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真的一无是处吗?
nkh04722021/02/10原创 医学科学技术学 IP:内蒙古

    当然,这个标题有点绝对化,我相信总有杠精来喷:芝麻大的作用也是作用、安慰剂也对人体有积极效应云云……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中,对中医持负面看法的、甚至是持全盘否定看法的人数众多;并且可以推测,反对中医者的比例,与学历在某种程度上呈一定的正相关。这篇文章反对的,是持全盘否定看法的人,请各位理性对号入座。


    中国传统医学限于产生时代的限制,其众多结论不具有数据支撑,而所用药品成分不明、副作用不明、甚至有没有效都不明,其中无疑是含有巨量糟粕的。而现代中医也对中国传统医学抱有先入为主的认同,再加上大量以虚假数据为支撑的灌水论文(造假一方面是学术发展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zz任务成分)。我首先要部分同意虎哥的观点

中医是指以现代科学为主要手段,以中国传统医学为文化认同的宗教

    我生病了会不会看中医?99%的概率不会。我生病了吃不吃中药?98%的概率不会,会的情况下也是有西药辅助并且查阅了要吃的中成药的研究论文、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其益处大于劣处时。

    但是,我想表达的观点依然是,中医体系里仍有大量潜在价值有待发掘。


    首先,关于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强调的整体联系与现代医学间的微环境概念间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搬来我在另一篇帖子中的回复

目前已经发现肠道微生物群与自闭症等精神类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类疾病、过敏等自身免疫类疾病、胃肠癌等消化道癌症有密切关系;本来我对中医没有抱有很大信任,但是之前看到每天舌苔都会有点变化就去查了些论文,发现舌苔性状与舌苔上的菌群有密切联系,而这类菌群又会导致中医中特定舌苔状况对应的疾病类别……至少从这一点上来说,人类对共生微生物与自身之间的影响还知之甚少。

    相关报道舌苔的实质是消化道呼吸道定植菌群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结合中医的舌诊技术,研究了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舌苔的微生物群落的状态,并将其与上消化/呼吸道菌群相联系,提出人体生态系统(human ecosystem)的概念,揭示中医上讲的“寒热”等等西医并不怎么承认的指标,在舌苔微生物群的分布上是有明显差异的。

研究人员针对19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舌苔的颜色作为寒热辨别的一个指标,舌苔分别表现为白腻苔和黄腻苔(分别对应寒证和热证),正常人的为薄白苔。研究两组患者舌苔的微生物群的特征。

结果共在舌苔上发现715种微生物,大部分为寒热证型共有,但有123种为寒证特有,258种为热证特有。与健康人的对比发现,这些特有的菌群代表了局部微生物稳态的失衡,这或许就是寒热证型的病理基础之一。

例:热证舌苔中大量存在的Alloprevotella tannerae和Solobacterium moorei菌,是引起扁桃体炎和牙周炎的罪魁祸首,而上述口腔炎症一般被中医辨为热证。然而而这些细菌却不(大量)存在于寒证舌苔中。

    在皮肤、消化道、生殖系统等处共生的细菌,无疑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前两者在近10年来,相关研究数量及学界关注度呈爆炸性增加;而特意提到生殖系统是因为之前有机会了解到,胎儿分娩时在阴道沾染的微生物群落会对婴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产生重要影响,而得不到第一时间沾染相关菌群的婴儿。懒得找具体文献了,可以参见14年纪录片《地平线:过敏·现代生活与我》。


    其次,关于中药。

    中药材的成分复杂,有效性不明,潜在危险性令人担忧。但某些中药材里依然会含有一些针对特定疾病、或者特定身体状态(这部分我也将信将疑,不过考虑到共生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我依然对此说法持乐观态度)产生积极影响的成分。为什么要说是某些?因为显然,并不是所有的药方都是有效的,以青蒿素的发现为例: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523项目”任务。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任科技组组长,开始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她从系统收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和名老中医经验入手,汇集了2000多种方药,从中筛选出200多种供筛选,最后找出了青蒿素。

