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升力体
白鸟计划:
白鸟计划分为多个阶段,其最终目标是制造
一台水平起飞,降落的升力体构型的大载荷
的 ssto 目前已经进行 1460 天
白鸟计划第一阶段:
发射一台小型固推探空火箭并突破卡门线,
高约 1.5m 使用 apcp 推进剂 拉瓦尔喷管
主要任务是进行测试,命名为“卡门线 1”
白鸟计划第二阶段:
设计制造类似火箭实验室电子号的小型运
载火箭并发射载荷,发动机将采用自研的
偏二甲肼-红烟硝酸 推进剂的挤压循环火
箭发动机
白鸟计划第三阶段:
发展类似半人马座上面级的通用部件,用
于降低发射成本,并提高载荷
白鸟计划第四阶段:
设计并制造大载荷的升力体构型 ssto,不
含姿态控制系统将采用 5 台发动机分别为:
1400 吨级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线性塞式火
箭发动机 共 46 个推力室 室压 40mpa 比
冲 462s 燃料:液氢-液氧 单个推力室
数据(下图)
吸气火箭发动机两台 推力:单台 150 吨
比冲约 1100s
环塞喷管(气塞火箭发动机 富燃分级燃烧循环 两台
布局类似 rd180 单泵双推力室 室压 27mpa
单台推力 200t 比冲 380-400s 燃料未确定
变轨系统:6 台 2kn 推力的偏二甲肼-红烟
硝酸 燃料火箭发动机
姿态控制系统为 500n
偏二甲肼-红烟硝酸 燃料 火箭发动机 大气
内将使用空气舵面
隔热:机腹和头部使用多层隔热 第一层:氧
化铝 第二层:碳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第三层:碳泡沫 第四层:碳复合材料
[修改于 19天23时前 - 2023/03/11 20:22:00]
本来以为楼主计划如此宏大,想必能力背景都很给力,至少能拿个高校出来的一体化设计软件或者带自动优化的设计工具,结果翻来翻去还是一样,甚至用的还是以g为单位的早期设计软件
别的不说,楼主这种风格有种未成熟设计的美
本来以为楼主计划如此宏大,想必能力背景都很给力,至少能拿个高校出来的一体化设计软件或者带自动优化的设...
年轻人做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或者用科学的话说叫具有可证伪性的东西总是有好处的。最后就算发现做不出来,也能得到些经验教训。总比大好青春去折腾那些正着说反着说向前说向后说向左说向右说全都说得通而根本无从判别的理论要好得多。
从头到尾画完设计图,完善所有计算,包括造价。那绝对又是一篇传承几十年的精华神贴。
要干就干个大的。发动机数据可以用维基百科得到的参数,飞行器气动性能可以用仿真软件计算。把每个步骤都做到位。
感觉lz的技术指标高得有点。。有点离谱了。这个项目所需要的技术能力和资金都起码是国家队级别的emm,远远超出了爱好者的上限。
不过lz可以参考一下做类似项目的一个公司黎明宇航 (XXXXXXXXXXXXXXXXX),利用火箭发动机和涡喷搓一个能飞过卡门线的航模大小的飞行器应该还是有一定可行性
咱就是说,造氢氧机这个思路就错了,且不论储罐有多重,0.07的密度使它根本没有价值用作业余推进剂,退一万步讲就是造出来了性能也比不过高密度的低比冲推进剂。
咱就是说,造氢氧机这个思路就错了,且不论储罐有多重,0.07的密度使它根本没有价值用作业余推进剂,退...
