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于 5 年前 - 2015-02-27 23:12:17]
引用 闲着会生病的:两胎之间应当有较长的间隔期,优生学认为间隔期太短二胎的质量下降(我觉得这是以前的数据,现在营养好了应该没有明显差别)
最好是差不多大小,年龄差太多还要协调好半大小孩和新生孩子的关系,一个孩子都带不好的就不要多生了,优生才是出路。
引用 486123:这个原因主要是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以及现在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
其他观点,我也没有很厉害的证据,就不说了
只有这条是我也能想到很多原因的,像是:规划的时候并没有获得当地居民就医需求的真是状况,不过这个不太可能发生;更有可能的是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导致的。就像我,鼻炎也……
引用 pl_014:看来你是没去医院守过病人。
话说你们小学老师没教过你文明用语吗?什么就SB了?城市里一家三口那都是再普遍不过的事了。而且时过境迁,老人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一退休就全指着子女养活,什么家务活都不干,那才是真正的愚昧了,因为不参加体育活……
引用 486123:现在使用神经网络来进行医学研究已经是热门话题,建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
目前看来。这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AI。不过谁也不知道到时候AI会不会反过来把我们给干掉。
引用 amo:还是小孩多点好,我有个双胞胎兄弟小时候感觉就很幸福,同学因为计划生育管的严几乎没有兄弟姐妹,除非是村里的或者是领导能搞来二胎指标。
压个吉拔猫……生得多的,几个孩子+几个媳妇,均摊两老,不要太轻松。生的少的,两夫妇养4个老的,那才煞笔了……
不要提养老金什么的,现在和以前,那是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特权。
最近这个话题又成了热门。
我想再说一下,中短期(几年到二三十年)的问题,并不应该用长期的代价来解决。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中短期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力鼓励生育,也是不对的。
技术发展,人口减少,是正常现象,把维持13.8亿甚至更多人的规模看得太重要,不一定是理性行为。
人力资源便宜,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的阶段性的比较优势很有益处,但是当这个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以后,人口众多很可能阻碍技术进步,特别是阻碍节省人力的技术进步。比如,政府就需要兼顾就业问题,社会就会顾忌某些既有产业的群体的动乱力量,于是一些新的技术就很难发展到极致,比如网约车就被传统出租车打败,“低端人口”就需要疏解,无人驾驶就很难普及,甚至顶尖大学需要缩招。
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要看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前四十年,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接下来的四十年是不是还能这样呢,人多会不会成为阻碍和负担呢?
生多少人,本质上是由除社会文化之外的个人效用和社会文化两方面决定的。前者包括养育成本,养老需求等各方面的正负反馈因素。这些因素如果不改变,不会有多少生育意愿的变化因素。
我的观点是,可以在社会文化方面鼓励大家多生或者少生,也可以改善养育制度,降低个人养育成本——当然,如果养老恶化,也会变相鼓励多生。至于行政强制手段或者变相强制手段,还是省省吧。
人口下降,老龄化,并不是坏事,关键看怎么发挥它们的优势。在80年代看来,人多就是坏事,但这些年不就是发挥出了他的优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