    屠呦呦探索的药方已经可以说是相对全面了,但依然是2000多个药方中才找到了一种有效成分。我愿意相信,她可能遗漏了一些同样具有积极效果的药材、药材组合、具体化学成分,但算上这些,可能有效的成分依然是万里挑一、甚至是十万里挑一的。

    当然,有人要反驳,失败了的上千个药方是中医,成功的那个药方是运气,而青蒿素——归根到底不是中医,是披着中医外皮的西药。得了得了,省省力气吧,你说不算就不算了。破罐子破摔,我再举几个不恰当例子: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日本经过大量研究,证实小柴胡汤对免疫系统具有积极的刺激作用,但某些情况下反而会引起免疫过激、细胞因子风暴,致人死亡;该药在应用几十年后因此被紧急叫停)、明确非常好用且临床大量使用的草木犀流浸液片。

    我举了这些例子是想说明什么?我想说的是,人类目前对天然产物仍然知之甚少,我们不应该凭万分之一的有效中药方就去全盘肯定中药,更不不应该单凭不看好中医就要否定发掘天然产物!从天然产物里筛选有效成分,或者进一步地说,从中药方的天然产物中筛选有效成分,依然是有着巨大潜力的。你愿意说这个发掘过程是西医也好、是现代医学也好,我不钻这个牛角尖,我只是说中药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以供挑选。

    凭当前的技术手段,要发掘里面宝贝还是有点吃力,而吃力太多必然是不讨好的。直接喂药实验——太慢太低效,分子动力学模拟——更慢更低效(另一种角度上的低效,因为算力要求太高)。但是目前已经有一些曙光出现,有望大幅降低筛选有效成分的成本和难度:

    例如,人工智能驱动的有机化学合成机器人,从而使探索大量化学反应的过程实现自动化。

这套机器人系统包含一系列泵和反应器,并与质谱仪、核磁共振光谱仪及看红外光谱仪等仪器连接到一起。

……使用数据驱动的方法来对分子进行定位,而并未局限于已知的数据库和有机合成的常用规则。

仅在探索了大约100种可能的化学反应之后,机器人系统就能以超过80%的准确度来预测应该搜索哪些起始化学物质的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反应和分子。

    IBM利用AI预测化学反应结果,可用于加速新药制作

在过去的50年里,人们都致力于教会计算机理解化学过程,以便于帮助化学家预测化学反应的生成。但由于有机化学十分复杂,而模拟这样的化学反应十分耗时结果也比较粗糙。

……通过这一工具为有机化合物设计新的合成路径。通常合成药物和其他复杂的有机物是十分困难的工作。这一工作能为有机化学研究带来飞速的进展,使得商业和学术上都将受益与研究时间的缩短和探索范围的增加。

    新一家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公司宣布成立,开发罕见病药物

新成立的公司将通过Insilico的人工智能验证系统,对预先经过优化的新候选药物进行靶点设计;A2A 将为新发现的化合物提供专业开发知识和经验,并负责联系相关化合物的许可事宜。

据了解,Insilico的技术应用将推进深度神经网络,来识别关键的疾病靶点,并使用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新的化合物。A2A使用其专有的计算工具包括人工智能,为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比较困难的药物靶点设计高选择性的疗法。


    接触现代科学之后,我最大的感触是人要对事物抱有敬畏之心。纵观科学发展史,不论是以前的镭万能论、现在的石墨烯万能论、亦或是以爱因斯坦为代表坚持传统力学否认量子力学的说法,可以看到,在未知领域里并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事情。把中医吹上天不可取,凭心而论,难道见到中医、中药就否定是可取的吗?中医已经得到足够的研究证明全盘错误了吗?

    为什么高学历的人群不愿意接受中医治疗,是因为其少有现代医学的科学依据,有效性不明、副作用不明,没人愿意拿自己的身体去开玩笑。但为什么用科学的手段研究和发展中医也要反对?既然是科学,有效的就是有效,无效的也要大大方方承认无效。虽然当前中医的领域中依然存在着论文造假的情况,但是……不分三七二十一就要去反,连自己信仰的科学都要反——是不是为反而反了?


