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时代的落幕:万用插座退出历史
刘虎
科创仪表局,四川成都
虎哥2021/05/13原创 正能量研究 IP:四川

最近翻一个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偶然向我推荐了一些万用插座。插座毫不稀奇,不过它的价格却比新的还贵。出于好奇,我搜索了万用插板,发现我发财了(误)。

公牛2009年左右生产的10孔“大万用”,当年的价格应该是五十元左右,现在的二手价是180元。而那时候我正好买了几十个用在实验室里。

所谓万用插座,是指可以兼容多种标准的电源插座,例如国标、欧规、澳规、日规……

大万用的孔比较大,支持英规插头。香港采用英规,所以如果买了港版手机,它的充电器就只能插进英规插座,在国内的话必须使用转接头或者大万用插板。

这就是“大万用”

20210512_121831.jpg

与大万用对应的是“小万用”,这种插座兼容日规、欧规、美标,但不兼容英规。世界上的插座,英规大概是腿最粗的,所以不兼容英规的话,孔就可以开得小一些,金属片的制作难度也低许多,因此叫小万用。

这就是小万用插座:

20210512_121910.jpg

小万用是非常优秀的设计,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设计:安全、可靠、简洁。有人说他不能实现三芯插座的地线插入识别,其实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那是插头的事情,逻辑上不管插座的事。从逻辑化简而言,只需要零火同时插入保护就足够完美。

20210512_122132.jpg

为什么会出现万用插座呢?现在说起来是一件特别辱华的事情。因为十年前,二十年前,中国大陆是名副其实的“万国标准展览馆”。进口的设备原来是什么插头,在中国卖的时候还是什么插头。为了能插上电,老百姓家里必须配备各种不同规格的插板。

本着“人民需要什么,人民企业家就造什么”的精神,广大乡镇企业在插板领域发动了竞赛,各种“一插多用”的设计迅速被引进、改良或者发明。在任何一个电器市场,插板都琳琅满目。经过七八年的演变,最后收敛为“大万用”和“小万用”两种款式。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为公牛这样的企业提供了脱颖而出的舞台。

其实公牛的发达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在他普及之前,市面上就很少见到靠谱的插板。我用过50年代以来各个时期的插板,不论是工业用的,还是在“私拉乱接”场合必然出现的那种仿制日本的四位插板,基本上就只有第一次插进去的时候紧,以后就越来越松。跟电视机不灵了拍一拍类似,风扇不转了摇一摇插头,电灯忽明忽暗时把插头拔出来,把两个腿掰开一点,或者捏近一点,以便插进去时能更好的接触,是那个年代人民的必备生活技能。

随着用电功率增大,这样当然很不安全,特别是用不耐热的塑料替代陶瓷和电木之后。打着安全的旗帜,一批企业推动了“新国标”的诞生,终结了混乱的历史。

新国标推出之后,许多企业是很不满的。我就听到一位乡镇企业家抱怨新的流行设计非常奇怪,比如地线在两孔插座的中间,对模具设计以及绝缘带来很大挑战;把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分别设置且两孔的洞又那么大,相对于小万用而言,不但属于“脱了裤子放屁”,对挡片设计也带来困难。他们也经常抱怨某某大厂通过标准制造壁垒,对没有标准话语权的小企业很不公平。

有人会说,标准是公开的,都是搞生产的,即使难一点,成本高一点,也是大家一起难,何谈壁垒?此言差矣——改标准必然对应符合标准的设计路径。可能的设计路径非常有限,比如塑料设计成什么样,簧片设计成什么样、用什么制造工艺,挡片设计成什么样等等,可行的方案就那么几种。你也可以不用这几种方案,但要么性能差点,要么成本高点……。标准虽然公开,但达到标准要求所无法回避的设计是可专利的。

idlefish-msg-1620834764095.jpg

不管大家高兴不高兴,规矩已定,就得遵守。市场迅速洗牌,剩下那么几家知名企业。由于电气标准是一个路径依赖性极强的领域,不论国标合不合理,以后也只能在他的基础上绘画绣花,以至登峰造极,不可能再有大的波折。

