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中的十大转变
ccaia2007/03/26科学技术学 IP:四川

创新教育中的十大转变

于慧 李宏青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在知识时代日益临近的今天,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多少,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关键。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将依赖于创新型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必须作出以下十大转变:

一、 创新教育对象由少数人全体人转变

以前我们认为创新是科学家的事,创新教育是大学生培养的目标。事实证明,创新是一种民族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培养应该从娃娃抓起。一个国家有没有足够的科学设备,有没有持久的创新能力,关键在基础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任何领域的创新都是与基础教育分不开的。创造力开发的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来提高。

二、 教育模式由灌输型重实践、重自学能力型转变

传统的教学就是老师填鸭式地教,学生死记硬背地学。这样的方法不仅教学效果差,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及创新能力了。为此,笔者在教学模式上实验了自学、共学、导学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的程序上主张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这样的教学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把自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实现了教学重心由教师的 向学生的转移,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坚持学生自定步调、教师异步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速度自主学习,而不必齐步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

三、教育课程由叠加课程集约型整合课程结构转变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新型教育的要求,我校组织实验修订政史地三科教程为文科综合教程,物化生三科教程为理科综合教程,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适应新形式高考的要求,更加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效果。

四、教育目标由大学教育目标全程教育目标转变

以前我们认为创新是大学生培养的目标,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早期培养的不良习惯,如不及时纠正,长大以后很难改变。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第一环,而且是重要一环。李岚清副总理强调: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也包括幼儿教育。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及如何实施已经引起党和因家的高度重视。因此,必须认清,创新教育是全程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在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显得尤为迫切。

五、学生评定由顺从型创新型、个性化转变

按照传统教育观念,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循规循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被视为好学生;相反,不服从教导,破坏财物,好动,不负责任,粗心大意的学生往往被视为坏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所谓的坏学生之所产生品行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由其心理年龄特点决定的。在青少年发育的某些心理年龄上,会表现出一些与社会公认价值观、道德观及家长和教师的期望不一致的行为特点.其次是好奇心求知欲驱使所致。美国教育家对首创造力的孩子的描述是顽皮、淘气,所做所为时常温常规。中国因民间早有小时不逞,大了无用的说法。然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故意破坏绿化可能只是为了看看花蕊里有什么;有的孩子将钢琴键扭掉,是为了想看看什么东西能发出声音来。孩子的这些淘气行为,往往蕴育着可贵的探索力、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为了求得一时安宁而不问青红皂白,粗暴地阻止孩子,或许因此而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应积极引导,避免产生消极的后果。第三,追求个性自由。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祟尚个性自由与自我价值实现的育少年会大胆地向权威和制度挑战,正是这些敢于反传统的孩子,才是未来具有创新精神、推动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六、教育手段:由单一型多样型转变

  未来是信息时代,教育手段应该是多样的: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引进、网上浏览、适应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需要而增大信息量、科技量,有利于提高质量;用简单、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技巧将他们的才智与世界上最好的专家连接起来,实现网络教育,则可以满足其个体自我发展需要。

七、教育内容:由知识型智情型转变

  目前的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国际领导与教育中心主任威接德·达吉特博士说过:我们的孩子们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今天学校传播的知识,往往都是昨天的科技,已过时了。因此,学校课程中最主要的科目应该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学习的革命》),这样才能使他们终身都能获取知识。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将由竞争逐步过渡到人脑电脑的竞争。电脑人脑相比,除没有感情,不能创新外,它可以代替人脑,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要扬长避短,重视人的智情培养,使受教育者成为有感情、会创新的人。

八、师生关系由师道尊严师生平等转变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地位上交流意见,甚至不在平等的地位上探讨科学知识。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不要说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甚至正常人格也难以得到健康发展。

现代师生关系强调的首先是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是正常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这就是说:第一,教师和学生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第二,他们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第三,学生应该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机会。由于学生尚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阶段,所以教师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还有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特别是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精神的发展。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

九、教师知识结构由单一型特色型转变

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无疑对教师的知识从量上和质上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从量上说,新型教育要求让学生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在量上一以往要丰富的多,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从质上说,创新教育同样要求教师具有必备的创造性品格和实践能力。显然,目前教师的知识结构已很难适应这样的要求。因此校长必须积极支持鼓励广大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要求教师勤读书、勤研讨、勤总结,为教师进修学习创造条件,丰富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使教师尽快根植于创新教育的宏观坐标之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注重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呼唤有个性的教师。教师的个性会强有力地影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十、评价制度由分数高低型创新素质高低型转变

由于当前的教育评估机制还是以传统地考试方法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校的教育质量,选拔人才。加之社会和家长则又是以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多少来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高低,纵然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多强、素质多好考不上大学(重中)也得不到肯定,因此,学校及教师虽有开展创新教育之心思,也无开展创新教育之胆量。在选拔人才的方式还是一试定终生的现在,可以说教育评价是创新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机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得以改进与完善的根本措施。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1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张阳
15年7个月前 IP:未同步
55126
很全面,但不够深入!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ccaia
笔友
文章
68
回复
12
学术分
0
2005/08/23注册,2个月27天前活动

科创论坛是科技爱好者的家园,希望大家在论坛上玩得高兴,同时又能增长知识。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邮箱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