来自:生物医药 / 医学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53
6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nkh0472 作者
3年2个月前 IP:内蒙古
890734
引用花心大萝卜发表于1楼的内容
楼主的观点如下:事实陈述 :1: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中,对中医持负面看法的、甚至是持全盘否定看法的人...

写文章的时候确实考虑过中医、西医、传统医学、现代的分界线,不过那时的概念还很模糊,在看完你的回复之后对这几个概念更加明确了。

确实,应该理清这几个概念,明确表达。其实,我所表达的不很情愿吃中药、但对中医依然有期望--实际上是不情愿吃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中药、但对传统医学现代化抱有期望。

核心的问题在于,经过科学论证的、现代化的、源自传统医学的东西,是否还能归属于中医(此处是相对于西医,而不是现代医学)?很多人要拿青蒿素反驳中医吹,表示青蒿素经过了科学研究,就不算中医了,要算西医。这个观点我见过多次,也是启发我写下本文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要人为的把中医和现代医学割裂开来呢,文章本意即是反驳这个观点。这个时间回复是因为刚刚因为腹泻醒来,之后就顺手吃了盐酸小蘖碱。很多类似的、好用的源自中药材的现代化产物(不一定是纯物质,也包括提取物、中成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现代化的产物,在临床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偏要说这些不属于中医,多少委屈这个概念了吧。


至于你所说的,希望

是否可以参考韩国,信中医(汉医,即传统医学)就去看中医,信现代医学的就去看现代医学就好了。反正存在即合理,既然你不信干脆就别去,既然你信,你就坚持。

恰恰是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两者。中医里全是宝贝吗?里面有太多的糟粕。但现代医学不能含有源自传统医学的成果吗?我要提我刚吃的黄连素先喊声冤了。把两个相互包含的概念拿来分类,就是会出这种乱子。(传统和现代、有效和无效是两类概念)

尊重科学,就是要尊重好用的药,反对不好用的药。中药里很多药不明不白,所以我不愿意无脑吃中药;但研究透彻了的中药及其提取物,如果好用的话我自然是愿意接受的。按照你所说的分类,后者应该要归于第二类(即现代医学);它不能同时包含在两类之中吗?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nkh0472作者
3年2个月前 IP:内蒙古
890737
引用虎哥发表于2楼的内容
楼主的文章浓缩成一句话:中医是科学,反中医就是反科学。这样不好玩。有这种颠倒黑白的本事,应该去写公众...

楼主的文章浓缩成一句话:中医是科学,反中医就是反科学。

这样不好玩。有这种颠倒黑白的本事,应该去写公众号挣钱,来kc太屈才了。

看到这么个浓缩方式,我一时间无语凝噎。我不知道你怎么理解我文章一开头就表达了不愿意接受大部分中药和中医疗法的看法……不过,也有可能是我表达不清吧。


总的来说,我同意这个观点

手段,不是本质,不是全部。人们反对中医,分成很多种角度,既不等于全盘否定,也不等于反科学。

只是,理性的人能分得清反科学和反中医的分界线,但我看到太多的人急于站队,逢中医必反;其中很多的人不拿出科学的观点,直接阴阳怪气一通,让人不禁怀疑这些人的反到底是出于理性思考还是跟风站队。如果你没见过这样令人气愤的讨论,那当我是树了个靶子也没有问题……


总的来说,我个人依然不是很信任目前的中医,因为里面有大量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的结论直接应用到临床。

我文章的本意只是提出一些展望,展示中医中一些可能有前景的发展方向,想反驳的是全盘否定的观点。如果写的偏激了,在此道歉。

引用
评论
7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nkh0472作者
3年2个月前 IP:内蒙古
890742
引用nkh0472发表于4楼的内容
楼主的文章浓缩成一句话:中医是科学,反中医就是反科学。这样不好玩。有这种颠倒黑白的本事,应该去写公众...

