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将怎样终结?
虎哥2016/02/07正能量研究 IP:四川
最近有一部挺火的英国纪录片播出,叫做56UP。其实片子的本名叫做UP,56是这部影片的被拍摄者们56岁的内容。可能这是世界上拍摄周期最长的纪录片。49年前,导演选择了英国不同阶层的若干小孩,决定每隔7年拍摄一次,一直跟踪到拍不动为止。影片发现的事实是: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中产的孩子还是中产,而贫民的孩子,在56岁时,不论是他们自己,还是他们的儿子,依然是贫民……

虽然,拍摄的样本还不够大,但也能说明,这与中国有相当大的差别。改革开放以来,除了个别例外,总的来说中产的数量是激增的。原来最穷的农民子弟,大量通过求学、务工等方式,进入了相对小康的生活,阶层大流动随处可见,一个家庭的长辈和晚辈几乎完全来自两个世界。我认为这里面很大一个原因,是要拜应试教育和高考所赐。

应试教育和高考虽然饱受诟病,但如同百年之前的科举一样,给人们建立了一条有关阶层流动的确定的预期,使得社会得以具有基本的稳定性。

我们知道,穷人和富人的最基本区别是内心,而不取决于经济条件。以思维方式为例,绝大多数自然性穷人家(意思是:不包括比如因为做生意亏本变穷的这部分人)的孩子从小接受了一整套穷人思维,且周围同学朋友往往也比较穷——在他们进入大学以前,是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的。

那么,假设咱们的教育主要考察创新能力,抱歉,他们(进大学以前)兴趣匮乏,不愿冒险,基本与创新无缘。
假设咱们的教育主要考察学生的义务社会服务,抱歉,他们对社会公共事务总是漠不关心。5.12救灾时,我担任数千名志愿者的协调人,据我了解——大多数是企业高管,个体商户,以及比较富裕的人,甚至本地房地产公司腰缠万贯的老总们都倾巢出动了。
假如我们的教育主要培养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搞开放式考题,按论述的严密程度和旁征博引的广度打分,他们基本没戏。
假设咱们的教育主要考察群众满意度,搞投票推荐,抱歉,他们往往人缘也不好。
最后,大部分“穷人”恐怕没有上大学的机会。

相反,搞一个几乎完全考察记忆力和“智商”的考试制度,并因此而构建起应试教育的体系,则看起来是公平的。纵使某人能够独立推导出相对论,国家会告诉你:高考不考。纵使某人高中就能写出《明史》并出版,且发现教材95%是错的,国家会告诉你,错的答案也必须给老子背。当教育的公平系于天生而几乎不可改变的生物学因素时,那么,理论上穷人和富人就具有均等的机会了——当年搞出身论,也是类似的道理。

当他们进了大学,由于是一个脱离既有社会关系和语境的全新环境,其中很多人的思维会发生改变,加之大学文凭又是一基本平等的起点,从而有助于在后来完成阶层流动。

这样做的代价当然很大,甚至一度是灾难性的。受损最严重的当然是城市子弟和富人子弟,抱怨教育不鼓励个性的是他们,推动教育改革的也是他们,请家教、走关系,同时学习又最苦最累的,其实还是他们。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无人不是受害者。但是对整个国家来说,避免了像印度那样的发展陷阱,让每个人都对自己至少一段时间的前途,有确切和正面的预期,觉得有奔头。如果把这样的制度反过来,那就会变成穷人绝望,而富人没有安全感——阶层流动的停滞在我国历史上无一例外导致社会动荡。

所以,应试教育制度和换汤不换药的高考制度,如果要想被彻底的改革,则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这里面当然有一个基本原因,就是教育资源极为稀缺——但是教育资源稀缺反映出来的,是就业、创业、个人发展机会等方面优良资源的稀缺,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要想改变应试教育制度,彻底变革高考,必没有充分的社会动力。

应试教育将怎样终结呢?得从上述社会状况的基本面来考量。当其它的阶层流动因素能够大部分的替代掉现有的教育体系和高考制度,当穷人不依赖应试教育,也同样觉得有奔头、有良好的预期,当每个人都能接触到最先进的思想,能和跨阶层的小伙伴紧密协作,当不踏入现有教育体制,也能获得充足而系统的知识,也能从小在陌生人社会中感受喜怒哀乐——并且,当这一切都无法逃避而具有强制性的时候,应试教育就会应声坍塌。当前的社会,除了国家在私立学历教育方面大开倒车之外,其它方面皆正在向这个方向飞速的前进着。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48
 
