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幅提高室内照明亮度的设想
虎哥2020/10/03原创 正能量研究 IP:四川

1、背景知识

目前,关于强光能够抑制近视的进展已在学术界基本取得共识。相关研究主要提示短波强光照对近视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并在流行病调查和动物实验中得到较多支持。之所以给预防加引号,是因为机理未明,有可能是别的原因造成了光强有关的假象,比如,强光下更容易看清楚,清晰的景深范围也更大。目前争议主要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近视发展的作用。

文献1是关于这一问题最早的研究报告之一,从那时起,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系开始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

attachment icon 户外活动与父母近视情况与近视的关系.pdf 1.17MB PDF 286次下载 预览

文献2的开头部分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综述,列举了大量重要的参考文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找来看看,我就不一一说明了。该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验证了短波(紫光)对近视的抑制作用。

attachment icon 紫光对近视的预防作用.pdf 1.45MB PDF 215次下载 预览

文献3通过标志物回顾性的研究了一批中老年人的近视与紫外暴露的关系,认为紫外暴露对近视有保护作用。文章的逻辑似乎不严密。

attachment icon 通过标志物研究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系.pdf 153.61KB PDF 155次下载 预览

文献4是会议摘要,日本研究者进行了大规模随访研究,认为紫外暴露可能加快近视的进展,和文献3得出的结论相反。

[4]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px?articleid=2745355 

不过文献中少有对光照强度的定量研究,并且习惯以功率通量密度来表达光强。我比较懒,没有把它们换算为照度(很麻烦,与光谱有关)。不过,我们知道通常晴天户外的照度在100000Lx水平(你没看错,就是5个零),阴天一般也有5000Lx以上,除非“阴云密布”。

2、现状

了解以上背景以后,再看看国家标准关于中小学教室的照度规定:

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10

中小学校普通教室照明设计安装卫生要求GB∕T 36876-201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均规定课桌表面照度为300Lx

1.png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规定教室自然采光的标准为450Lx。

毫无疑问,这些亮度值都只能用“昏暗”形容。而在这些标准中,普遍认为色温不宜超过5700k,而标准制定时已经披露的学术研究并不支持这种说法。

3、讨论

过去我的老师总是说,不要在强光下看书,对眼睛有害。我不知道这些老师们哪来的自信,敢向学生灌输这种自己都不知道从哪里道听途说的东西。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资讯高度发达,大家可以根据多方面的知识和观点,经过分析综合而得到更符合逻辑的认识。

到底多强的光是人类阅读的上限呢?我们首先要尊重自己的进化史,比如晒晒太阳并不会把眼睛晒坏,否则人类几百万年前就灭绝了。有些家长以保护眼睛为由,一出太阳就给小孩打伞,显然违背自然规律。

但是在阳光直射下看书可能会对眼睛造成损伤,因为纸张对光线的反射率高于土地、花草、树木,超出了人类进化过程中遇到的常态。某些纸张对紫外的反射率也较高,可能加重伤害。大家熟悉的“雪盲”就是超出日常限度的结果。

因此,不能以阳光直射的照度作为人类阅读时耐受的上限。

从经验来看,阴天或多云天气在户外看书,其亮度是不会使眼睛疲劳的,大概率不会造成什么伤害,这一点暂且认为无需证明。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认为阴天户外的常见照度5000Lx对人眼是安全的,放宽到 10000Lx也可以。

另一方面,强光下,似乎人们会自觉离阅读面远一点,不太需要提醒“保持距离”。这是我的经验之谈,猜测的原因是更容易看清楚。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学校做一下对照实验,比如把其中一间教室的亮度提高至5000Lx,然后用多个经校准的摄像头采样,计算学生阅读时的平均距离。

近年来教育部提倡每天至少1小时户外活动。这个提议的依据,据说与上面关于近视的研究有关。但是执行起来难度比较大,毕竟不是每天都有体育课。很多学校过于注重绿化,校园内并没有多少真正的露天,也使得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为什么不在人工照明上做出改进,使得教室照明至少达到户外阴天的亮度呢?