辩证分析,理性反对,理性讨论是值得鼓励的。

但根据我的观察,当前的风气逐渐的变得很奇怪,以至于某些群体急于站队,到了见不得半点中医好的地步;仿佛不反一下就显得自己不属于上等群体一样。kc的用户大多素质较高,这样的现象还不是很明显,但到了微博、到了知乎,这样的人大把存在。

我所反驳的、我所担心的,是将反中医演变为一种zz正确、一种单纯的站队行为。正如大洋彼岸,只要提到颜色、提到爱吃西瓜,就会有人要站出来以种族歧视为名大加斥责,搞不好要惹得一身官司;表面上反歧视,但是却到处把歧视贯彻到底,完全背离了当初提出反歧视那些远见者的初衷。

所以,看到楼上各位的讨论,其实很是欣慰。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nkh0472作者
3年2个月前 IP:内蒙古
890797
引用warmonkey发表于11楼的内容
一个行业不需要到一无是处才会被淘汰。只要里面江湖骗子太多、藏污纳垢到一定程度,大家会自动放弃的。因为...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nkh0472作者
3年2个月前 IP:内蒙古
890798
引用m24h发表于10楼的内容
我得说医学并不能说是“科学”我的观点是医学更偏向于“技术”或者“工程”当然“技术”通常需要有“科学”...

同意中医更偏向工程而不是科学的看法,不过里面歪门邪道太多,确实如11楼所述筛选成本太高。目前没放弃的原因大概只是

  1. 中医文化植根于中华文明太久,即使要淘汰糟粕,依然体量巨大,几十年完成不了。在此之前,必定会有层出不穷的骗子去骗那些信任中医的人;

  2. 另一方面是国策使然,国家还不想放弃这些文化积淀,想努力淘点金出来。后果就是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投入,收益至少目前还不是很理想。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nkh0472作者
3年2个月前 修改于 3年2个月前 IP:内蒙古
891078
引用虎哥发表于23楼的内容
整个讨论好像只有LZ说医学是科学。关于什么是科学,问题就大了,如果以这个为基础就说不清,比如蹦出现代...

再次编辑:关于16楼废医验药窗口已经过去的,非要说这么个有时代特征的词吧,可能很多角度上讲确实是这么回事。但我不得不提醒一下各位,美、德、日在开发天然产物的研究领域上,甩了中国不止一条街。很多研究方向过去是、现在仍然是研究热点。说中国的“废医验药”过时,恐怕是指当时的做法过时,但是要说天然产物的研究过时我是不信的。

只能说,按原来“废医验药”的老路子走,肯定是走不通的。还不如好好看看中国的天然产物研究为什么同国际先进国家仍有差距。


编辑:Oops,看错了……看成了“整个讨论好像只有LZ说中医是科学。”下面胡乱反驳了一通……


后续有人提出技术的观点之后,我认为我认为中医更偏向技术……

严格来讲,我的讨论中并没有强调中医是科学,只是强调了其中有可以靠现代科学可以挖掘的部分(中医的整体理论-共生微生物、有筛选价值的天然化合物集),挖不挖得出另说,况且中医的结论绝大部分在我看来都是不可取的糟粕。


前段时间看到过一个说法,大意是古到近代的治病救人,可以看作是用一定的数据点(以古时的条件只能是望闻问切,或许再加上天象气象面相什么的)对系统进行拟合,试图找出有较高相关性的因子,并加以影响;

现代医学一方面是对系统的底层进行建模,倒推出了部分需要的数据点,另一方面在未知领域,仍未脱离猜测数据点试图拟合的过程(例如癌症研究中各种信号分子的影响、共生微生物群的影响,尤其后者仍处在盲人摸象的阶段)。

现代的医学,数据点的选择更加科学、更加全面,因此导出的结论更加精确有效,是毋庸置疑的。古代的医学,条件有限,且无统计学支持,得出大量错误结论、遭现代人鄙夷也是合情合理的。


