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降压工作原理简介
mass_lynnxy2006/11/09电子技术 IP:广西
电容降压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他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在一定的交流信号频率下产生的容抗来限制最大工作电流。例如,在50Hz的工频条件下,一个1uF的电容所产生的容抗约为3180欧姆。当220V的交流电压加在电容器的两端,则流过电容的最大电流约为70mA。虽然流过电容的电流有70mA,但在电容器上并不产生功耗,应为如果电容是一个理想电容,则流过电容的电流为虚部电流,它所作的功为无功功率。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如果在一个1uF的电容器上再串联一个阻性元件,则阻性元件两端所得到的电压和它所产生的功耗完全取决于这个阻性元件的特性。例如,我们将一个110V/8W的灯泡与一个1uF的电容串联,在接到220V/50Hz的交流电压上,灯泡被点亮,发出正常的亮度而不会被烧毁。因为110V/8W的灯泡所需的电流为8W/110V=72mA,它与1uF电容所产生的限流特性相吻合。同理,我们也可以将5W/65V的灯泡与1uF电容串联接到220V/50Hz的交流电上,灯泡同样会被点亮,而不会被烧毁。因为5W/65V的灯泡的工作电流也约为70mA。因
此,电容降压实际上是利用容抗限流。而电容器实际上起到一个限制电流和动态分配电容器和负载两端电压的角色。
采用电容降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根据负载的电流大小和交流电的工作频率选取适当的电容,而不是依据负载的电压和功率。
2 限流电容必须采用无极性电容,绝对不能采用电解电容。而且电容的耐压须在400V以上。最理想的电容为铁壳油浸电容。
3 电容降压不能用于大功率条件,因为不安全。
4 电容降压不适合动态负载条件。
5 同样,电容降压不适合容性和感性负载。
6 当需要直流工作时,尽量采用半波整流。不建议采用桥式整流。而且要满足恒定负载的条件。

以上是电容降压工作原理的简单介绍。前些日子我曾再次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只用电阻和电容可以组成什么电路,进一步讲只用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可以组成什么电路。此篇可以是一个回答,有兴趣的可以再想一想还能组成什么电路。其实电阻、电容和电感作为电子电路的基本元件,熟知它们的特性并灵活地应用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来自:电子信息 / 电子技术
5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xgzfs
17年9个月前 IP:未同步
14271
原理应该是、、

电容降压原理该从电容在交变电路中的充放电现象说起。当电容的两极接在交变电路中时(未接入时电容内储电为0),当外接电源电压高时(正压或负压),外部电场对电容充电,在电容的引出脚上产生充电电流。当外接电压低于电容己充电压时,电容向外放电,产生了放电电流。从这个角度看,电容在交流电路中时,就象建在大海边的一个潮汐水库,涨潮时海水往里灌,直到库内外水位相等、退潮时往外流,也直到内外水位相等。灌满或放净水库中的水所用的时间与水库的容积有关。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电容只能通过交流电而不能通过直流电的原理,也同时解释了容量越小越能通过频率高的信号的道理、也同样清楚了在电容电路中电流可以突变、电压不能突变、电压相位滞后、电容为何可以在滤波电路中平抑电压波动等特性。

那么进出电容的电流并不是象其它器件直接接通或流过电源电流,只是充电放电电流,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容串连在交流电路中只能限流或恒流、而降压却不明显!

在电容串接的交流电路中可以接低电压负载而不被烧毁,是因为在电流固定条件下负载本身产生的压降成了施加在负载两端的电压,而不是电容本身的降压!。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LED
17年9个月前 IP:未同步
14272
比喻很贴切,不过得出的结论不太对。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HK007
17年9个月前 IP:未同步
14273

都是正确的,电容的本质就是充放电,电容的用途也是依据充放电这一原理,不过为了分析和研究方便,在交流电路中用容抗将其量化,说限流和降压都没有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sohupusy
17年9个月前 IP:未同步
14274

在电子电路中使用电容降压电路供电,必须加有稳压电路,否则会烧毁元件.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mass_lynnxy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650
回复
1176
学术分
40
2005/11/29注册,3个月29天前活动
暂无简介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