现代照明技术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虽没有便宜的办法模拟出自然光的连续光谱,但是已经可以严格控制红外、紫外线,并在可见光波段以很高的效率达到足够的亮度。

何况,增加10倍亮度,对人眼没有已知的伤害。

阻力可能来自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和家长的不理解,尽管这种不理解毫无科学依据。我上中学的时候,同学们就喜欢关灯,尤其是夏天。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的教室很旧,即使开灯,亮度也就一两百Lx。其次是需要增加投资以及承担质疑,因此学校并不愿意主动这样做。

最后,最关键的问题,是缺乏人工照明的指标与近视关系的严谨研究。

个人十分期待有人尽快开展这方面研究。

同时友情建议,把家里搞亮一点,原来装一个灯泡的,改装成十个。我家的桌面亮度原来是100Lx,后来全部换成了LED灯,现在终于达到了300Lx,有空我把它们的功率再改大,搞到3000不过分吧。不过我会用光谱仪与阴天的自然光做对比,用不同种类的LED灯调配出比较均衡的光谱。

光谱可以有缺陷,但不能有任何部分的亮度(比如蓝光)高于较为明亮的阴天的自然光,保证安全。

[修改于 5个月9天前 - 2024/08/20 05:32:09]

来自:综合交流区 / 极客DIY
87
 
10
 
置顶回复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虎哥 作者取消置顶
5个月9天前 IP:四川
936080

4年过去了,一些新的证据逐渐披露。特别是一项2022年的综述[1]集合了许多离焦实验的证据,证据强度较此前的流行病学证据高。

目前观点倾向于部分离焦对近视进展有明显影响。接触镜是一种周围视野离焦,玩手机也是一种周围离焦。两种离焦的效果截然相反。

可以认为周围近视性离焦导致近视停止发展,如果在幼年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甚至遗留远视。周围远视性离焦与近视进展相关,这是走路时阅读,地铁上看手机,以及观看小屏幕时常见的场景。

但强光的相关性并未被否认,可能具有独立的作用,也可能是强光干扰了离焦信号——大幅扩展了清晰景深。

不过,所有这些的机理仍然都不清楚,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自然。所谓机理,至少要阐述到分子水平,且环环相扣,就像毒理学或者内分泌学科那样。这可能还需要数十年的探索。

1,peripheral defocus and myopia management:a mini-review,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pmc/articles/PMC9935061 

 
高赞回复 
虎哥作者
4年4个月前 IP:四川
886905
引用拔刀斋发表于23楼的内容
晚自习距离睡觉还很远?军事化教育必须要熬到熬不动了回去强制倒头就睡才不浪费时间。而且现实当中谁会在意...

应该先讨论学术问题,再说现实问题,别什么都往顶层建构上靠。


7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年4个月前 修改于 4年4个月前 IP:四川
886830
引用qwe发表于7楼的内容
这么说如果不怕热(或者加装红外过滤及冷却装置),不怕费电的话,整个500-1000w卤钨灯当台灯是最...

只要有条件,室内应该相对均匀的照明,不要使用台灯,至少背景应该有几百Lx的照明。台灯照亮局部,而广大背景是黑的,问题很大。

卤钨灯光谱均匀只是针对长波而言,几乎没有短波。摄影用高色温碘钨灯也才3000K,而自然天光除了个别情况(比如夕阳),至少4000K,阴天会高至6000K。把色温调上去就需要滤光。

类似的应用,是手术无影灯。

古代无影灯是使用钨丝灯,用反射镜聚焦,滤光片调整色温至4000K以上,并过滤红外。

现代已使用LED制作无影灯。要求最严苛的手术都可以用,干别的也没问题。

无影灯的光斑照度要按15万Lx设计(你没看错,就是比正午的阳光还亮),不是吹的,也没见外科医生眼睛被亮瞎。

引用
评论(1)
5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年4个月前 IP:四川
886847
引用baifanshuishou发表于12楼的内容
最简单实用的办法是买几个40W起步的节能灯换上。我家都是这么干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尺寸巨大高出灯罩一大...

别在垃圾堆里面转圈,去欧司朗、飞利浦的官方店买吧,包括节能灯。1米2的荧光灯才32瓦,40瓦的节能灯是开玩笑吗。

摄影用荧光灯的显色指数好。

LED也可以用高显指的,并且不同色温搭配使用。

缺点就是贵,用了以后就知道贵得有道理。

引用
评论
2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年4个月前 IP:四川
886866

需要注意的是,光照几乎是所有“生物钟”唯一的依据,植物如此,动物也如此。乱用人工照明会导致激素紊乱,影响可能比近视严重。早上被太阳晒醒往往比关着窗帘自然醒要好。晚上睡前一小时也要遮光,将照度调低,并且最好用不含蓝光的白炽灯。

而白天如果室内精细工作,包括看书,那就要增加照度,本帖讨论的只是白天工作或上课的情况。

其实我经常比较喜欢黑暗,白天也不爱开灯,还把窗户遮起来。何时喜欢黑暗,主要看休息得好不好,如果没睡够,就厌光。

引用
评论
7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年4个月前 修改于 4年4个月前 IP:四川
886876
引用Ma3.02的守望发表于11楼的内容
手机可装照度计app主流手机都有专用的光传感器,应该比较靠谱。灯泡,下单,桌面提到500lx试试效果...