万能插座的退出,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制造的崛起。那个从国外进口五花八门家电的时代结束了,代之以全世界产品皆中国制造。即使“进口”,也只是“进口品牌”,只要卖中国市场,就得符合中国的标准。如今,即使有万能插板,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几乎所有电器都能插进国标插座。

但是那个兼容并包的时代,恰恰是中国快速崛起的时代。那一届人民和人民企业家,缔造了火红的年代。

在这个背景下,经典款式的大小万用,竟然成了一种小众爱好。或许再过若干年,万能插板也像经典型号的卡座随身听那样能卖几千上万,说不一定呢。

[修改于 2年6个月前 - 2021/09/19 03:26:27]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13
7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RodTech
2年11个月前 修改于 2年11个月前 IP:英国
893614

Screenshot_20210512-174652_Gallery.jpg

这算啥特色呢?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2年11个月前 IP:四川
893622
引用RodTech发表于1楼的内容
这算啥特色呢?

哈哈哈哈

1620892970020.png

引用
评论
5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大仙
2年11个月前 IP:江苏
893623

国产也有做的可以的牌子比如稳不落,突破。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UICalc
2年11个月前 IP:香港
893627

刚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公牛被反垄断调查 sticker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布布卡
2年10个月前 IP:辽宁
893631

可以买pdu来用,现在还有万能的,质量也不错,还能定制,性价比也高。


引用
评论
3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谁叫小明
2年10个月前 IP:广东
893950

网上一直吐槽两头加三头为一组的插座真的反人类。看似多功能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时候只能一次只用两头或三头的,如果这个能优化一下才是更实际的方向哈哈哈哈哈😂


引用
评论
2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信仰は儚き人間の為に
2年10个月前 IP:广东
893964
引用谁叫小明发表于6楼的内容
网上一直吐槽两头加三头为一组的插座真的反人类。看似多功能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时候只能一次只用两头或三头的...

这个好像是故意设计的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可爱的叔丁基锂
2年10个月前 IP:江西
893973
引用谁叫小明发表于6楼的内容
网上一直吐槽两头加三头为一组的插座真的反人类。看似多功能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时候只能一次只用两头或三头的...

人家就是怕你在一个格子上用两个电器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我说要有光
2年9个月前 IP:河北
894678

万用最尴尬的问题是同样左零右火,地线却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一些用电设备会因为接反导致外壳上摸起来有毛毛躁躁的电流感,具体原理没有细细探究过,但总觉得不是件好事。

4001-iyaiihm4282903.jpg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壹陆
2年9个月前 IP:浙江
894823
引用我说要有光发表于9楼的内容
万用最尴尬的问题是同样左零右火,地线却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一些用电设备会因为接反导致外壳上摸起来有毛毛...


会有那种在很细线圈上摩擦的感觉,有时候还会被电,像被突然刺了一下,是吗?


引用
评论
2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donald30
2年9个月前 IP:上海
894913
引用谁叫小明发表于6楼的内容
网上一直吐槽两头加三头为一组的插座真的反人类。看似多功能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时候只能一次只用两头或三头的...

   故意的,限制插板所带负载的数量,减少发生过载的几率。还有一个原因么,厂家有笔经济帐。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我说要有光
2年9个月前 IP:河北
894949
引用壹陆发表于10楼的内容
会有那种在很细线圈上摩擦的感觉,有时候还会被电,像被突然刺了一下,是吗?

是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kearney
2年2个月前 IP:北京
901229

国标已经禁止生产这种类型的万用插座了,对小屁孩安全隐患大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虎哥
专家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1534
回复
13003
学术分
39
2005/08/24注册,35分46秒前活动

刘 虎

创新工程局主席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身份证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