1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虎哥 作者
8年3个月前 IP:四川
807825
引用 xiaobai152:
很遗憾的是,在自己身边,应试教育带来的这种阶层流动性也慢慢“固化"。自己所在的学校非985211但也是稍微好一些的学校,然而很多人毕业后却很难奔向小康。大学里混日子的人太多太多,稀释了教育资源,让真正走学术型和真正适合工作或创业的人因为得不...
如果是这样的话,党和政府应该及时出台一些更变态的制度来保证“江山永固”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8年3个月前 IP:四川
808005
引用 novakon:
我在上一篇帖子中(《物以稀为贵》)就提到过这个问题,即便是对于穷人而言,读书已经越来越不成为一个上佳的选择。如今高等教育已经白烂化、庸俗化、过场化,而穷人阶级家长们的思维却还停留在20年前,把学生们送去接受一些毫无意义的幌子教育。从上世纪7...
对于早期教育、基础教育(目前主要属于初等教育)的趋势,可以研究一下。
有个远房亲戚在美国,有两个小孩。据他说,养小孩的确花不了多少钱,学校也不要钱——但是,如果想多学一点东西,那是要花大代价的。现在小孩在学钢琴,费用可观。
不久前美国出了个新闻,几个学校修改招生制度后受到了激烈的反对,主要原因是:这些制度更加看重社会服务,个人作品等方面,被左派人士抨击说是“专门为富裕家庭子女量身定制”的制度。国内马上有人响应,来唱红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这一争论其实已经持续了60年。
假设,KC办一所虚拟大学,那么在招生方面必然倾向于个人的比如科学理性能力,创作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尽管可以不设招生门槛,但是用户体验设计方面一定是倾向于个性化能力的)。换句话说,社会会越来越多的偏向于“牛人”,不论是社会教育机构,还是各项用人的事业。结果是贫民(这里特指精神上、知识上、社交上的贫民)家庭的子女越来越被边缘化,社会必然会寻求补偿机制以保持稳定,这个补偿机制可能是什么?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8年3个月前 修改于 8年3个月前 IP:香港
808186
引用 warmonkey:
这两段话的逻辑漏洞太大了。通过消灭人的创造力和家庭本身提供的教育机会,即通过消灭教育体系外的教育资源,来促成某种“公平”,真的能够“避免像印度那样的发展陷阱”?...
我从来没说过这个逻辑,请不要把您的发明当做我说的并向我提问。
关于多元家庭背景的人之间的互相影响,的确存在。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8年3个月前 IP:四川
809453
回楼上:就阶层流动来说,求学所占的比例是趋向于减少的——大学生不如包工头,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讲的就是这个现象。就知识获取来说,在我国,互联网通到村上,手机上网信号普及到老少边穷地区,属于政治任务,投资很大,进展很快。就学生而言,越来越多的知识来源于网络,让老师都招架不住,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
当然这在局部地区不均衡,部分穷苦民众即使给他提供一切条件,他们也不接受新生事物,一定要去走老路,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并不影响教育和个人发展途径多元化的大格局。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8年3个月前 IP:四川
809623
关于楼上的回复,补充一下。
1,所谓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这种提法就属于政治不正确,所以必须经不起推敲。不过我还是稍微描述了一下其特征。
2、开放自由的阅读,以及互联网的贡献,正是本文所讲的应试教育的替代途径。本文着重从阶层流动方面考察教育问题,从未说其它因素不存在。
楼上说以应试教育的形来达到素质教育的实(如果没理解错的话),以及其它一些内容,表示无法理解其具体意思。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8年2个月前 修改于 8年2个月前 IP:四川
811158
引用 拔刀斋:
这样做的代价当然很大,甚至一度是灾难性的。受损最严重的当然是城市子弟和富人子弟,抱怨教育不鼓励个性的是他们,推动教育改革的也是他们,请家教、走关系,同时学习又最苦最累的,其实还是他们。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无人不是受害者。但是对整个国家来说,避...
美好的制度畅想如果真的实施起来,往往带来恶果。
过去一段时间以及现在,经常听到“应试失败者”混得更好的新闻,说其残酷有道理,但说对谁更残酷则道理不足。应试教育不是劳教,不是工读教育,参加应试教育(特别是高中及以后的)是老百姓自己的决定,赖不到任何人。相反,应试教育恰恰是提供了一种类型的机会。
到底是应试失败者带着应试技能进入社会,还是这些人应试技能不佳才进入社会,还是本来他们也只能或最好进入社会,所以应试失败了。。。到底何是因,何是果?
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并不差,特别是职业教育机构企业化以后。近期招聘有25%左右的应征者(二三本,专科——即所谓“应试失败者”)接受过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他们的起薪与一本齐平。职业教育机构提供学费贷款,在工作以后才需要偿还,因此不论什么经济条件都可以入学。至于国有职业教育,国家每年都在大力发展,但效果不佳——道理很简单,社会不接受,这是老百姓自己的决定。后来连本专科都划分研究型和技能型,也没有太多下文。
观测事实很明显:现在穷人有希望,富人有安全感(因国家政治、宏观经济、觉得跟不上社会发展形势等导致的不安全感除外)。您的理论可能很正确,但不符合观测事实,开出的药方也不一定能“好得多”,但思路可以借鉴。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8年2个月前 IP:四川
811501
引用 拔刀斋:
不管因果关系如何,高考落榜的高中生技能与社会不接轨是事实。

普通高中(非职高)作为纯应试教育的阶段,培养的"半成品"不应直接流入社会,而应在各种院校之间分配完毕,基本消灭落榜。
这个目标并不很难实施。最为粗糙的办法:本科和大专继续扩...
现在高中毕业的学生的确已经有很高的升学率,考不上大学的已经不成为社会问题,再去分配毫无必要且副作用极大(分到哪里,发什么文凭,能不能转成和考上的一样的,有何标准,谁说了算,谁拨经费,加不加收学费……?这一定是大坑)。
教育竞争激烈的正确解决方法理论上是增加供给,而增加供给的最好办法就是市场化。但是老百姓不答应,骂教育市场化的左派大有人在,曾到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程度。不过呢,教育是个特例,因为其品质的差别很大,人们总是追求更高品质,增加供给并不能降低竞争。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虎哥
专家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1534
回复
13035
学术分
39
2005/08/24注册,1时31分前活动

刘 虎

创新工程局主席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身份证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