看了你的帖子我也去装了一个,或许不准。

这是测试环境,很常见的阴天。

20201005_135248.jpg

测试结果

20201005_135350.jpg

过了大概半小时,天上有一块云变薄了点,算是比较明亮的阴天。下图是天上最亮的区域。

20201005_140804.jpg

测试结果如下

Screenshot_20201005-140713.jpg

感觉偏大,要是出太阳得到30万去…

照度计校准是世纪难题,我见到搞计量的教授就考他照度计咋校准 sticker

引用
评论
2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年4个月前 IP:四川
886900
引用拔刀斋发表于20楼的内容
大幅度提高照度之后晚自习继续照强光会不会出问题?

可以查到一些研究光照与睡眠的文献,但是晚自习距离睡觉还很久吧,没见过有关研究。

个人臆测,天黑了,就把灯关小点,把蓝紫光停下来。白天有几个小时1万Lx,也达到目地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年4个月前 IP:四川
886905
引用拔刀斋发表于23楼的内容
晚自习距离睡觉还很远?军事化教育必须要熬到熬不动了回去强制倒头就睡才不浪费时间。而且现实当中谁会在意...

应该先讨论学术问题,再说现实问题,别什么都往顶层建构上靠。


引用
评论
7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年4个月前 修改于 4年4个月前 IP:四川
886925
引用拔刀斋发表于26楼的内容
中小学生从结束晚自习(做作业)到熄灯不到一个小时,强光照到睡意全无之后一个小时缓不过来。至于白天开大...

我给出了好处的证据,你如果要说更糟,请用符合逻辑的证据来论证。

很多现实问题任何时候都存在,并不会因为这是新事物就变得更重要。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年3个月前 修改于 4年3个月前 IP:四川
887366
引用osrom发表于28楼的内容
所谓国标不就是欧标的汉化组 乱抄一通教室 图书馆 商场 室内全都是300lux瞎扯蛋60年前白炽灯时...

原来是这样。

我就纳闷300Lx的标准是怎么来的。

按理说,经过一段时间适应,100-10000都能主观接受,这么宽广的范围,为何他不是100,不是3000,偏偏是300或者500?

现在很容易计算,若是白炽灯,要让一间容纳50人的教室达到500Lx,至少需要5kW照明功率。若是荧光灯,功率可降至1~1.5kW。按每个灯管32瓦计算,大约是40根灯管,一行8根,刚好5行。

换句话说,技术上便于实现,人刚好不觉得太昏暗。

现在技术进步了,用LED还能节能一倍,提高到1000并不增加能耗。

我其实更希望是5000,就是有点贵,下面是便宜的办法(荷兰,1957),这么大太阳,他们也没被亮瞎。

1.jpg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年1个月前 IP:四川
888097

理论光效要归一化到绿光,我估计人视觉上舒适的照明,150lm/W是极限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年0个月前 IP:四川
890397
引用nkh0472发表于42楼的内容
查阅相关文献可以发现,楼主的提高亮度改善近视的说法似乎有些夸大:提高亮度(大概率)有用,但用处或许非...

赞扬。光照强度和近视的相关性,研究证据不少,但是证据强度都不高,毕竟一方面机理未明,另一方面很难做大样本人体对照实验。这里的问题是,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因此制定公共政策需要谨慎采纳。

但是,证据不佳并不等于不能探索。普通民众戴口罩之于新冠预防,证据更弱,但只要代价不大,就并不妨碍大家戴上。何况做强光照实验有利于把问题弄清楚。

当然近视的因素很复杂,光照只是其中一种因素。就算全部搬到露天上课,想必效果也是很有限的。人一天要用眼16个小时,而能够管控光照的时间往往一半都不到。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年0个月前 修改于 4年0个月前 IP:四川
890408
引用osrom发表于44楼的内容
还想着操场改教室呢 能上几个班 干脆把教学楼全扒了改玻璃透天平房 温室里的花朵不再是比喻另据管理员平...

