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与国内的物理论坛(绝对是转的)
hypermania2009/12/04科学技术学 IP:广东
是转的!



最近在家无事,在网上到处闲逛。
突然心血来潮,在Google上狂搜起物理方面的论坛起来。国内的物理论坛搜了,不爽,又不顾自己英语之烂,竟在国外搜起来。这一搜不要紧,到国外几个物理论坛上逛了一下,对比国内的物理论坛,倒颇有些感受。

首先是国外论坛之丰富。在国内搜中文论坛自然首选“百度”,于是我搜“物理”、“论坛”。嗯,结果出来了(倒是很快)。
满眼望去,尽是些什么“中学物理之友”啦、“**物理新课程”啦之类的,让我大跌眼镜。全都是教学相关的,几乎没有稍微专业点的。大概上这些论坛的都是教师而且是做基础教育的,来讨论一些教学法,怎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哎呀,果然中国人的应试功力了得。
于是我便想,大学的论坛应该好些了吧。于是我便到北大物理学院的论坛上看了看,心想北大物理也是全国数一数二,其论坛也应该是最好的了吧。可这一看又让我云里雾里。
首先不提界面之“纯朴”(不愿说“简陋”),其内容仍让我唏嘘不已。大多数还是学生问问作业啦、考试内容啦、明天的课在哪上啦……中国人的学习之勤奋果然不同凡响!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或许是专业点的板块,却又充斥了“民科”的伪科学,而且大都是“民科”自己“自灌自顶”,无人喝彩。这让我想起前一阵子有人在北大东门外摆擂说搞定哥德巴赫猜想而无人理睬的事。且不说该不该理,看着民科们在那里自演自看,颇有几分闹剧的色彩。
相比之下,国外(英语)的物理论坛的则要丰富的多,几乎是眼花缭乱,而且不乏规模庞大者。国内的物理论坛基本上是作为一个更大的论坛的某个板块的身份出现,这当然也无可厚非。而国外则有很多专门的物理论坛,其规模完全抵得上国内一般的综合论坛。
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论坛这么少,可能是国内的学生都刻苦去了,不屑于上论坛,最多讨论一下期末考试的重点是什么。
唉,希望我是孤陋寡闻。

感受最深的还是国外论坛的专业性之强。这着实让我大开眼界。
这一点首先就体现在板块的分类上。遍观国内的物理论坛,前面说了大都是在搞教育,于是有按年级分类的,大概是想搞“全程辅导”之类的,嗯,确实是“诲人不倦”。还有稍微专业点的,分了几个类,“经典物理”、“量子物理”、“相对论”以及“天文学”,不但十分的粗糙,而且访问者大都是一些中学朋友或是物理爱好者,尤其是稍不留神就会碰到“民科”,着实十分尴尬。
而国外论坛(这当然指比较好的)分类之细之专业,让人叹为观止。
通常这些论坛都是按学科专业划分的,一个专业一个板块,通常的“General Physics”、“ClassicalPhysics”、“QuantumPhysics”当然不在话下,更专业的“Atoms”、“Molecules”、“Solids”、“Nuclei andParticles”也各自有自己的板块,甚至连现在最前沿的“Strings and Branes”也都有专门的分论坛。
另外这些论坛往往还附带天文学和数学的论坛,同样是非类精确到“二级学科”甚至某个小方向。着实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专业性的另一个体现是讨论问题的严肃性。
其实说起这一点某些人很是不以为然。因为现在国内风气就是这样,论坛就是用来灌水的,在上面胡扯两句哈哈一乐也就是了。想要真的坐下来讨论问题?那不是“真假”吗?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
国内的专业论坛呢?也不见得好到哪去。首先是很少有人讨论问题,而且跟贴的人也寥寥无几。最好最好的假设,就算有人真的在讨论一个问题,而且有那么几个“好事者”打了几个字在上面,通常的情况却是:在几个人跟贴之后,话题早已被扯到诸如“楼上弱智”、“赞,顶一个”、“年轻人……”之类的好为人师的瞎侃,或者干脆说起“mm”来了(世风曰下啊,如今什么事都能扯到“mm”),让人哭笑不得。
上惯了国内的论坛,看看国外的还真有点不适应。国外物理论坛首先完全没有调侃之类的东西。通常一个人问了一个问题,就回有很多人加入进来讨论。而且跟贴都出奇的长,一段一段的,完全没有国内而几个字打发了事的,大家都是把自己的想法认认真真地写出来,而且同时认真地评论别人的想法。很多人的跟帖(注意是“跟贴”)完全就是一篇小文章,里面充满了公式,让我着实感动了一把。
而且正如前面所说的,实际上国内没有人正经在论坛上讨论问题,有的只是自恋的民科或者伪科学。于是自然怎么也严肃不起来,大家唯恐避之不及。

