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哪个灯泡先亮的问题的继续探讨
爱非神话2009/02/15物理 IP:广东
把老虎的实验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还是觉得这样反应不出真实的情况,也许是我的知识不够。
简单的说,要判断哪个灯先亮,应该把测量端接在灯泡的两端来进行实验,我认为老虎的实验只是证明了电子的传递或者说空穴的传递,并不能以此说明灯泡的点亮顺序。
换个角度考虑,在电源是电容和电池的情况下有区别么?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是化学反应,一个是物理反应,如果是电容,那么在很远的开关处就已经存在了电场。但是化学电池呢?情况应该有所区别吧,至少以我的理解是并没有一开始就存在着电场,而是等形成了回路以后电子才开始由电源处传递,举个例子,一个化学电池,正常情况它的负极上只会带上很少的电子吧(或者说负电荷),现在,给它接上一根无限长的导线,你说会造成这部分很少的电子向导线的另一端移动么?应该不会吧因为根本就没有电场的存在,那么,继续,将正极也接上一条无限长的导线,同样的,电池正极上的正电荷(或者说空洞)会向导线的另一端移动么?同样不会吧,那么,这个时候在两条导线的末端接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哈哈……不知这样的分析能否推翻灯泡从开关处先亮的结论。
也许是我对电场的理解有问题,如果哪里理解错了,还请指正。没办法,知识有限,没上过高中,物理还停留在初中水平呢呵呵。
来自:数理化 / 物理
41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爱非神话 作者
15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75672
LS情况不一样,可能中间还有电房控制呢,不一定是直通过来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爱非神话作者
15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75723
引用第3楼虎哥于2009-02-15 18:32发表的  :
楼主可以根据您的理论进一步分析下去,干脆就直接分析各点的电压吧,把原题改一下,灯泡换成对地的电压表,然后看看理论是否能够自圆其说。


呃……自己越想越混乱了……不想了,慢慢学习下理论知识先……哈哈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爱非神话作者
15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75727
引用第4楼hamdad于2009-02-15 19:58发表的  :
………………
并没有等待开关两端能够测量到电压。
………………
...



是导线的长度造成的么?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爱非神话作者
15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75785
感谢楼上N位大哥的解答
继续一个问题
两根接了化学电池的导线末端和两根什么也没接的导线末端从微观物理上来说有什么区别
小俊说:当你接上长导线的时候,电势差已经在两条导线的末端上产生了。
我想问的意思是,电势差的产生必定有个过程吧。如果是一种趋势,那么这个“趋势”也太过于抽象了。
火腿老爹说:但是“场”也就是电压差,以光速从电源+/-极传递到了开关两端,这个传递过程,没有电子和空穴的运动
如果没有运动,那么接了电源的导线到底从本质上来说有什么区别呢?
我的理解是电压差是由电荷的聚集造成的
那么在接上导线到电源的瞬间,电荷是怎么从电源跑到末端去的呢?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爱非神话作者
15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75808
引用第10楼qwernet于2009-02-15 23:15发表的  :


其实电势差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也是小于真空中光速。



我就是想弄明白“电势差”在长导线中的传递过程……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爱非神话作者
15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75812
引用第11楼虎哥于2009-02-15 23:18发表的  :
通俗一点(但不一定准确)从微观上说,即使开关没有合拢,电池的负极也向导线推了一些电子出去,只不过推得很少,一推就发现不怎么推得动(电压建立起来了,并达到电池电压)。具体推多少出去,决定于两根导线之间的电容和电池的电压。如果认为导线之间的电容为0,又没有其它任何参考的情况下,可以得出其实一个电子也没有推出去的极端情况,这时从微观上说就只是一种趋势了。这种趋势的传递速度同样接近光速。


我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一个电子都没推出去,所以导线依然是原来的导线,所以我举个例子用没接电源的导线来做对比,我想知道有什么区别,既然一个电子都没推出,那么在合上开关的同时,电子是从电源负极开始传动的,而不是从开关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爱非神话作者
15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75827
继续讨论:
一个关键点,我和火腿老爹在QQ上讨论,最后在一个问题上产生了争议。如下:
我说电动势的形成必须在两个电极上(在这里体现在开关两端)分别带上正负电荷(电子/空穴)
火腿老爹说不用
大家讨论讨论看……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爱非神话作者
15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75828
也就是说,如果你认为开关两端已经存在了电动势,那么你说开关两端是否存在着电子/空穴?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爱非神话作者
15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75835
引用第20楼mass_lynnxy于2009-02-16 00:20发表的  :
大家不要用电流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来讨论,我们可以用一个相近的模型来讨论。

水流模型是比较直观的。
电源,就是水塔,或者有水压产生的源头;
长导线,就是水管,我们假设有这样一种水管,弹性外皮,没有水的时候会缩紧到中间没有东西,有水的时候根据水压可以自动胀大。弹性的外皮会促使水流减小,这就是导线的感性;有水的时候,管子会根据水压的大小胀大,这就是导线的容性。
.......


欢迎马主任大驾光临……
用水流固然比较直观且容易理解
但也容易造成误解
比如:
用水泵来获得的水压和利用水本身的重力势能获得的水压就有区别了,一个消耗能量,一个不消耗能量。
而且:利用水本身的重力势能获得的水压可以和电容的电压相比,而用水泵获得的水压就只能和直流发电机相比了。
您提到的感性容性,由于导线是直的,可以忽略感性了吧,容性一开始题目的条件就将其忽略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爱非神话作者
15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75837
引用第22楼qwernet于2009-02-16 00:29发表的  :
可以假设有一根平行于地面的充满水的钢水管,水管的一端接了一个水龙头(开关),另一端接了一个小水池。假设开始时,水池的水位高度和水管的另一端相同,即没有水压差,这时你打开水龙头是不会有水流经过水管的。好了,你关闭水龙头,然后把水池的水位提高(例如加水,或者你自己跳进水池)。如果不考虑水和水管的形变,这时水管中的水仍然是静止的,没有水流经过,但是压差已经产生了,如果你打开水龙头,水流就会流出。


将我回复马主任的内容再加上一条:电流的本质是电子的移动,原子核是不动的,水流动是整个分子都在移动,怎么能比呢?至于它们之间的相同特性,那是万物都具备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爱非神话作者
15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75839
修正一下刚才的言论:“由于导线是直的,可以忽略感性了吧”
直导线也有感性,在这里主要讨论电子的传递即电流的本质,将其忽略

火腿老爹的意思我基本看明白了,跟小俊的那个例子差不多,问题就在于对这个“电场”的理解上,我认为是必须有电子/空穴对存在才有可能产生,而你说可以不用,我再找找资料,也许是我对“场”的概念理解有误,但是这并不妨碍讨论电流的本质——电子的移动

很晚了,每天还要上班呢,先到这了,经过这次讨论让我对电流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学到好多东西!非常感谢各位!明天继续学习…… [s:184]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爱非神话作者
15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75912
上网找资料时发现自己混淆了N多物理概念……面壁一分钟…… [s:233]
对于火腿大叔24楼、27楼及31楼的言论暂保持观望态度,等复习完了再来讨论…… [s:243]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爱非神话
学者 笔友
文章
71
回复
981
学术分
11
2008/03/23注册,6年4个月前活动
暂无简介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邮箱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