你仔细看帖了吗,不要发明我没说过的话。

至于显色,我相机动态大,多几bit,KC不支持,直接砍了数据,懂了吧?

另外你为什么要强调管理员,有什么动机?

引用
评论
3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年0个月前 修改于 4年0个月前 IP:四川
890413

然而你确实发明了我没说过的话,你不如说那不是对我说的。

自己强行洗成调侃,还怪别人理解错误。

并且又捏造了新的“事实”,说“通篇只谈光强”。

恰恰相反,文章及回复里面与光谱,色温,显色有关的内容已经多得让人恶心。

放这么多就是因为有些人知道一个显色就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不多写点就显得政治不正确。

何况整个文章本来就是讨论亮度的,难道提高亮度,显色必然比现在还差?

如果没什么变化,减少变量,只谈亮度,不可以吗?

你在一个谈亮度的文章中指责别人不懂显色,的确很拽,失敬。

另外你还没回答为什么要强调“管理员”,你可以装作没说过。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请你另外开篇文章写写行的解决方案。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年0个月前 IP:四川
890427

求仁得仁,作为“管理员”,把osrom封了吧。

原因:违反注册协议,采用虚假身份,经提醒后拒不改正。

请不要在这里搞破坏了,时局艰难,体谅一下。


引用
评论
2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年0个月前 IP:四川
890485
引用osrom0发表于51楼的内容
刮风下雨呢 还晚上呢

osrom的马甲:不要再搞破坏了,你弄那么多账号,搞的小动作还少吗。时局艰难,有个地方交流不容易,你收手罢。如果你以此为乐,建议看心理医生。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2年5个月前 修改于 2年5个月前 IP:四川
906804
引用大魔王走了o发表于69楼的内容
看了您的文章和相关资料大受启发,给床上桌安了自己画的两个灯板,用的双色温led,显色指数≥97,水果...

您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局部和背景的光强反差太大,背景太暗等,可能会严重干扰当前尚无定论的眼球生长信号,加速近视的发展。虽无可靠统计资料,但我听到过很多经常在黑暗处玩手机的少年们近视迅速发展的故事,不能不警惕。

我在这个帖子中的所有发言除明确注明外,都是指教室照明,是顶部投射条件下,房间作业平面各处的最低照度。本文的探讨不包含局部照明。

引用
评论
2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1年5个月前 修改于 1年5个月前 IP:四川
924444

终于把老破小改造了

房间面积约10㎡,采用24根飞利浦T5灯管,其中16根6500K,8根4000K,分成三组,一组1根,一组3根,1组其余全部,独立控制。

全部开启时,在书写高度(70cm),中心照度1000Lx,边缘照度800Lx左右。

显色一般,比不上专用高显色灯具,好处是便宜。包含线缆的总投资大约600元,没算人工(自己装的)。

改之前,天花板上打孔

20230819_191144.jpg

改后

20230820_055110.jpg

引用
评论(1)
5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1年3个月前 修改于 1年3个月前 IP:四川
926558

大约1年前已经对仪表局的照明进行了改造,房间原有灯管加装一倍,局部照明按照桌面亮度1000Lx配置。最先使用的是飞利浦的一款工业灯,炫光较大且有频闪。袁局在网上扒拉了两天,发现欧司朗有一款教育用灯最为合适,于是找代理商运了一车来。实际装上以后,感觉功率不太够,距离桌面只有1.3米左右,照度也不过1000多。

个人认为,电路维修、精细组装的场景的照明,可以考虑将照度提升至2000Lx,并且要采用面源,尽可能减少阴影。当然,国标上规定的750Lx且加局部照明的方式,经济上更合算,也是有道理的。

20231026_043603.jpg

20231026_044259.jpg

比较搞笑的是国标对于体育建筑的规定:

image.png

似乎专业比赛就比业余比赛更考究,而且拳击需要更高的亮度,难道是为了打得更准。

更搞笑的是,一旦要进行电视转播,照度就直接翻翻:

image.png

这就搞不清楚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机器为本了。我觉得搞出这些奇怪的花样,大约是参加标准制定的这些机构,缺少直接提升基础照度标准的理由(提高建筑成本,也会被开发商骂),只好变着花样扩大消费为自己争取利益吧。毕竟就算一个县级体育馆,也是有可能承办重大国际比赛的嘛。