当然话又说回来,论坛终归是论坛,没有人会说主流的科学会从某个论坛诞生。实际上主流科学家自然是有着他们的交流方式,而论坛则主要面对大学和中学教师学生以及严肃的爱好者们。这一点国外的论坛做得十分到位。
论坛当然是大众性的,专业论坛也不例外。科学论坛的水平自然能从一个侧面体现一个国家国民的科学水平,至少是科学精神。国内的论坛充斥了打情骂俏、互相调侃,偶有人严肃地讨论个问题,必然是被东拉西扯得没边了。不知当下国人竟是如此无聊还是怎的。
其实论坛完全可以作为主流科学界和大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现在国内做科研的往往就躲在象牙塔里,作者自己阳春白雪的学问;普通大众则视科学和科学家如怪物,高深莫测,遥不可及。国内公众的科学素质着实令人堪忧。难怪前一阵子黄昆逝世,出现科学界扼腕而公众一脸茫然的尴尬。

说到这又想起国内一个现象,就是国民对科学的两极分化。简单说,就是懂科学的往往是高高在上、远离大众;而普通大众则几乎没有科学精神,对科学避之不及。
这一点在教育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就拿物理教育来说,物理专业且不说,对于那些需要物理知识的非物理专业学生,我们往往硬是灌输一些非常专业的知识,而忽视了一般科学精神的培养。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具体的知识终究没有太大意义。于是就造成了全社会的科学断层。即科学界自然是既有知识又有精神,而普通大众却是本来就没精神最后把知识也给丢了。对于普通人,他们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知识,科学精神才是重要的,而在全社会培养起对科学的尊重和探索精神更是重要。小小的论坛则反映出国民科学探索精神的缺乏。
这几年常常有人抱怨国内没有好的科普书和科普作家。事实也就是这样,现在好得科普书全是翻译国外的。纵观国内,科普书还都停留在“小灵通漫游未来”的水平上,着实十分可笑。其实国内不乏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只是却没人愿意为大众写一本好的科普书。这不能不说是导致了科学界远离大众,以及整个社会科学精神的低落的原因之一。

插一个题外话,注册了几个国外的论坛,倒也有些感受。
论坛注册之前都有个注意事项之类的,国外论坛的注意都是十分简短,而且大意只是说“你的话不代表我,只代表你自己”。相比之下,国内论坛的注意则是十分繁多。首先都提醒你不能犯法,而且把宪法都搬出来了;还要讲政治,什么“不能注册和什么什么相近名称”啦、“不能攻击什么什么”啦之类。后者当然是中国特色。可是“守法”应该是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啊,不知道论坛上提醒要“守法”是不是在怀疑中国人都爱“犯法”。这倒让我想起国外很多公共场所只用中文提醒中国人“请安静”。哎呀,怎么回事呢?
终于可以填注册信息了,国外论坛通常只有三项——帐号、密码和一个用以激活的邮箱。这让我想起国内注册信息的繁琐。什么“真实姓名”、“住址”、“手机号”甚至“身份证号”统统要往上写。不知道讨论物理要我的手机号做什么?莫不成那天突然有人大手机给我说在某某论坛上看到我的“大作”,通知我去领Nobel奖了?真是极度幽默。
不过恐怕没人关心你是谁、手机号多少,只是这些东西都填上了,论坛上说话就得小心了。果然是中国人聪明,“治人”倒是一套一套的。
还有有一点让我很奇怪。国内的论坛,只要有人问了一个问题,马上就会有好为人师者出来教诲之,说“应该怎样怎样”之类,还故意意犹未尽地弄点玄虚,欲说还休,仿佛说出来会掉了身价一般。说的也是装作某方高人,来指点晚辈。相比之下,国外论坛则完全是自由平等的讨论。
不知道国人的性格如此还是怎的,反正我是没想明白。
+10  科创币    化学diy    2009/12/04 是啊  深有体会 国 ..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2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sageyc
14年7个月前 IP:未同步
169872
顶= =!我一直就力推帐号密码邮箱三步骤...
简单省事...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novakon
14年7个月前 IP:未同步
169893
国人的素质,眼光,世界观,价值观,道德标准,做事方法……以至于劣根性

无一不与教育有关。
无怪乎我国在教育与学习资源方面居然如此生机盎然。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hypermania
学者 笔友
文章
25
回复
416
学术分
1
2009/08/06注册,4年7个月前活动
暂无简介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邮箱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