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定胜天”之辩
虎哥2011/12/29科学技术学 IP:四川
人能胜天吗?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看法。五十年代搞大跃进的时候,说人定胜天;遇到自然灾害,需要鼓舞人心的时候,说人定胜天。改革开放以后,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否定人定胜天。观点的演化过程,是深入认识人的力量的过程,也是对天人关系的哲学深入过程。但是并不仅于此,这个演化过程,还存在着世界观的演化,存在着政治需要和人们的情感因素。作这篇文章,是为了剥去政治和情感因素,明确的回答人能否胜天的问题。

什么叫做“胜天”?这里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抗拒自然,随心所欲的支配自然;二,因势利导,利用自然规律为人谋福祉。

对于第一点,人类有能力在局部实现这个梦想,通过适当的调配人类的资源,可以达到少数人抗拒和支配自然的目的。当然,这不一定符合人类整体的利益。对于第二点,也是我们正在做的,我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正在这条大道上飞奔。

我们需要站在比较高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或者说站在人类整体的、长期的角度。很明显,第二点才是我们的话题,而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定胜天完全有可能实现,而且我们还必须积极努力的去实现。现在提倡适应自然,是不是与“人定胜天”背道而驰呢?事实正好相反。适应自然,既是从不能适应到能适应的过程,又是从受自然摧残到利用自然规律为人们服务的过程,这不正是“胜天”的实际表现吗?岂有只准硬碰硬,而不允许八卦太极之理?人类已经可以预测将来一段时间的很多自然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必然能够掌握更多的自然规律,并且降低人们的生存代价,最大限度的“天”为人“用”。

当然,人类可以自己把自己搞灭,堡垒总是容易从内部攻破嘛。如果引爆全世界的核武器,人类灭亡十几次也是可能的。但是人类有自己的机制来制衡这种内部破坏,比如现在大家比以前更知道爱护环境,并通过经济、政治的办法来减少碳排放。在第二点的基础上看,这种制衡,也是人根据自然规律控制自己的行为,更好的“胜天”的过程。

如果将来有一天,太阳爆炸了,地球消灭了,人还能“胜天”吗?我想,只要这一天来得不是太快,到时候我们的后代一定能整体搬迁到别的星球上去。直到宇宙消灭,重归奇点(如果这个理论正确的话),或许人类就真的化为尘埃——但是不一定就没有另一个宇宙继续人们的生存。

人要“胜”天,必须遵守物理规律。如果把物理规律视为天,是不是就不可战胜呢?这要看何为“胜”。在人类掌握的物理规律还很少的时候,谈不上胜。但是如果掌握得足够多,可以用其实现自己的福祉,则为“胜”,这正是本文开始时的解释。胜不等于消灭,不等于从肉体上否定,而是为己造福。对方投降了,就是胜。探索自然的奥秘,洞悉深刻的规律,就是让越来越多的规律向人类投降,就是不断战胜的过程。

因此我们说,“人定胜天”是完全正确和十分必然的,也应该为我们所倡导。

那么为什么现在一提起“人定胜天”,是反对的多,支持的人少呢?这就要从政治的、情感的角度找原因。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人们把“人定胜天”这样一个哲学的抽象概念,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加以局部放大,硬是按照上述第一点的理解来“主观能动”,犯了很大的错误,变成了自取灭亡。依靠“与人斗”来“与天斗”,将“胜天”变成“斗天”,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错误的理论,荒唐的实践,连年失败,几近崩溃的边缘,堡垒被自己破坏,政客们推卸责任,给人们的心理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留下挥之不去的创伤,最终导致人们对这个概念避而远之。“敬畏自然”本是“人定胜天”的前提,现在却也成为某些无耻文人扰乱视听,推行娘娘腔主义的精神原子弹。

拨乱反正,矫枉过甚,使得人们对“人定胜天”嗤之以鼻。但逆自然规律而动,将局部的、少数人的、短时期的利益,凌驾在全人类的福祉之上的现象,仍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另一方面,真正应该去实施的计划却经常畏手畏脚,并受到人们的反对,例如对克隆胚胎进行了错误的打击。这可能比提倡“人定胜天”更危险,不但不能胜天,反而会自己打垮自己,或被自然打垮。所以建立正确的“人定胜天”观十分重要,人们也应当树立这样的信心,从哲学上、从全人类福祉和长远利益的角度来澄清这个概念,积极推动我们世界的进步。(文/刘虎)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29
 
8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虎哥 作者
4年2个月前 修改于 4年2个月前 IP:四川
869968

靠,我小时候居然还写过这个。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虎哥
专家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1534
回复
13006
学术分
39
2005/08/24注册,4时57分前活动

刘 虎

创新工程局主席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身份证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