我提出的观点是,历经千年的拟合、数据挖掘过程,或许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在我们对人体尚未全面了解的今天或许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想举发明阿司匹林的例子、想举自然界很多动物会在特定疾病时寻找特定草药的例子。但我知道会有人会反驳说,现在的制药早已脱离了早先从草药发掘有效物质的时代,从特定受体、特定病理来设计药物更加有效。我部分认同这个观点,所以我也不说这些东西了。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医学界普遍共识是,绝大多数的疾病没有特效药针对治疗,基本上是对症支持,然后等待身体自己发挥作用。在这一点上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病毒感染,有效的药物屈指可数且针对性极强,最普通的病毒性感冒、胃肠炎可以说是无药可治;严重到新冠危重症的话,也是ECMO、维持血压、纠正酸碱什么的,然后期待几天后会有缓解。当然我不是说中医就能解决抗病毒的问题,只是……随着我对医学认识的加深,越发感觉人对自身仍然知之甚少……绝大多数疾病尚无特效药的现在,我不认为多一种待筛选的资源库是一个多坏的事情。


关于菌群对人体的影响仍然是前沿领域,我一直很关注这个。我个人比较期待看到中医在里面起到什么作用,事实上也的确有少数相关论文在顶刊发表,但我个人也没什么信心说中医一定会在这个领域有什么很厉害的推动作用。既然特定膳食纤维会影响特定菌群,为什么特定的天然化合物不会调控某种菌群的表现呢?这也是当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不针对中医,而是针对所有日常摄入的东西。既然食物国外有人在研究、代糖国外有人在研究、外国草药国外有人在研究,中草药我们一样也可以试试呗……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nkh0472作者
3年2个月前 IP:内蒙古
891480

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2/28 18:16:01

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等非激素类男性避孕药研究获重大突破

    记者从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获悉,该院的国家卫生健康委男性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唐运革/秦卫兵团队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团队,发现植物雷公藤中的内酯酮可作为男性非激素类避孕药,在非激素类男性避孕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该成果的发表,标志着广东省男性避孕药研究领域处于世界前列。”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观明表示,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领导下,该院非常重视科研工作。他表示将开展下一步课题研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着手开展雷公藤内酯酮临床试验前期准备,以期早日研制出安全、有效、可逆的人类男性避孕药,更好地造福人类。

    避孕节育是人类繁衍永恒的话题。多次反复人工流产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与身心健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半个世纪以来男性避孕药物的研发进展十分缓慢,至今尚没有一种具有临床应用潜质的男性避孕药。

    雷公藤作为中药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红斑狼疮等。然而,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长期服用可引起男性不育,这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关注,试图从雷公藤提取物中寻找“抗精子”成分。

    唐运革介绍,此项研究早在2009年就提出把精子发生的单倍体期作为研发男性非激素类避孕药靶点的观点。早期的测试主要是集中在雷公藤中含量较高的两种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和雷公藤氯内酯醇,但很快就发现这两种化合物具有严重的肝毒性和生育不可逆性。

    研究团队于2012年发现雷公藤内酯酮在雄鼠身上具有良好的避孕有效性和可逆性。2015年为进一步测试该药在灵长类动物中的有效性、可逆性和安全性。为此,唐运革/秦卫兵团队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团队,开始了5年的艰苦科技攻关。

    经过近10年的研究,他们发现在中药“雷公藤”中提取到的雷公藤内酯酮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非激素类男性避孕药。口服雷公藤内酯酮可以诱导雄鼠和雄性食蟹猴精子畸形,使精子失去活力和受精能力,从而达到避孕效果。

    测试显示,这种方法近乎100%有效、无明显副作用,一旦停药,雄性的生育力可以完全恢复,并能生产出正常子代。该研究还初步阐释了其作用靶点和避孕机制,认为雷公藤内酯酮是一种极具转化应用前景的非激素类男性避孕候选药。

    秦卫兵表示,中草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该研究再次显示了中草药里蕴藏的无穷宝藏。雷公藤内酯酮有望能和青蒿素一样,成为挖掘中药中有效成分用于药物研发和人类健康保健的典范。

    据悉,秦卫兵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唐运革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相关论文信息:XXXXXXXXXXXXXXX/10.1038/s41467-021-21517-5


[注:不论好坏,长期试药的结果是有参考价值的,这些临床试验也许未经科学设计,但千百年来至少是把有用的没用的粗略区分开来了。明显有价值的结论,可以去用科学的方法验证,这也是现代药物研发重要的一环。]

引用
评论
2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