但是氢氧仅第四阶段使用 但是第四阶段的ssto都和sls差不多大了
引用阿卡林Akkariin发表于61楼的内容但是氢氧仅第四阶段使用 但是第四阶段的ssto都和sls差不多大了
这个是指体积 要是长宽的话 比sls 更大
引用阿卡林Akkariin发表于62楼的内容这个是指体积 要是长宽的话 比sls 更大
最新版本中起飞推力万吨 虽然五分之三是一大堆固体助推器贡献的罢
引用阿卡林Akkariin发表于63楼的内容最新版本中起飞推力万吨 虽然五分之三是一大堆固体助推器贡献的罢
。。。厉害厉害
引用阿卡林Akkariin发表于63楼的内容最新版本中起飞推力万吨 虽然五分之三是一大堆固体助推器贡献的罢
恕我直言,您生在今天真是屈才了,要把您搁在五十年前,都没土星五号什么事了,您这相当于三个前者的量级了,建议您也别混KC了,平台太小,您只需要向国家宇航局递交简历和这里的思路,相信您当场就会被雇佣为总工程师
引用阿卡林Akkariin发表于63楼的内容最新版本中起飞推力万吨 虽然五分之三是一大堆固体助推器贡献的罢
只工作5s 减起飞距离用的
引用阿卡林Akkariin发表于70楼的内容用8台 每个750t 问题是点火有点不同步直接寄
500吨以上的固发关键技术解决了么。。。你这大跃进的离谱
引用阿卡林Akkariin发表于63楼的内容最新版本中起飞推力万吨 虽然五分之三是一大堆固体助推器贡献的罢
也就是说,五分之二是由一个液机(?)提供的?那就相当惊人了,土星五号可是由五个发动机提供的3400多吨的推力,而如果你能够做到,那可不仅是应用上的一次进步,用何种燃料,何种结构,用何种材料来承受巨大的室压和过载,这是理论上的一次巨大飞跃,或许您将成为与钱学森、齐奥尔科夫斯基等人其名的科学家。此外,如此级别的发动机,已经不能用流行的业余计算软件来计算了吧,不知道lz是否有认真计算甚至是简单考虑过其中的可能性,我和很多人一样,关注你的帖子已经很久了,可直到如今也只是测试过一次所谓的缩比模型,它和真正的计划有无可比性自然不必明说。还有,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东西大多都需要数以亿计的资金,lz如果不是富可敌国还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实力把这些设想变现。用嘴说容易,脑子一热更容易,难的是实践啊
恕我直言,您生在今天真是屈才了,要把您搁在五十年前,都没土星五号什么事了,您这相当于三个前者的量级了...
虽然说计划的确不太(或许是太不)可能…但是lz目前的态度还是很好的(至少还没跑路),而且就算是没办法完全完成这个项目,那能完成所有理论设计也算是好的(
虽然说计划的确不太(或许是太不)可能…但是lz目前的态度还是很好的(至少还没跑路),而且就算是没办法...
如果这样,我个人认为还不如直接鸽,毕竟kc不是一个口嗨的平台。如果是只有理论设计而没有实践,那其实是无异于那些看花听响的新人,甚至要更恶劣。后者至少愿意付诸行动,他们至少知道哪些是自己能做到的,哪些是自己做不到的,假时间以沉淀心智,能坚持下来的肯定会往理论研究上发展。而夸夸其谈者,毫无疑问是在败坏论坛的风气,这些人(不特指lz)正在传播一种好大喜功的思想。有概率会劝退想入坑而不甚了解的爱好者,不利于这项爱好的广泛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在浪费平台的优质空间和资源做着毫无意义的事,这些所谓的宏大计划论坛已经有不少了,以何种结局结束大家也有目共睹,他们并未在kc留下什么贡献,反而是贻笑大方了
也就是说,五分之二是由一个液机(?)提供的?那就相当惊人了,土星五号可是由五个发动机提供的3400多...
是两个塞式喷管的发动机 每个有46个燃烧室 (类似于n1)?
储罐设计完成 复合材料储罐 氢储罐是纯碳纤维 氧是铝锂合金 缠绕碳纤维
引用阿卡林Akkariin发表于80楼的内容储罐设计完成 复合材料储罐 氢储罐是纯碳纤维 氧是铝锂合金 缠绕碳纤维
开始整管路和氧泵(新建文件夹)
也许是我家境贫寒,眼界过窄,没法想象lz怎么在10w之内搞下来这个项目
这么说来LZ有过亿的经济实力?还是说第一阶段成功后可以拉到赞助呢
可能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引用WernerPleischner发表于18楼的内容这个计划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最主要的SSTO部分有没有可行性论证
ssto的cfd整完了(气动)
或许楼主应该先考虑考虑前期的资金积累问题以及技术层面上是否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
“高楼大厦没有地基是建造不起来的,就算你造出来了也会坍塌”
机体
储罐
侧视
看起来尾部翘起来是因为上反角(曲线上反)
加注口,主阀门 ,外储罐,挤压气瓶,什么的已经整好了 过两天发图 一会找南宫问问飞控怎么样了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