延续性。两种路线实际上可以找到结合点的,这需要多方面的人才。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bg2bhc
12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305583
虎哥说的很对。一个学生社团,如果搞得太高端真的很难延续下去。
我们从去年开始了技术和行政负责人分开的制度,技术小组和行政、宣传、传媒三个部门交叉并行,不管技术小组做什么,娱乐的活动总会有人做。行政主席和技术主席各顾自己的方面,对“全才”的要求低一些,也减小些压力。实施方面,行政管理的人员也要尽量选对技术有热情的。想法是好的,还需要多实行一段时间看看效果。
关于制度,制定是一方面,执行又是一方面。谁来执行?总感觉一个学生社团弄得太严厉不好。在制定时就要考虑好如何让多数人都能够接受、不伤害感情又体现了约束的意义。这个我们做得还很不够。
指导老师也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我们现在有三位指导老师,赵老师和张老师两位不懂业余无线电,另一位刘老师是从BY2HIT走出来留校的,但是都不插手社团事务。不是因为不负责,弄八木天线时刘老师把铁塔的材料费和施工费几乎全包了下来,但这指导老师是义务的,老师没有精力也没有责任天天盯着。另一方面说,有老师固然对延续性大有好处,但过多的干涉必然大大削弱作为一个学生社团的活力,也更容易变得官腔,像那些学生会一样。

对于业余无线电这样需要固定场所的活动在学校真的很难的。二校区的电台是时去年才申请下来的,之前二校区(所有大一同学都在那边)要么没活动,要么需要坐车去一校区,后来有半年是每天占教室,把电台、电源搬过去,临时从楼上拉个长线,很累效果也不好。ZH学长天天去团委磨,最后终于通过后勤集团给了我们一个漏水的寝室。装八木天线的时候一个施工许可他就跑了十几个部门,一张A4纸都被大红戳盖满了。这样的事情我们这届都没人能办成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12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305695
对的。制度用多了影响活力,用得不好更乱,用制度也是学问。我强调的是制度对于社团延续性的保障作用。至于与可持续发展无关的制度,比如几天一次活动,电台室怎么管理,这个倒是可以灵活,其实定了制度也往往只是形式。
制度怎么保障社团的延续性呢?我们要看延续性的几个要素,一个是社团的形式是否活泼,是否为自己人所爱;二是社团的对外政策是否得人心,经济上是否可持续;三是社团的干部是否是高素质的、全心全意为社团服务的。
因中国文化的特质,第三点往往决定前两点。制度要同时保障上述三点很难,很死板,反而坏事,那么我们可以用制度牢牢控制住第三点。比如,干部如何产生?干部的绩效如何评定?领导团体的文化如何延续,氛围如何坚持不移?注意这三点,基本上领导团体可以保持比较好高的水平,那么社团就可以延续下去。

实际上这种教训是很多的。比如有些社团的干部一律依靠选举,而选举的程序并不科学,这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因为会员往往会把票投给能说会道的人,而能说会道的人并不一定都具有领导才能,且这些人往往不喜欢做实事。因为这些原因,有些社团一换届,马上就垮了。能说会道的人,人见人爱的人,不一定放在领导岗位,可以让他们搞社团的推广、营销,或者串联内部关系,增进社团的团结性,这些方面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对于某些行政色彩很浓的学校,争社团领导职务是一种传统,有些人就是以为官的心态,或者为获得一种可以炫耀的资历来争当社团领导,当上领导干部以后不为社团做任何实事。这种例子非常多,有些学校有超过一半的社团是这种情况,社团是形将就木的。奇怪的是这些社团往往能延续下去。有些学校要搞个校级社团很难,几年都不批一个新社团,社团领导岗位是粥少僧多。大家想当个会长什么的,只有在既有的社团岗位上抢,甚至有对业务一点不懂的学生随便加入一个社团,然后通过权力斗争爬到领导岗位的情形。这样的社团搞不好,但是却死不了。不过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死了比不死还好,社团也是一样。

有些社团选出的干部班子素质还是不错的,也希望做一些实事。但是,这些从内部选出的干部,却像“空降干部”一样,使社团的政策没有延续性。学生社团就是这样,有些社团搞了二十多年了,水平一点都没有提高,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和咱论坛的某些情况也有相似处。这就是领导团体文化没有延续性。这个问题是很难解决的,往往解决了三年五年,第七年就变了。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扶上马再送一程”,送的过程中要循循善诱,如果发现此人确实不行,那就果断换掉。有些社团就是这样办的。大学毕竟有四年,中层干部是大二的,高层领导是大三的,干到大四才退。第一年只改选中层,看一年,第二年才改选高层,从中层中选。不能延续领导团体文化的人,让他考核不合格,不具有候选资格。也就是说,隔年换届一次。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但是不知道某些人是怎么想的,要求学校社团必须每年换届一次,而且不允许选出一个班子然后延迟一段时间再从班子中选最高领导。所以我说这是我国的整个###制度决定的,导致学校社团没有办好的可能性。我想高层定这个体制,一定有政治上的考虑。

制度问题,主要是考虑上述问题。这个制度的关键是:人们必须遵守制度,如果有人不遵守制度,不能使社团延续,那么他就一定到不了领导岗位。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bg2bhc
10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527612
比较成功的方式我举个例子,以具体的科技活动内容或者科技项目为导向,广泛招人(300或者500人以上,学校的好处就是人才集中而且可以海选),然后通过一定手法筛选,一般能选出3~5%的兴趣较好,并且具有相应科技素质的人,然后把他们组织起来,瞄准略算“尖端”或者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在某一确切领域搞出一些“重大成绩”

---------------------------------------------------------------------------------------------------

又要换届了,一个小盆友电台方面很好,多才多艺,也很有想法,但是性格方面实在不适合做负责人。我们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够组织并带领一个业余无线电通信方面的某一个专项的小组。如果能够做起来,是继业余卫星之后的第二个类似小组。不知不觉在向虎哥提到的这种方式发展了。
小组主要是爱好者层面的,与社团的部门在机构上独立,人员上有交叉,但更多是针对高年级。一个额外的好处是可以留住一些骨干继续做事情,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每年换负责人造成的不良影响。不知以后会不会暴露出一些弊端。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虎哥
专家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1532
回复
12993
学术分
39
2005/08/24注册,6时41分前活动

刘 虎

创新工程局主席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身份证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