引用
评论(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5个月9天前 IP:四川
936080

4年过去了,一些新的证据逐渐披露。特别是一项2022年的综述[1]集合了许多离焦实验的证据,证据强度较此前的流行病学证据高。

目前观点倾向于部分离焦对近视进展有明显影响。接触镜是一种周围视野离焦,玩手机也是一种周围离焦。两种离焦的效果截然相反。

可以认为周围近视性离焦导致近视停止发展,如果在幼年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甚至遗留远视。周围远视性离焦与近视进展相关,这是走路时阅读,地铁上看手机,以及观看小屏幕时常见的场景。

但强光的相关性并未被否认,可能具有独立的作用,也可能是强光干扰了离焦信号——大幅扩展了清晰景深。

不过,所有这些的机理仍然都不清楚,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自然。所谓机理,至少要阐述到分子水平,且环环相扣,就像毒理学或者内分泌学科那样。这可能还需要数十年的探索。

1,peripheral defocus and myopia management:a mini-review,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pmc/articles/PMC9935061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5个月1天前 修改于 5个月1天前 IP:四川
936663
引用肖特基的救赎发表于82楼的内容
坛友们对这种眼镜控制近视的机理有什么看法关键词眸瞭,似乎也是离焦原理,本人小学时我妈发现这个东西就给...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因为此眼镜发明的时候,对周围视野离焦和近视的关系并没有形成共识,颇有一点民科的味道。但这种方法很可能是简单有效的。通常来说这类小众保健(确实是保健)性产品几乎全是智商税,而你妈恰巧就找到了,并且还没坑,也差不多是彩票头奖概率了。

专利的后面发明人提供了他自己开展临床试验的数据。

attachment icon 周围离焦眼镜专利-戴明华.pdf 458.11KB PDF 21次下载 预览

attachment icon 周围离焦眼镜专利-2-戴明华.pdf 473.78KB PDF 27次下载 预览

引用
评论(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5个月1天前 IP:四川
936679
引用三水合番发表于84楼的内容
这个眼镜的结构是只有中间一小块是近视镜,其它地方都是没有度数的普通镜片吗?那它似乎等效于一个非常小的...

你没有近视,所以不太清楚眼镜的情况。这里的“小”需要小到82楼那种程度(其实还是太大)才有意义,实际上最小的眼镜都占据了绝大部分视野,因为眼球是会转动的,镜片必须有足够尺寸,否则普通用户是不接受的。戴83L的眼镜,会逐渐养成经常扭头的习惯,而不是转动眼球。

86L的眼镜似乎还有一个不同,就是它其实是平板对称凹透镜,并不像普通眼镜那样是一面凸一面凹的弧形。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5个月0天前 修改于 5个月0天前 IP:四川
936698
引用三水合番发表于86楼的内容
我是有近视的,从初中开始就一直戴眼镜了,你应该是记错人了。“眼球是会转动的”好像不是一个大问题。比如...

不好意思,经过回想,又翻看了新闻报导,发现你的确戴眼镜,不知为啥一直觉得不戴。。

角膜塑形镜,可以通俗理解为把近视人员角膜中心压平,把角膜变成眼镜,于是就形成了周围离焦。

各临床实验的数据总体趋势就是角膜塑形镜的效果最好,头戴式离焦眼镜有效果但较差。

但角膜塑形镜毕竟是接触镜,使用手续繁琐,图方便的话就退而求其次采用离焦眼镜。

角膜塑形镜是睡觉的时候戴,清醒的时候拆下,对正常用眼影响较小。对于习惯于戴接触镜的人,可以使用你说的离焦隐形眼镜,现在国内的名字叫多焦软镜,对近视的控制效果与戴镜时长呈正相关。由于这种镜更常规,目前也越来越流行,基本上可以视为控制近视的一线手段。

你说的小眼镜,从原理来看当然是可行的,问题就在于美不美观,方不方便,客户是否接受。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虎哥
专家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1559
回复
13516
学术分
39
2005/08/24注册,40分49秒前活动

刘 虎

创新工程局主席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身份证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
笔记
{{note.content}}
{{n.user.username}}
{{fromNow(n.toc)}} {{n.status === noteStatus.disabled ? "已屏蔽" : ""}} {{n.status === noteStatus.unknown ? "正在审核" : ""}} {{n.status === noteStatus.deleted ? '已删除' : ''}}
  • 编辑
  • 删除
  • {{n.status === 'disabled' ? "解除屏蔽" : "屏蔽" }}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