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唯物主义,只有唯心主义】
pouumm36112009/10/31科学技术学 IP:广东
唯物的人所相信的东西也只不过是自己所想、自己认为的。在他们的大脑中所呈现的东西只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假象,然后他们对这些假想加以主观的改造,便创造了无数的观点,甚至真理。因此,这世界上就不存在唯物了。唯物主义也不过是唯心主义的一种罢了。

首先声明,我是理工科的学生,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是表面的、肤浅的认识,因此很希望专业人士讲解指正。而文中提到的量子力学也只是大致的了解一些故事,专业知识一窍不通。
最近做一篇关于密码学的论文(其实就是东拼西凑),找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其中有一种号称理论上永远无法破解的密码——量子密码。量子密码学现在很多国家都在研究,很快便可实际应用。看了一些资料,竟至于陷入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思辨,因此贴在这里供大家讨论。
之所以说量子密码无法破译,是因为其利用量子态作为信息载体,若是窃听测量的话会使量子态坍缩,量子改变性质,使观测失真,此时被窃听的信息便已改变,因此永远无法窃听量子密码。当然,这只是最最简略的表述,我想说的还是关于唯心主义的事情。
唯心主义的一个经典例子是说,一个桌子如果不被我们观察,它便是不存在的,也就是意识决定物质,如果没有我们的意识进行观察,便没有作为物质存在的桌子。这种说法也许很多人认为荒谬,但是量子力学的某些理论支持了这种唯心主义观点,像我说的量子密码便是一种应用。
我们观测量子态会使量子态发生变化,引申一下,一张桌子,我们观察前它处于一种状态(量子态),而我们观察了它,它便坍缩了,从而成为我们眼中所看到的桌子的样子。当然,宏观的桌子与微观的量子不能等同,但是至少在微观领域有了唯心主义的一席之地,我们可以通过意识改变物质,就算不能决定改变成什么样,至少我们可以通过意识决定什么时候改变量子这种物质的状态。
这里,我要说到那只著名的薛定谔的猫了。这是根据薛定谔方程做的一种假设性实验,(别问我薛定谔方程是什么,我不懂)因为其中涉及到了唯心主义观点,令之饱受争议,很多科学家想尽办法拒绝它,那么我们看看这个实验是什么。假设一只封闭的箱子中有一只猫,另外还有一个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开关的毒药。如果我们不打开盖子观察,根据量子力学,原子处于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中,一旦我们打开盖子观察,原子便随机处于一种确定的状态。同样,我们不观察的话,这只猫处于一种死/活叠加的状态,而一旦我们观察,那这只猫的死活便确定了。
这是唯心主义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的一次跨越,也就是,我们不但可以通过意识与观察来决定量子态的坍缩,还能通过意识与观察来决定猫的死活。(当然,薛定谔的猫概念原本是为了解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带来的祖母悖论,唯心与唯物只是其引申出来的争论)
对这个实验的争论一是死/活叠加的状态有点不可理解,但现实中已经实现了宏观量子叠加态,也就是“薛定谔的猫”态,不可理解只是观念的问题,很多人还不可理解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状态——液晶态呢。另外一个争议便是量子力学所涉及到的唯心观了,更多的人想尽办法来辩驳,进而引出“平行宇宙”理论。当然这是科学中涉及到的正当的争论,只有一次次争论才能使学术理论加以完善和进步。但是,有些人仅仅通过文字游戏便号称证伪了这个实验(例如声称测量与观察是不同的概念,薛定谔偷换命题——以为科学家都跟他一样无聊)。
另外,有人自以为是的认为,我们不打开箱子,而用摄像机来记录猫的状态不就可以了吗。在这里我要解释的是,这个实验是个理想实验,现实中不可能做,因为不可能不存在观察者。别说你的摄像机是一个观察者,就连封闭的箱子都是观察者。并非只有有生命的人是观察者,无生命的摄像机和箱子同样是观察者。只不过摄像机是弱观察,是通过人对摄像机的观察来间接的观察猫的。但无论何种观察都会产生影响。就像摩擦力无处不在,即使摩擦力再小,运动的物体终究会改变其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只是个理想实验,薛定谔的猫同样是个理想实验,那些想让薛定谔自己体验半死不活滋味的人恐怕永远无法实现了。
假设宇宙中曾经发生过一次超新星爆炸,那时还没有人类存在,那么我们如何知道此次爆炸呢?是否因为我们没有观察这次爆炸,这次爆炸便不存在呢?不是的,超新星爆炸会使石头中的钾元素的峰值发生变化,我们通过观察钾元素的峰值便可知道这次爆炸的存在。对于这次爆炸来说,地球上的石头,整个地球,甚至于整个宇宙都是这次爆炸的观察者。
再回过头来,前面提到的不被观察到的桌子便不存在,但现实中永远也不可能存在没有观察者的情况的。对桌子来说,桌子上的杯子,桌子下的地面都是观察者。所以不要以为闭上了眼睛桌子就不存在了。唯物主义认为闭上眼睛桌子依然存在,但他们说不出理由;唯心主义也认为闭上眼睛桌子依然存在,因为宇宙中不可能没有观察者观察到这张桌子,因此桌子不可能不存在。
如果非要来找一个没有观察者存在的情况来判断桌子是否存在,那么好,有一种情况,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没有观察者存在的。如果我们把桌子移到宇宙大爆炸之前没有观察者存在的时候,那桌子还存在吗?我不知道。如果能够做到,便从本质上证明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谁对谁错了。
再插一段,那些认为“我死了你也不存在了”的人,这不是唯心主义,这是唯我主义。虽说意识决定物质,但“我”是意识,“你”也是意识。并不是说“我”这个意识死了,就没有别的意识存在了,这个物质世界就不存在了。那些唯我主义者请不要自称唯心主义。
接着往下说,我们认为桌子和椅子相互观察从而相互存在的(这是量子力学的观点)。那么推导一下,在宇宙爆发之处时,是没有观察者存在的,没有观察就没有物质(和意识),那么究竟什么是最初的观察者呢?哎,没办法,只有让上帝他老人家来干最初观察者这项工作了。上帝通过观察一个(或几个)粒子来使之存在,这个粒子再通过观察使更多的粒子存在,依此类推,从而通过观察使整个宇宙存在。这大概暗符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吧。

对于那些认为经过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唯物主义最终会战胜唯心主义的人可能要失望了。因为现在物理学的一个支柱量子力学的很多观点都是支撑唯心主义的。对于马克思来说,他是1818年出生的,生活在19世纪,根本没机会看到20世纪量子力学的发展。对他而言,周围的科学知识更倾向于唯物主义,时代的局限性让马克思的思想是唯物的,我们无法怪他。但是我们要知道,现在已经是21世纪,马克思是生活在两个世纪以前的,如果我们现在的思想还停留在他的时期,那便太落后了。现在的科学更倾向于唯心主义。也许再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唯物主义又会重占上风,但是,如果我们的思想一味迷信唯物主义或者唯心主义,那可是不可原谅的。我们的科技可以落后,但我们的思想不能落伍,一旦思想落后,科技水平是绝对不可能迅速发展的。

其实,我在文中一直强调的是观察,宇宙因为观察而存在。并没有触及唯物唯心之争的核心,究竟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这是我无法判断的。因为我是理工科的,不是哲史系的,我重视的是证据,而不是文字游戏。所以我不会自称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但我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应该停留在哲学思辨上,不该闯入科学范围。但现实是,当我学习科学时,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唯物观一直影响我的理解,直到抛弃唯物唯心之争才能转过弯来。
写了这么多,净是些半瓶子醋的思想,希望大家能多加指教,让我们的思想更加深刻。另外,希望斑竹能加精,让更多来这里的人看到。我发现吧里很多说莫名其妙的话的帖子都被加精了,而刚看到的一篇涉及到量子力学与唯心主义的帖子竟没有加精,要知道目前为止量子力学是唯心主义最大的武器,你说出量子力学来,唯物主义便不好反驳,只能说自己不懂量子力学所以不懂你在说什么。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5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zooulo
14年8个月前 IP:未同步
161071
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atlas
14年8个月前 IP:未同步
161086
我认为,物质与意识并无第一性可言,他们本来就是相生相克的,从很多资料中表明,意识确实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物质的发展,特异功能并非不存在,任何物质都存在着意识,包括人,原子,桌子,只不过区别于意识影响力的强弱。人的脑中还有90%未开发,我虽然不能确定这些剩余空间有何功能,但可以猜想,应该是意识开发区。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lovehongkong
14年8个月前 IP:未同步
161089
[s:257] 人脑早开发完了..全部空间都被使用了..
只是使用程度的问题 [s:257]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苯萘蒽菲
14年7个月前 IP:未同步
168354
我到现在都在思考唯物与唯心,我思考的中心是意识是如何产生的,除了人,别的动物是否具有意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bhneo
13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244871
你可以尝试看一下荣格的心理学,他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我也比较支持唯心主义,因为任何事情在被大脑意识到之后,已经是经过了自身处理加入了各种感觉的信息。世界的本质确实是唯心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pouumm3611
开除学籍
文章
6
回复
14
学术分
0
2008/03/22注册,6年5个月前活动
暂无简介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邮箱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